常年使用化肥,破壞了土壤,怎麼辦?

農多收農業課堂


常年使用化肥,破壞了土壤,怎麼辦?

在現在的農業生產過程中,化肥、農藥可以說是必不可少的東西了,作物的高產豐收都在靠著化肥、農藥的支撐。然而,雖然化肥、農藥的確能在短時間內提高作物的產量,但是卻對土壤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長期來看,反而是一種危害

化肥對土壤的影響:

1、土壤汙染

咱們平常使用的化肥中都含有大量的金屬元素和有毒元素,比如磷、鋅等等,這些元素很容易在土壤中富集,造成土壤被重金屬汙染,長久下來,就會產生非常大的危害。

2、造成土壤酸化

大多數常用的肥料都是酸性的,比如咱們常用的硫酸銨、過磷酸鈣等肥料。這些肥料想要發揮出肥效都會釋放出大量的氫離子,造成土壤酸化。而土壤酸化則會導致土壤中有毒物質積累,造成土壤貧瘠

3、造成土壤板結

化肥在使用的過程中,會破壞土壤結構,造成土壤板結,同時還會降低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導致土壤肥效降低。

防治方法:

1、增施有機肥

傳統的農家肥中富含有機質和微生物,可以有效改良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膠體對有毒重金屬的吸附能力

2、合理施肥、科學施肥

很多化肥對土壤造成的危害都是由於農戶施肥不當造成的。為了增加作物的產量,不少農戶偏施化肥、大量施肥,不僅造成土壤受到汙染,還會產生肥害,反而降低了收益。所以施肥應當有機肥和化肥相結合、適量施肥、適期施肥,不要盲目施肥。

駿景——殷


駿景農業


對於種植業者來說,土壤非常重要的,只有高質量的土壤情況,才能種植出高質量、高營養、高產量的農作物。

1、土壤被破壞的表現

土壤被破壞後,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土地板結。板結現象是因為土壤缺少有機質,土壤結構不良,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種植過程中大量的使用化學農藥和化肥,嚴重的破壞了土壤。

2、如何解決土壤被破壞

根據我的經驗,要想解決土壤破壞問題需要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1)深翻土地

深翻土地可以將板結的土壤打碎,並翻到土壤底層,讓土地表層和底層的土壤攪拌均勻,達到新舊平衡。

(2)閒置土地進行養護

土壤是擁有較強的自我代謝功能,解決土壤破壞問題第二步就是閒置土地,閒置時長最好是三年,三年的時間可以使得土壤得到很好的休息,最大限度的代謝掉有毒成分,並平衡土壤結構。

(3)使用有機肥料進行養護

在土壤得到修養之後,需要使用有機肥料進行土壤養護,有機肥是由純生物肥料組成,不含有任何的化學成分,能有效的補充土壤缺失的營養,使得土壤營養均衡。

(4)採用有機的種植方式種植作物

科學的有機種植方式能夠持續有效的改善改良土壤,更能進一步提升種植作物的經濟價值,使得種植人在解決土壤問題的同時,增加收入。

如果種植人沒有辦法將土地閒置三年,也可以選擇去掉第二步,只不過這樣救護土壤的速度和效果都會大打折扣。


京貢米糧王東


由於常年使用化肥導致現在土壤缺少中微量元素,土壤板結嚴重,作物根系發育不好,倒伏嚴重!

改良土壤前先要了解土壤為什麼會被破壞,重氮輕磷鉀肥,土壤有機質下降,腐殖質不能得到及時地補充,化肥中的氮、磷、鉀是提供植物生長所必須的營養元素,但是土壤經過連年耕作導致其中中微量元素和有益菌的缺乏,導致土壤中大量元素沉積,無法分解供植物吸收,土壤有機質含量偏低、結構變差,影響微生物的活性,從而影響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造成土壤的酸鹼性不平衡。

徹底修復土壤是一項長期連續性工程,需要增加有機肥或者菌肥的使用量,減少化肥使用量,注重補充土壤有機質,形成適合微生物的生長環境。

在改良期間土壤基質的增加會形成適合根系發育的鬆軟土,利於根系向下紮根,結合深耕可以快速的釋放深土層沉積的元素供給植物。

重點:國家各地的土壤環境都不相同,我覺的最好的辦法就是結合當地農業部門測土施肥,能有效的解決問題!


釋元素生物菌肥


您好,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層疏鬆的物質,由各種顆粒狀礦物質、有機物質、水分、空氣、微生物等組成,能生長植物。

在耕地上過度使用化肥,會破壞土壤的結構、導致腐殖土和上層土的下降、殘殺土壤中的有機生物、破壞土壤中的生態平衡和導致有機物的失調和流失。化肥有時候對土壤的損害是不可逆的,但有些損害還是可以通過一些方法進行改善、補救、或者提前預防。


農村地區發展有機肥料勢在必行,要以有機肥料為主,無機肥料為輔。積極推廣增施農家肥,減少化肥使用,提高合理耕作土壤,增強土壤降解汙染物的能力。首先要合理的施肥,最大限度地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再者可以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的使用,此外還要合理的耕作措施,也是減少化肥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的重要途徑。中國土地孕育了華夏文明,十分的疲憊,想要改善也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從當下做起,為農村的長期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最後祝大家瑣果累累,年年豐收!


野釣大全


怎麼樣能有效的改良土壤,首先要弄清楚幾個概念,首先大家都知道,增加土壤有機質能改良土壤,那麼,有機質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增加有機質能改良土壤?增加多少有機質能提高1%的有機質含量?首先解釋一下常見的幾個概念:有機物,大家知道秸稈是有機物,紙箱和木桌子也是有機物,大樹和小草也是有機物,水泥和塑料不是有機物是無機物,有機物都含碳(c)源,理論上都能變成有機質,轉化率為多少因物因情況有不同,轉化過程複雜程度也不同!有機質還不能被作物吸收,還要繼續轉化成腐殖質(不遠了),腐殖質還要進一步轉化成腐植酸還有其它元素才能被作物吸收,怎樣吸收?還要靠金屬離子作為中介運輸!下面給予簡單的介紹一下這個複雜的過程!

一、土壤有機質是土壤肥力的基礎,其主要功能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保肥保水性,是水肥的載體。

2、微生物的載體和能源。

3、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

二、土壤有機質是什麼?

土壤有機質就是土壤中來自生命體(包括動、植物、微生物)排洩物或屍體的有機物質。

土壤中,在微生物(活性酶)的作用下,還有另外一個生化過程,就是把一些小分子的有機物合成為更為複雜的大分子有機物質---腐殖質。也就是所謂的腐殖化過程。

腐殖質是土壤中對植物生長有益的有機質。說明還有無用的有機質!

腐殖質進一步轉化,才能變成作物可利用的腐植酸!

腐植酸是腐植質的主要成分,且大都是和一些輕金屬離子結合成鹽的形式而存在,稱腐殖酸鹽,通過水為介質,被根部利用!

四、有機質是大類概念,其中還有細分的分支。

1、原始態(類似秸稈的一類物質)

2、半轉化態(類似秸稈粉碎,入土,經過土壤雨水寖泡一段時間的狀態)

3、腐植質態,即經過微生物的轉化並經過物理的化學的作用生成的具有土壤活性的物質,所謂活性即能和輕金屬離子結合並且到根部後,還能交換出來,把養分供根部吸收!

對植物直接起作用的是腐植質,前2項必須轉化成腐植質才能被利用。

這種轉化需經過酶(微生物)在常溫狀態下的分解。因此,未經腐植化的有機肥,施到地裡被土壤中的酶慢慢分解轉化為腐植質!這只是說到結果,過程還很複雜!

五,酶是什麼呢?酶是生命的本源,是蛋白質!豐富多彩的、值得上到帝王下到螻蟻留戀的這個世界都是由酶組成和酶的活動維持的!說酶活天下、酶養天下一點也不為過!

土壤中的有機物靠活性酶分解、靠酶轉化、靠酶活化,並且在常溫態進行復雜的活動,有益於土壤團粒結構形成!

說到現在可以舉個例子形象的說明一下!把土壤看成汽車,活性酶就是發動機,汽車能正常的跑的話,化肥和土壤中的原始營養是汽油或者柴油,那腐殖酸就是標號更高的汽油、柴油、潤滑油!再豪華的車,僅僅缺潤滑油就會癱瘓!腐殖酸不但直接可以供有效養分,還可以把土壤團粒結構撮合形成起來(潤滑作用),讓土壤持續高效供養、保水,給作物根部提高良好的生長環境!酶(微生物菌)自身也要存活,也靠腐植酸供應養分!

如果有一種肥,能含土壤中需要的活性酶,再含有土壤需要的大量元素氮磷鉀,再含有運輸氮磷和作物生長髮育需要的輕金屬離子(元素)、再含有作物需要的微量元素(硼、鉬等)、再含有作物直接組成成份氨基酸(蛋白質粉組成成份),再能以腐殖質的形態施入土壤!那麼它就能邊養地邊養莊稼!

我目前知道的,袁氏複合肥和果匠就能滿足以上條件!

袁氏複合肥是袁隆平院士下屬袁氏農業的主要產品,其核心技術是添加25%的益土酶。全功能全營養、富含腐殖質,幾乎全水溶!果匠是袁氏複合肥其中的一個產品,果匠可以稱為營養質(濃縮的含益土酶、全功能全營養的氨基酸營養質),全水溶,可以噴施、滴管和衝施!

持續用袁氏複合肥做底肥,結合秸稈還田(補充點秸稈轉化成有機質過程中需要的純氮肥),全生育期噴施一定次數的果匠,種地就可以達到邊種邊養的良性循環!這提出了一種改良土壤的方法了!

六,所有品牌的有機肥中,有機肥中腐植質所佔比重,也是判定有機肥性價比的核心內容了。給大家以後購買有機複合肥提供一個重要參數!

七、傳統或農家增加土壤有機質的主要方法

1、秸稈還田

2、生草和種植綠肥

3、施用腐熟的農家肥、有機肥

以上方法最終都是增加土壤的有機物再轉化成有機質再分解成腐植質,最後,腐殖質分解成腐植酸才是我們想要的東西!

八、怎樣使土壤有機質增加1%?

所有土壤有機質最原始的來源是光合作用,上億年從石頭風化成土壤,大自然不斷的給土壤增加有機質(沒有人類的栽培活動,動植物生老病死、甚至天然火災都能給土壤添加有機質),人類的栽培行為(歷史上沒用化肥的時候),都是形態的轉化(最常見的是秸稈焚燒還田)對有機質的增加作用也不大!

自然界生草也好落葉也好,其為土壤有機質的貢獻每年不會超過0.1%,算上土壤微生物的消耗和植物的利用,實際增加值更小。考慮到當前的栽培活動,普遍增施化肥的模式是在掠奪有機質,實際上有機質在逐年降低的。

因此,最直接快速增加有機質的方法就是增施有機肥和腐熟農家肥了。如何做到通過施有機肥讓土壤有機質增加1%呢?

以腐熟農家肥為例:

設定耕作層厚度0.25米,土壤容重1.3,那麼一畝(667平方米)耕層的重量為667x0.25x1.3=216.8噸。農家肥中有機質一般標準為≥45%,則每畝土壤要想平均增加1%的有機質需要的施肥量為216.8x1%÷45%=4.8噸

現在可以算算秸稈還田能增加多少有機質,以玉米為例,小麥大豆秸稈矮,比例更小!生產1000斤玉米(玉米的穀草比是1比1.3到1.5),大概會還田1300到1500斤秸稈。這是有機物,轉化成有機質大概800斤,按照上面的公式倒推,9600斤有機質增加土壤1%的有機質含量,800斤有機質(實際還沒有那麼多),可以增加土壤0.08%有機質含量,理論上不斷還田要12年(小麥還田的算消耗掉了)才可以增加土壤1%的有機質含量,還要多消耗一定的氮肥,還順便帶來了病菌孢子,影響了播種質量!只能說比不還田的、同樣模式栽培的好一點!

所以,通過科學補充一定量的腐熟的農家肥這個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進而改良土壤!


高產省力栽培模式錄


破壞土壤的兇手是~劣質肥與不科學施肥!


龍博士的徒弟


休耕最好的辦法!國家大力提倡!休三年。就好了!


北國飄雪


常年使用化肥,是對土地資源的掠奪。使用農家肥工作量大,收效慢,長期使用對改良土壤及水土保持,作物高產有很好的作用。秸杆焚燒對防治病蟲害傳播和農田土壤熟化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賴顯康


關於長時間使用化肥對土壤產生的破壞,這個問題是不存在的。長期單一施用化肥 會造成土壤板結,對農作物的優質高產造成不利影響。近些年,人們也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也做出了整改措施。

整改的方法有增施有機肥、農家肥,以及微生物菌肥。只有這樣才能使農作物的產品提品質提高。實現高產、穩產,高品質。最終使農民增產增收。


踏雪尋梅_25681


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就是不用化肥農藥。改用新型科學的綠色種養方式。如稻鰍,稻鱉等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