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最美乡村」弥河镇贾庙村

弥河镇贾庙村北距青州市区7公里,东与前崖头村相连,南与中李村隔南温凉河相望,西与云门山街道的耿家庄村为邻,北与小涧店村、大涧堡村毗邻。

村东有昭德路与青州城区相连,南有弥河镇前路与市科教创新园区贯通,西有黑虎山水库干渠绕村而过,北有广福寺路与东红路相通。路渠相连,绕村成“井”字状交叉,交通便利。南、北温凉河从村前、村后东流入弥河。村庄呈长方形,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长434米,东西宽333米。有“双鱼仙岩,鏊子镇山,十八跌飞瀑”等诸多景观,为市级春秋至东汉古遗址、古墓葬文物保护单位。


「青州最美乡村」弥河镇贾庙村


村名由来据《贾氏祠堂碑》载:“明宣德九年(1426)贾氏从临朐县五井迁此立村建庙,取村名“贾庙”。据《刘氏族谱》载:“壹世宣,字公佩,系汉宣帝刘询嫡传51代孙,北直隶冀州枣强县河洋村人,也就是汉代皇族后裔,明正统三年(1438)六月迁居大涧堡,四世迁贾庙”。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青州市府图志》载:“乐善乡东南约贾庙”。自刘氏家族迁居贾庙村后,人员繁衍很快,人口大增,而贾氏家族则逐年败落,于民国前已无一人居住,以致后来村里全为刘姓

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益都县武装部驻贾庙村,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益临昌工委在贾庙村成立,1948年至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局政治部驻贾庙村。此间农会、民兵、妇女支前工作十分活跃,被评为“模范村”,为解放战争做出积极的贡献。


「青州最美乡村」弥河镇贾庙村


俯瞰贾庙村全貌

据1948年9月《活捉王耀武纪实》载:1948年 9月28日,王耀武在寿光县屯田村被活捉,随后被送到华东野战军司令部,转往益都参加解放军官训练团学习。当时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设在贾庙村,王在一村民家西屋秘密关押居住7天。


「青州最美乡村」弥河镇贾庙村


贾庙村清代属乐善乡,中华民国时期属一区云林寺乡;1947年—1950年进行土地改革,建立农民协会,组织互助合作;1951年属益都县三区贾庙乡,1955年秋成立初级社,1956年转入高级社,1958年8月人民公社成立,属东风人民公社(次年改称弥河人民公社)晓光大队,1961年从晓光大队析出贾庙、大涧堡、前崖头、中李村组成贾庙大队。1975年大涧堡析出,1980年队改村,前崖头、中李村析出。1984年始先后属益都县弥河镇、青州市弥河镇、青州市文化产业园、青州市弥河镇,全村共有310户,1080人,党员41人。


「青州最美乡村」弥河镇贾庙村


1976年开始村庄规划,道路、宅基统一标准,院落东西13.75米,南北18米。全村道路四纵一横,大街12米,小巷4米。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村民收入逐年增加,房屋翻建频率加快,由规划初的土坯房、砖瓦房、锁皮厅,发展到现在的基本楼房化。家用电器、太阳能、汽车基本普及。出门坐公交,上下班开自家车,家用轿车达户均1辆以上。近几年来村两委多方筹集资金,安装路灯,改造用电线路, 昭德南路贾庙大桥硬化出村道路和村内大街小巷,美化绿化,使村内道路四通八达,街巷贯通, 2016年新规划建设了村委大院和村民活动休闲场所,篮球场、健身器材齐全,电子监控全覆盖。是一个清新自然、设计规整、配套设施齐全的有代表性的新农村村落。


「青州最美乡村」弥河镇贾庙村


贾庙村在青州市率先实行警务助理制,调解纠纷,化解矛盾,保一方平安,我们的好做法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和推广,2017年5 月4日为山东省推广警务助理工作会议提供现场,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实行环卫一体化管理。道路通畅、住房整齐、交通便利、平安、幸福、和谐、卫生、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形成。


「青州最美乡村」弥河镇贾庙村


市委书记韩幸福陪同副省长、公安厅长孙立成来贾庙村视察警务助理工作

贾庙村文化底蕴深厚,新中国成立后文体活动更加活跃,培养了一大批文体爱好者,上世纪六十年代曾排演《三世仇》等阶级教育节目,九十年代成立秧歌队、锣鼓队、篮球队等,多次参加市镇汇演或到外村巡回演出。现村委二楼设有图书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活动场所。村民读书看报、扭秧歌、跳广场舞等自娱自乐的文体活动逐步兴起。

被评为:青州市第一届“书香社区(乡村)

1949年在村内大礼堂开设小学,刘承端、刘兴爱任教师,招收附近村庄学生。1950年政府利用原地主大院建立公立贾庙完全小学,第一届1950年春至1952年春,一个班,40人;第二届1951年春至1952年秋,一个班,42人;全弥河招生。校长:李耕。教师:张仁和、张文振、康谦。当时有句顺口溜:高小毕业生,各单位抢争。可见当时人才之缺乏。后逐年招生至六个年级。1961年为弥河公社中心小学,成为

弥河的教育中心,1966年中心小学迁闵家小学。1969年增设初中班,改称贾庙联中。1980年在村东建立新校,初中班迁入,1982年联中撤并,小学迁入新校,复称贾庙小学。6个教学班,教师8人。2007年弥河镇教育资源整合将小学撤并到弥河小学。自1977年恢复高考到2017年全村共有150余人考入大专以上院校。


「青州最美乡村」弥河镇贾庙村


历任村党政干部

历任村党支部书记

历任村主任(长)

姓名

任职起止年月

姓名

任职起止年月

刘志祥

1946--1948

刘兴东

1945--1945

刘承胜

1948--1949

刘兴九

1946--1947

刘承信

1949--1958

刘其居

1948--1955

朱兴荣

1958--1959

刘承修

1955--1958

牟同怀

1960--1960

牟同怀

1958--1960

刘兴朴

1961--1964

刘法昌

1960--1961

刘兴光

1965--1974

刘兴光

1961--1964

刘兴朴

1975--1976

黄德安

1964--1966

冯世忠

1976--1978

刘承海

1966--1975

刘曰平

1978--1981

刘曰平

1975--1977

刘承海

1981--1988

刘承海

1978--1981

刘传法

1988--1995

刘其相

1981--1987

刘兴远

1996--1997

刘兴杰

1987--1989

刘法平

1997—

刘法平

1990--1997

刘兴杰

1998--2001

刘法平

2002—


村里在外人员统计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政治面貌

备注

刘其夏

1944

临沂市工商局

局长

党员

退休

刘为群

1963.9

中铁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书记、董事长

党员

刘其坤

1974.2

齐鲁理工学院

主任

党员

刘爱峰

1969.2

山东省农科院

研究员

党员

刘为众

1969.9

山东万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董事长

党员

刘金山

1956

广东广物房地产公司

经济师

党员

退休

刘金恒

1968

青岛公安局交警大队

队长

党员

刘金国

1965.11

青州市检察院

科长

党员

刘金平

1963

青州银龙纺织有限公司

董事长

党员

刘金鑫

1968.7

青州市纪委

组长

党员

刘金军

1967.7

东营军马场

会计师

党员

刘金壮

1975.7

广东省电力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党员

刘其一

1972.8

青州市地税局

主任科员

党员

刘其二

1975.4

潍坊市地税局

主任科员

党员

刘兴川

1975.5

山东潍坊监狱院

监区长

党员

刘承淦

1947.12

青州市地矿局

副书记

党员

退休

刘其华

1940

青州市物价局

所长

党员

退休

刘其湖

1934.7

院长

党员

病故

刘曰善

1954.1

装甲兵政治部

大校

党员

退休

刘法语

1970.2

解放军边防学院

大校

党员

刘曰贵

1958.10

弥河中心学校

高级教师

党员

刘其德

1960.3

弥河中心学校

高级教师

党员

刘传富

1943.2

弥河中心学校

中级教师

党员


「青州最美乡村」弥河镇贾庙村


历史事件

1945年8月解放后,益都县政府机关曾住该村,领导全县农民搞减租减息运动,并组织成立农会、民兵、儿童团、妇救会,被称为“模范村”,同年建立村政权。组织民兵站岗放哨、抵御土匪侵扰,民兵指导员刘其如叛变,与土匪内外勾结,于1946年4月26日夜,将土匪引入村内枪杀民兵5人,时称“贾庙民兵惨案”。

名胜遗迹

“石翁井”:现在贾庙村西大街北部,相传为贾姓所建,井深近30米,此井自10米下挖后全为青石所凿,形如石瓮,故名“石翁井”。

诸神坛:位于村西北角,据说当年姜子牙召集天下各路神仙,在此会盟,设坛论道,分封诸神。传说当时时常有蚂蚁出入,大如小狗,去集市上叼回猪肉以供诸神食用。后人在此修建庙宇以示纪念,香火不断,至解放前遗迹无存,现存乾隆年间石碑一块。


「青州最美乡村」弥河镇贾庙村


“麒麟庵”:据传为邢玠于明万历二十六年扫平倭寇时所建,与当时贾家庙相链接,庵前古松数棵,大树可供三人环抱,庵后建礼堂一处,曾为华东军区作战部会议室。解放后,院内松树因当时木材紧缺,而用于学校桌椅板凳的制作,“麒麟庵”随之被毁,现踪迹无存。

自然景观

鏊子山:位于村西南处,二座小山对立,坐落水渠河套之间,形如鏊子,山下有一泉眼,名曰“碧云泉”,每到夏季,水自动冒出,晶滢透彻,温凉宜人。

罗圈崖:在北温凉河北岸,立陡土崖,各种鸟类在此栖息,自然状为半圆形,如同罗圈,故名“罗圈崖”。罗圈崖上游,有悬崖峭壁,高约30米,每到夏季河水飞流直下,似瀑布一般,俗称十八跌,在此洗浴如同在井筒一般,令人不寒而栗。

石鱼:位于村西南角,有两条石鱼对卧,每条长约30米,静卧水底,下游有一泉,后人称“碧云泉”,传说此泉以前常年冒水晶滢透彻,热气缭绕,逐渐形成河流,故后人称此河为“温凉河”。

另外,还有南(温凉)河滩百亩桃园,每到三四月份,桃花盛开,火红一片,似红霞落地,艳丽景色令人陶醉。北(温凉)河芦苇塘,柳絮飞舞,如瑞雪纷纷,更令人心旷神怡。被后人称为贾庙八大景。有诗为证:鏊山并立耸云端,泉水自涌吐百川,罗圈陡壁三冬暖,十八跌水六月寒,石鱼清澈卧水底,神坛香火接青天,喜去北河观芦苇,乐在南河观桃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