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和洛陽哪個城市文化底蘊更厚重一些?

預見美景


洛陽一個地級市,西安一個省會城市,從現有的資源講,兩者根本就沒有可比性。要是西安發展沒有洛陽好,那麼西安真的可以找塊豆腐撞死了。

網上為啥總是出現西安和洛陽比呢,我感覺這充分的說明了西安的不自信,無論西安還是洛陽在我國的歷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有了高鐵之後更是拉進了兩地之間的距離,一天逛兩城可以很輕鬆的做到。兩地完全可以強強聯合推動旅遊業的共同發展。提高兩地的經濟水平。

西安的競爭對手是誰,是鄭州,是南京,是成都,是武漢等等,可是問答裡面看看啥時候西安和這些城市比較過,為啥不比呢,說實話因為比不過啊,那咋辦呢,我找個歷史上很輝煌的,可是現在經濟不如我的洛陽比,用得找點自信不是。就想都是高中的孩子我的成績比不過我們班的,我找個初中的孩子比,我總比他強吧。可是卻忘記了,當初中的孩子到了高中的時候成績仍然會甩他八條街。


嘰裡咕嚕小老頭


七年前,記得在西藏工作時,公司有幾個同事,其中二個寶雞風縣人,一個閻良人,還有五六個河南灤川人,上班下班成天討論最多的是古文化,洛陽人說陝西的什麼名人或古文物是應該屬於河南的。做為一個聽眾我每次都認為陝西人能有理有據的說服灤川人認輸,心服口服,尤其閻良那大哥四十多歲,真的知識面很全。然而我更佩服河南人,總能隔二天再找個話題來辯論.然後又被閻良那大哥,有理有據的駁回。終於有一天說到了古城牆的問題,河南同事說陝西城牆是假的,建國後重新修的。一個很少參與辯論的風縣大哥突然火山爆發,語出驚人的吼起人來,原話的大體意思是,古城牆的磚被河南人偷偷摳下來在道北建了小房子,直接指著其中一個河南人吼,你們河南人就是個賊嗎,在西安,寶雞,到處瞎竄,(後來風縣大哥明說,主要原因是河南人那同事趁他睡著了,偷偷摸摸拿他手機出去打電話約一個小時左右,風縣大哥心裡不爽河南人不打招呼)。然後、然後我們都被逗笑了,其它幾個河南人忍不住也跟著笑,後來我問他們幾個河南人,他們承認確實在西安的河南人摳過古城牆的磚。

說這麼多廢話,主要想說的是,明顯陝西人講道理,能忍,純樸,為人處事不弄虛做假,這種文化底蘊明顯超過洛陽,這是從小根植於血液中的,西安和洛陽高低立判。



修改名字好難


西安又稱為“西京”、“中京”,“西都”、“天都”、“神都"、“鳳城”、“斗城”,簡稱“鎬”(與“皓”同義同音,寓意“光明之都”)。從古到今曾用名:酆神京、鎬京、酆鎬、咸陽、長安、常安、京兆、大興、永興、奉元,西京,以“長安”最為常見和著名。長安,意為“長治久安”,中華文明史及東方文明史上最負盛名的全球著名都城,是極少數可令外國人心懷景仰而來頂禮膜拜的偉大中國城市。美媒評選的世界十大古都之一。絲綢之路東方起點!

不朽之都

長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居中國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帝都歷史最長、影響力最大的古都。

西安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豐鎬都城、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西安是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全國文明城市之一,有兩項六處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分別是: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興教寺塔。

西安是國務院公佈的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有周、秦、漢、隋、唐等在內的13個朝代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曾經作為中國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1100多年。早在100萬年前,藍田古人類就在這裡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這裡已經出現了城垣的雛形;2008年,西安高陵楊官寨出土距今6000餘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城市遺蹟,被選為當年中國考古發現之首,這是中國發現的迄今最早的城市遺址,也將西安地區城市歷史推進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建國以來,世界上已經有200多位國家首腦和政要訪問古都西安,包括聯合國秘書長、美國總統、俄羅斯總統、德國總理、法國總統、英國女王、日本天皇、印度總理、韓國總統等。

絲綢之路開通後,長安成為東方文明的中心,史稱“西有羅馬,東有長安”。馬可波羅於至元十二年(1275年)遊歷於此,寫到:“城甚壯麗,為京兆國之都會……此城工商繁盛,產絲多,居人以制種種金錦絲絹……凡人生必需之物,城中皆有,價值甚賤。

佛教聖都

佛教於西漢末年傳入長安,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截至2012年,西安有佛寺百餘所,僧尼約700人,信教群眾約8萬人。在中國和東南亞影響深遠的八大宗派中,有六個宗派的祖庭在西安市(三論宗祖庭草堂寺、法相宗祖庭大慈恩寺、密宗祖庭大興善寺、華嚴宗祖庭華嚴寺、律宗祖庭淨業寺、淨土宗祖庭香積寺)。唐朝時,日本空海大師來長安學佛,並學習中國文化,被譽為中日民間交往的友好使者。其他寺院如青龍寺、興教寺、草堂寺、隋仙遊寺、藏傳佛教寺院廣仁寺等在歷史上都有很大的影響。

長安佛教四大譯場

分別是:鳩摩羅什譯經的草堂寺;善無畏、金剛智、不空譯經的大興善寺;玄奘譯經的大慈恩寺(大雁塔);義淨譯經的薦福寺(小雁塔)。

道教聖地

道教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產生於東漢順帝時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全市現有道教宮觀27所,道教職業人員約200人,信教群眾約5萬人。影響較大的宮觀有“天下第一福地”周至縣樓觀臺(是道教的發源地之一)、西安八仙宮、戶縣重陽宮(該宮是道教全真派的祖庭,是在中國影響較大的全真教派的發源地,位於戶縣祖庵鎮),臨潼驪山老母殿,戶縣財神劉海故里,戶縣鍾馗故里遺址。

樓觀臺,中國道教最早的重要聖地,道教樓觀的發源地,因其說經臺猶如竹海松林中浮起的方舟,常稱樓觀臺。位於秦嶺北麓中部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境內,東距西安70公里,西距周至縣城15公里,是著名的聖蹟遊覽地,號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

樓觀臺創始於西周,在魏、周、隋、唐各朝,都對皇室信道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鼎盛於隋唐,衰落於宋金,毀於宋末,振興於今。傳春秋函谷關令尹喜在此結草為樓,以觀天象,因名草樓觀。老子在此著《道德經》五千言,並在樓南高崗築臺授經,又名說經臺。晉惠帝曾廣植林木,並遷民三百餘戶來此守護。唐朝臻盛,武德七年(624),唐太祖改樓觀臺為宗聖宮,大加營造,唐玄宗時再次擴建,使其成為當時規模最大的皇家道觀和道教聖地。宋朝以後屢次重修。清末時,宗聖宮已廢毀,唯說經臺(老子祠)保存完整,系明、清、近代所建,佔地9000多平方米。

基督教傳入中國第一站

基督教從《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記載算起,傳入西安市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基督教的大量傳入並有較大發展主要是在鴉片戰爭以後。西安市現有基督教禮拜堂點138處,教職人員372人,信教群眾8.3萬人。建於唐代的基督教景教大秦寺,位於周至縣終南山下,樓觀臺西側,該寺現僅存一古塔,影響較大的基督教堂有南新街禮拜堂、東新巷禮拜堂等。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於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傳入西安,有1300多年的歷史。全市現有清真寺21所。影響較大的寺院有化覺巷清真寺、大學習巷清真寺、大皮院清真寺、小皮院清真寺等。

繪畫

中國國畫中的長安畫派、起源於漢代以前的關中皮影戲、源於西周的陝西木偶戲以及色彩濃郁的戶縣農民畫鍾馗故里鍾馗畫等都是西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20世紀的60年代,一個以趙望雲、石魯為代表的西安美術團體,在北京等地組織了一次巡迴展,他們以表現黃土高原古樸倔強為特徵的山水畫和表現勤勞淳樸的陝北農民形象的人物畫,在中國畫壇引起轟動,人稱“長安畫派”!

書法聖都

西安碑林座落於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學街(因清代的長安學、府學、咸寧學均設在這裡而得此名)。它於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為保存《開成石經》而建立。九百多年來,經歷代徵集,擴大收藏,精心保護,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現有六個碑廊、七座碑室、八個碑亭,陳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

西安碑林是我國收藏古代碑石墓誌時間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藝術寶庫,它不僅是中國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點之一,也是歷代著名書法藝術珍品的薈萃之地,有著巨大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酒文化

西安黃桂稠酒始於商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其特點是:狀如牛奶,色白如玉,汁稠醇香,綿甜適口。酒精成分含量僅為0.5-1%左右,看上去既像江浙一帶人人喜愛的酒釀汁,亦像街頭小吃澆蛋花的醪糟湯,不像一般酒那樣清澈。稱它為酒,只因喝在口中,不乏酒味而已。老弱婦幼和不善飲酒者,均可大碗來喝。飲時或溫或涼,四季皆宜。由於內配有中藥黃桂,使酒味有黃桂芳香,故曰“黃桂稠酒”;還因其產於長安,故又稱為“陝西稠酒”。相傳“貴妃醉酒”喝的就是西安稠酒,故還稱“貴妃稠酒”。

別稱

西安稠酒、黃桂稠酒、臻品稠酒、貴妃稠酒

黃桂稠酒,又叫西安稠酒、陝西稠酒、貴妃稠酒、臻品稠酒。古稱“醪醴”(讀勞禮)、“玉漿”。為中國古老的傳統佳釀,是陝西八大名貴特產之一,早已名揚天下。黃桂稠酒古稱“玉漿”,始於先秦,是陝西省關中著名特產,很早以前已是喜慶宴席之佳酌,尤為文人名士所喜愛。

稠酒,似酒非酒勝似酒,其汁稠、醇香、綿甜適口,酒精含量在1%左右。後來,人們在酒液中配以中藥黃桂,使酒味有黃桂芳香,故取名“黃桂稠酒”。

當年郭沫若在西安飯莊喝了熱騰騰的黃桂稠酒後,高興異常,連聲說此物“似酒非酒勝似酒”。

黃桂稠酒具有健胃、活血、止渴、潤肺之功能。飲用此酒有益於身體健康。

稠酒,見諸史冊,始於商周時期,至今已三千多年,那時只是不叫黃桂稠酒罷了。中國最早的醫藥總集《內經》裡,曾多次提到“醪醴”,這“醪醴”就是稠酒的前身。原汁不加漿者叫“撇醅”。

《詩經·周頌》中還記有:“豐年多黍多徐,亦有高廩,萬億及秭。為酒為醴,蒸畀祖妣,以洽百禮。”《小雅》有“或以其酒,或以其漿”的詩句黍指黃米,梭指糯米;醴,就是一種甜酒,可以貢獻給祖宗和用於各種祭祀。可見,在商周時期,關中地區就已經是黍稻等農作物的盛產區,並且用盛產的黍稻作為釀造稠酒的原料。

《漢書·楚元王傳》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初,元王敬禮申公等,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為穆生設醴。及王戍即位,常設,後忘設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設,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將鉗我於市’。”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稠酒在漢時已是名酒了。北魏高陽郡太守賈思勰《齊民要術》中稱為“白醪”。

盛唐時期,古長安(今西安市)長樂坊出美酒,在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中有所反映。而且釀造技藝有了進一步提高,朝野上下,莫不嗜飲。宋陸游曾說:“唐人愛飲甜酒”。唐代詩人也多有吟詠,如韓愈的“一尊春酒甘如飴”,杜甫的“不放春醪如蜜甜”和他的《飲中八仙歌》裡的“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酒和“貴妃醉酒”的酒,就是沒有加漿的“撇醅”稠酒。

傳說唐玄宗攜楊貴妃光臨長樂坊飲酒,味美醇香的稠酒使貴妃傾倒,當即將手中的桂花贈與店主。店主將桂花植於貯酒園中,不料桂枝生根開花,在長安坊繁衍成林,花開時節,桂花香,稠酒香,香溢長樂坊。店主遂將桂花用蜜醃製後兌入酒中,使酒更具特色,清香遠溢。“黃桂稠酒”便由此傳開,至今傳為佳話。

《清異錄》所載“李太白好飲玉浮樑”,指的就是古代的稠酒。

1. 1924年魯迅先生到西安講學,曾對稠酒產生濃厚興趣,幾次要求痛飲。

2. 70年代,朝鮮國家主席金日成訪華,在北京喝了西安飯莊送去的臻品稠酒後,連連贊好。回國後,又經常通過朝鮮駐中國大使館專程到西安飯莊購買,並委託使館工作人員多次送高麗參、人參酒等禮物給當時的西安飯莊總經理,以示謝意。

3. 新中國建立後,彭德懷元帥曾用西安飯莊臻品稠酒宴請陝甘寧邊區的各路將領。

4. 1956年,宋慶齡、郭沫若來西安考察,郭老高興異常,詩興勃發,連聲稱讚此物“似酒非酒勝似酒!”

5. 30年代,楊虎城、張學良將軍駐軍西安時,宴客總要用陝西的臻品稠酒。

6. 1983年,法國總統密特朗訪問西安時,慕名品嚐了西安飯莊的臻品稠酒,飲後連聲稱讚:“好酒!好酒!”

改革開放後,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黃桂稠酒已不僅是隨意便酌的優良飲品,而且同“茅臺”、“西鳳”等名酒同為筵席佳品,博得了國際友人的青睞。日本一位醫學界朋友飲後說:“從《內經》裡只知道它是中藥的‘引子’,還不瞭解它這麼綿甜、醇香,真是一種高級飲料。

小吃文化!

世界上最早的漢堡包一一臘汁肉夾饃,是西安馳名的風味食品。臘汁肉以豬肉為原料,其歷史可追溯到戰國時代,那時稱“寒肉”,唐代又稱“臘肉”,世代流傳,歷經演變。臘汁肉的特點是色亮紅潤、軟爛醇香、肥肉不膩、瘦肉不柴、入口即化、久貯不變,與臘汁豆腐乾、雞蛋細切拼盤,為佐酒好菜。用“虎背鐵圈菊花心”的白吉饃夾著吃,是快餐美食。

牛羊肉泡饃,最早為西周禮饌,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牛羊肉泡饃是在古代牛羊羹的基礎上演變而成的。古代許多文獻,如《禮記》以及先秦諸子,都曾提及牛羊肉羹。最初多用於祭祀及宮廷御筵。西周時曾將牛羊肉羹列為國王、諸侯的禮饌。《戰國策》記載中山國君,由於一杯羊羹而激怒了司馬子期,怒而走楚,說楚王伐中山,招致亡國的命運。據《宋書》記載:南北朝時,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獻出羊羹,味美,武帝竟封俘虜修之為太官史,後又高升為尚書光祿大夫。到了隋朝,出現了“細供沒忽羊羹”(謝諷《食經》)。此當為最初牛羊肉羹和麵食混作的烹調形式。據文獻記載,唐代宮廷御膳和市肆都擅長制羹湯。“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羊羹者,羊肉烹製的羹湯,即當今牛羊肉泡饃的雛形。經過唐、五代、宋、元等朝,各族人民陸續遷入內地,“漸變舊俗”。加上西安地處西北要衝,接近牧區,是牛羊交易的好市場。西安的西羊市、東羊市等古老歷史街巷名稱,就是當時的羊市。這些都為牛羊肉泡饃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條件。

“天下第一面”傳說,一位集懷才不遇憤世嫉俗貧困潦倒飢寒交迫於一身的秀才來到咸陽,他路過一家麵館時,聽見裡面“biang——biang——”之聲不絕於耳,一時飢腸轆轆,不由得踱步進去。只見白案上擺滿了和好的長條狀面塊兒,師傅拎過一塊兒,扯住兩頭,頃刻間摔打成褲帶般寬厚扔進鍋裡,頃刻間摔打了好幾塊兒,頃刻間從鍋裡撈出一大海碗,碗底事先盛著作料和一些豆芽青菜,自然要澆上一大勺油潑辣子,熱騰騰端上來。秀才看得興起, 大叫:“好啊!店家來一碗!”“這位客官一碗……”店小二一聲長長的吆喝,頃刻間 一碗麵擺到面前,頃刻間碗中罄淨,直吃得秀才大汗淋漓。“店家,結賬!”秀才喝道。 一摸兜,壞了,一時忘形,竟忘了囊中早已空空如洗,頓時窘住,剛才的熱汗頃刻間冷冰冰刷在臉上。一旁,店小二斜著眼聳著肩,一臉壞笑。“小二……”秀才訕訕,話剛出口便被店小二堵住:“客官,本店小本經營,概不賒賬。”見店小二不通融的模樣,秀才又向身上摸去,左一摸,右一摸,上一摸,下一摸,好像早晚能摸出幾文錢來似的。 店小二心想:“你個窮秀才,看你摸出什麼來。”天呀,這不是有辱斯文麼?秀才一面摸,一面思量脫身之計。他與店小二搭訕:“小二,你家這面何名?”“何名biang”店小二學著秀才的腔調說:“biangbiang面。”秀才問:“biangbiang面?biangbiang字咋寫?”這家麵店可是遠近聞名的老字號,其面做得特殊,面與面板摔打撞擊,“biangbiang”也,故稱“biangbiang面”。“biangbiang”二字咋寫,店家做面,客人吃麵,誰也沒去想過。見店小二答不上來,秀才頓時有了主意,他說:“小二,你與老闆商量過,本人今天沒錢,可否寫出‘biangbiang’二字,換這碗麵吃?”店小二頃刻間回來,說:“成。”店家心想:“古來就沒有‘biangbiang’二字,看你窮秀才怎麼賴賬。”“biang、biang、biang、biang……”秀才心裡嘀咕,嘴上嘀咕。

秀才讀書,也最認書,古往今來偏偏沒有這“biang、biang”二字。“書上沒有,豈可生造乎?”皇上可以造字為名,秀才豈敢與之比肩?秀才滿腹心酸,一腔惆悵;寒窗苦讀,功不成,名不就,眾目睽睽下,落到賴賬這般田地,天理不公啊!他一急,心裡罵皇上:“什麼‘日月當空照’?民間疾苦,哀鴻遍野;宮闈傾軋,豺狼當道;貪官汙吏,橫行鄉里;我秀才寒窗苦讀,就因無錢無人,打不通關節,獲不取功名……日月何照之有!罷罷罷,你皇上能造字,我秀才何嘗不能?”秀才一聲大喝:“筆墨伺候!”只見他筆走龍蛇,大大地寫了一個□!他一邊寫一而歌道:“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邊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裡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長,東一長,中間加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個勾搭掛麻糖;推了車車走咸陽。”一個字,寫盡了山川地理,世態炎涼。

秀才寫罷擲筆,滿堂喝彩。從此,“biangbiang面”名震關中。

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朝軍隊與借來的“大食”軍隊從涼鄯而收兩京,一道平息了“安史之亂”。在唐王朝天子的恩准下,部分“大食”士兵被獲准駐兵長安。“大食”兵行軍打仗時常攜帶一種叫“飥爾木”的類似“饢”的食品,行軍打仗曠日持久,士兵攜帶的“飥爾木”常變幹變硬難以下嚥,他們就拌以羊肉和羊肉湯食用,這就是“泡饃”的雛形。隨著“大食”兵和當地人的交往日甚,“飥爾木”的製作方法也從軍營傳播到市井,久之就形成了今天西安穆斯林群眾的主食之一“飥飥饃”。一千多年來,經過西安坊上人的不斷髮展和創新,“泡饃”已在色、香、味、形等各方面有了很大改進和提高,成為一道上至達官顯貴,下至黎民百姓都喜食不厭的絕佳美食。“三千萬秦人齊吼秦腔,一碗羊肉泡喜氣洋洋”,是對陝西人的生動寫照。 泡饃以烹調方法分為幹泡(無湯)、口湯(食後餘一口湯)、水圍城(湯較多)和單走兒(吃饃喝湯)四種。餐前先將“饃”掰成黃豆般碎塊,交廚師烹煮。食時選定方位,講究蠶食,切忌攪動,以保持鮮味和原氣。其間可加辣子醬,以刺激食慾,食香菜以保持口氣清新。為避免泡饃中的牛羊肉脂肪膩口,可佐以糖蒜,以利再戰。餐後飲一碗精製的高湯,更覺濃香溢口,神清氣爽。

“絲路的味道”陝西涼皮為傳統特色小吃之一,多使用小麥麵粉製作,也有米粉或其他澱粉製作的。

一般涼拌食用(但在漢中地區,熱食更為廣泛),種類繁多,製作方法各異,調拌也各具特色,口味不同。主要有:麻醬涼皮、秦鎮米皮、漢中麵皮、岐山擀麵皮、麵筋涼皮等。

涼皮歷史久遠,涼皮傳說源於秦始皇時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相傳有一年陝西戶縣秦鎮一帶大旱,稻穀枯萎,百姓無法向朝廷納供大米,有個叫李十二的用大米碾成麵粉,蒸出面皮,獻給秦始皇,秦始皇吃後大喜,命每天製作食用,形成了久負盛名的傳統小吃。

《陝西省志·民俗志 》記載

葫蘆頭源遠流長,可追朔到唐代。相傳唐高宗龍朔元年(661),有一胡某在朱雀大街開設了一家“雜羔店”,專賣豬雜碎。一天,藥聖孫思邈路過此處,入店吃了一碗“煎白腸”,覺得腸子腥味大,油膩重,詢及店家,知製作不得法,當即給店主開了一個八珍湯(八種調料)的方子,讓其如法泡製,果然腸肥而不腥,湯油而不膩,味道十分鮮美,從此顧客盈門。店主為感謝藥聖的指點,便在店門首懸一藥葫蘆以示紀念,並將所賣食品取名“葫蘆頭”。這“葫蘆頭”的名稱來歷還有一說,即指豬大腸與豬肚相連接處的一段,油脂豐滿,形狀很像葫蘆,故以此為名。

造紙術

灞橋紙是在西漢時期的一種紙。1957年5月8日,在西安東郊灞橋磚瓦廠在取土時,發現了一座不晚於西漢武帝時代的土室墓葬,墓中一枚青銅鏡上,墊襯著麻類纖維紙的殘片,考古工作者細心地把粘附在銅鏡上的紙剔下來,大大小小共80多片,其中最大的一片長寬各約10釐米,專家們給它定名“灞橋紙”,現陳列在陝西曆史博物館。據專家介紹說“這是迄今所見世界上最早的紙片,它說明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至少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一、二世紀。這一發現,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中華青銅器之冠

秦陵一號銅馬車為“立車”,是古代單轅雙輪車並按照秦代真人車馬1/2的比例製作。銅馬車整體用青銅鑄造,採用了鑄造、鑲嵌、焊接、子母扣連接、活鉸連接等多種工藝組裝而成,是我國考古史上截至目前出土的體型最大、結構最複雜、系駕關係最完整古代車馬,被譽為“青銅之冠”。銅車馬通體施以彩繪,有云紋、幾何紋、夔龍紋等圖案,紅、綠、紫、藍等色彩豔麗豐富,生動描繪了秦代皇家屬車的華貴富麗。現收藏於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中華第一磚

先民的智慧,推動著燒結磚瓦的進步,在現代形體概念燒結磚出現的兩千多年之後的西周早期,我們的先民又發明了大型空心磚。也就是說距今3000多年前中國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空心磚(陝西寶雞岐山,長約 100cm,寬約30cm,厚約21cm,孔洞率約60%;按照現代建築材料界的概念,這種大型空心磚應該稱為空心砌塊)。在古代因燒結磚是很金貴的,只能是供給大王或統治者使用的奢侈品,所以歷史遺留也很少。我們希望考古能發現出更多的實物。如在西安藍田新街遺址發現的約為5300~5500年前用氧化焰燒製的紅色實心磚(其中一塊是青灰色的,並非某媒體宣傳中所說青磚出現於4500年前),而到西周早期一下子就出現了用還原法燒製的青灰色大型空心磚、四釘磚、1m長的帶孔條形磚等使用功能明確的燒結磚。這也說明從陝西藍田5300~5500年前的紅色實心磚到3100年前西周早期的、用還原法燒製的大型空心磚之間有著產品形狀、使用方式以及燒製方法上的演進。如還原法燒製、空心化、帶孔條磚、帶釘方磚、1m長的大型實心磚等。或許也因為燒結磚瓦有著很好的重複利用性,從而造成歷史上的遺存很少,從而造成了我們對在仰韶文化時期出現現代形體概念上的燒結磚(5500年左右)之後到西周早期(3100年)這一長達2000多年期間燒結磚演變歷史的缺失。也許以後的考古新發現將會彌補這一缺憾。

旅遊熱門城市

西安是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文化遺存具有資源密度大、保存好、級別高的特點,在中國旅遊資源普查的155個基本類型中,西安旅遊資源佔據89個。西安周圍帝王陵墓有72座,其中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周、秦、漢、唐四大都城遺址,西漢帝王11陵和唐代帝王18陵,大小雁塔、鐘鼓樓、古城牆等古建築700多處。

西安自然生態優美,位於西安南面的秦嶺被譽為中國的“中央公園”,是中國地理和氣候的南北分水嶺。2009年秦嶺終南山成功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審,成為世界地質公園。2011年世界園藝博覽會也將在西安舉辦。

戲劇之祖

流行於陝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稱亂彈,又叫“梆子腔”,是中國戲曲四大聲腔中最古老、最豐富、最龐大的聲腔體系。流傳於戶縣鍾馗故里的儺舞跳鍾馗,是中國戲曲舞蹈的活化石,儺是中醫的鼻祖。

神話之鄉

女媧,又稱女蛙,因造人有功,又稱媧皇。人們聽得最多的就是“女媧造人”,看的最多的就是《封神榜》殷紂王女媧廟題寫淫詩,女媧派狐狸精妲己敗壞成湯江山的故事。女媧可以稱的上是人類始祖。站在本村白鹿原頭可望見藍田縣華胥鎮境內的'媧氏莊''媧氏谷',是女媧出生的地方。。據說華胥氏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母。“華胥氏生伏羲、女媧;伏羲、女媧生少典;少典生炎、黃二帝。”《太平環宇記》“藍田衛三皇舊居,境內有華胥陵”。不遠處藍田縣金山鎮傳說為軒轅黃帝鑄鼎之地。臨潼縣驪山頂有祭拜三皇的人祖廟。

漢士子劉向(一說劉璽,字彥昌)進京趕考,路過華山神廟,題詩廟中,戲弄廟神華嶽三聖母,三聖母怒欲殺之,得太白金星之告,謂其與劉有三宿姻緣之份。三聖母遂與劉結為夫妻。三宿後,劉以沉香一塊贈別,囑他日生子,以此為名。三聖母既孕,其兄二郎神察之,怒提華山,壓三聖母于山下穴中。三聖母於穴中產子,乃名“沉香”;又遣夜叉送與其父。沉香成人後,尋母華山,遇何仙姑授以仙法,又竊得萱花神斧,與其舅二郎神大戰於華山。

《隋唐演義》裡的故事:“唐太宗李世民成就帝業其間殺人無數,既位後身體極差,夜間夢寐不寧,多做惡夢,李世民懼之,受不住折磨,召眾將群臣商議,讓元帥秦瓊與大將軍尉遲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衛門於宮門兩旁果然無事。然久而久之,太宗念秦瓊,尉遲恭二將日夜辛勞,便讓宮中畫匠繪製二將之戎裝像,怒目發威,手持鞭鐧,懸掛於宮門兩旁,此後邪崇全消。”《西遊記》裡面也有類似的情節描述:“頭戴金盔光爍爍,身披鎧甲龍鱗,護心寶鏡幌祥雲,獅蠻收緊扣,繡帶彩霞新,這一個鳳眼朝天星斗怕,那一個環睛映電月光浮;他本是英雄豪傑舊勳臣,只落得千年稱戶尉,萬古作門神。

趙公明,姓趙名朗,亦稱玄朗,字公明,又稱趙玄壇(玄壇”是指道教的齋壇,也有護法之意。)長安周至縣趙大村人士,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 簡稱「玄壇真君」,統帥「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專司金銀財寶,迎祥納福。後來,中國民間認為趙公明手下所掌管四名與財富有關的小神,其分別是招寶、納珍、招財和利市,因而成為財神。由此,趙公明才開始掌管天下財富,成為華夏正財神。

鍾馗,姓鍾名馗字正南,中國民間傳說中能打鬼驅除邪祟的神。舊時中國民間常掛鐘馗的像辟邪除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唐·賜福鎮宅聖君”。古書記載他系唐初長安終南人,(據古籍記載及專家學者考證,鍾馗為今陝西省西安秦嶺中段終南山下週至縣終南鎮終南村人,現存終南鍾馗故里廟),生鐵面虯鬢,相貌奇異;然而卻是個才華橫溢、滿腹經綸、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人物,平素正氣浩然,剛直不阿,待人正直。

牛郎織女及“七夕”傳說源於天象星宿之說。早在西周,《詩經·小雅·大東》中,就有對“牛郎”、“織女”的記載。這裡,對織女、牽牛二星僅是作為自然星辰形象引出一種隱喻式的聯想,並無任何故事情節。此時,它們只作為一種文化因子,開始進入文學這個大系統之中。正是這種“因子”,為這個傳說的生成準備了潛在的文化條件。王逸《楚辭章句》卷十七《守志》:“舉天罼兮掩邪,彀天弧兮射奸。”表述了牛郎織女合婚之說。隨著時間推移,織女、牽牛已被傳為兩位神人,昆明池畔的牛郎織女石刻像也被當地群眾尊稱為“石爺神”、“石婆神”。久而久之,人們對石像崇敬而迷信,開始頂禮膜拜起來,唐德宗貞元14年(公元798年),修織女廟設案供奉,千百年來香火一直很盛。魏晉南北朝時期,《月令廣義·七月令》引殷芸《小說》雲:“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石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社。天帝怒,責令歸河東,許一年一度相會。”梁人宗懍《荊楚歲時記》引《道書》雲:“牽牛娶織女,借天帝錢卜禮。久不還被驅營窟中。”從以上歷史淵源中可以看出,“牛郎織女”傳說源自長安斗門。第一,《小雅》是由樂器之名演變為曲調之稱的,這種曲調原盛行於西周王畿一帶,《詩經·小雅·大東》反映的內容,也源自於這一帶民間傳說。因此,“牛郎織女”傳說早期文化“因子”,源自長安斗門一帶地區。第二,牛郎織女石刻像,是引發“牛郎織女”傳說的原形,隔河相望,注入了愛情因素。有了愛情的注入,本來不相干的兩顆星座,兩位傳說中的神,具有了人性,成為體現人間感情的夫妻,並由此生成一個獨立的藝術生命系統。這兩尊石刻像至今還在,1956年被列為省級第一批重點保護文物,這是“牛郎織女”傳說源自長安斗門,最有說服力的實物見證。第三,傳說正月十七日是牛郎織女結婚的日子,七月七日是相會的日子。在這兩個特殊的日子裡,長安斗門及關中地區至今還傳承著過廟會的習俗。

古代愛情之都

“愛江山更愛美人”

烽火戲諸侯一一西周時周幽王,為褒姒(bāo sì)一笑,點燃了烽火臺,戲弄了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興,因而又多次點燃烽火。後來諸侯們都不相信了,也就漸漸不來了。後來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

長恨歌

唐 · 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謾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裡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

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裡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七夕傳說一一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衽。天帝怒,責令歸河東,許一年一度相會。

涉秋七日,鵲首無故皆髡(kūn),相傳是日河鼓與織女會於河東,役烏鵲為梁以渡,故毛皆脫去。

古代文物之冠

實在太多太多了,沒法數清。“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陝西”,還有那大關中的“東方帝王谷”陝西七十九陵,“東方金字塔”茂陖!僅僅一個“何家村珍寶”就出土了整個大唐珍寶的一半,再加上“法門寺”和“永泰公主墓”,你想想留給其它地方的還有多少?

在這裡小編要給大家科普下,一定有不少遊客參觀時會疑惑,陝西曆史博物館為何不叫陝西省博物館沒有“省”,卻有“歷史”兩個字?

陝西曆史博物館的基本陳列是“古代文明展”,分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大部分,在唐以前的朝代,重要王朝的都城都在陝西,歷時1000多年,是我國建都王朝最多地區之一。

這段歷史也代表著我國當時的最高水平,出土文物也是當時最精華的文物,因此,“古代文明展”不僅僅是陝西的古代文明,而代表著古代中國的歷史濃縮,因此,不僅僅代表著陝西,更是代表著當時中國古代的歷史,所以陝西曆史博物館不能簡稱為“省博”。

創建於2017.6.23

舉報

|
反對

胡言酌


兩個城市都逛過。 說下我個人感受吧。

談歷史文化底蘊,作為一個遊客來說,對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兩城現存遺蹟。

先提下洛陽。 四月牡丹節期間去的洛陽,不得不說每年四月的洛陽人聲鼎沸。 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逛下來的確感覺不錯。 麗景門過去了之後很失望,城牆上面開窗戶,之前逛完西安再逛洛陽的麗景門,感覺很破舊,而且還是個新修的。洛陽博物館當時不知道那是個景點,都離開洛陽之後才想起來沒有去,很後悔…… 老君山逛完景色很不錯,天堂明堂去了之後很失望,完全的新修景點。 王城公園很不錯,萬株牡丹盛開,盡顯繁華,國花園也去了,門口賣的牡丹果脯買了好些帶回去。 這東西我感覺很有特色,但是裝的太少了啊啊啊,一大盒牡丹果脯拆開後才發現只有盒子塑料紙那塊裝了一點點果脯,送人都感覺很尷尬。 吃的方面,洛陽水席吃完了並不覺得好吃,不翻湯個人比較喜歡。 洛陽整體來說,跟我印象裡的那個繁華古都差別挺大, 市區的歷史痕跡感覺沒了,就老城那有點,但是往裡走感覺像縣城。 好的方面是給我感覺洛陽的節奏很慢,挺適合養老。而且以一個三線城市的標準來要求洛陽,我覺得的確不錯。 只不過跟心裡那個古代鼎盛的城市比,現在的洛陽只像個很平淡的工業化城市。但是整體來說,個人感覺洛陽還是個很值得逛的城市,我有時候也在想,我說洛陽不行,那也是把它跟別的大城市比。可它只是個非省會的地級市,能發展成這樣真的很棒了,洛陽,加油!

再談下西安,去的時間比洛陽早。最直觀的印象是市區的古蹟古建築要比洛陽多得多…… 出火車站第一眼被城牆震撼到了,立刻感覺到了古都。但是隨後看到西安的火車站真的管理的亂七八糟。。。 真的是管理的極其垃圾,很亂很髒的火車站。 西安的市區不得不說給我感覺可玩的景點很多。鐘樓鼓樓的夜景比白天漂亮的多,而且是很大個頭的古建築。大雁塔,陝西曆史博物館之類是一直很期待逛的景點。曾經玩夢幻西遊知道大雁塔後就一直想現實裡看看這棟建築,終於如願以償。陝西曆史博物館必須推薦下,很不錯,逛了整個早上。 至於回民街,緊挨著鼓樓,那裡去感受下氣氛就好,那塊的賣家態度真的很不好,我在那塊站著就被門口賣家趕著走,當時頓時心情不好。 兵馬俑景色很好,而且去看了華清池長恨歌,長恨歌給我感覺是去西安一定要看的景點,我一張票270多元買的都覺得很值。碑林門口的書院門逛了,很有歷史氣質,碑林沒去,後來回家之後得知昭陵六駿在碑林博物館裡,腸子能悔青了這個景點竟然沒有去。華山也不錯,距離西安很近但是不是西安的?? 而且西安是我逛過的所有城市裡老外很多的城市。我逛回民街和兵馬俑的時候,身邊大堆大堆的老外,這種場景我只在上海和北京見到過。 吃的方面, 羊肉泡饃期待很大,但是嚐了後反而覺得不好吃。肉夾饃必須推薦,陝西博物館對面有一家吃的,後來又去了一次,真的超好吃。 油潑面也嚐了,味道不錯,但是感覺西安的食物整體口味比較重。整體來說,除了給我感覺這座城市的管理能力不行,除此以外,很值得玩的城市。 市區的景點好多,我累計把華山兵馬俑之類的逛完花了五天時間,還漏了幾個景點沒去。

好了,打字打了這麼多。兩城其實給我感覺都還不錯。提歷史底蘊是個太虛無的東西。但是就我個人而言,關於過去誰強誰弱我不評價,因為我歷史不好。但是就現在歷史文化的傳承,文物的保留方面,西安真的比洛陽好的多得多。 我去西安逛,陝西曆史博物館是必去的,兵馬俑必去的,大雁塔必去,鐘樓鼓樓必去,華清池長恨歌必去,城牆出了火車站直接能看到。但是提起洛陽,龍門必去,白馬寺必去,關林必去,還有,看看牡丹花。 兩城逛完,能很明顯感覺西安這城市的建築裡透露著過去的輝煌。 到洛陽,給我感覺這是個很普通的工業城市…… 能直觀體現出洛陽曾經輝煌的東西真的和西安相比挺少。

最後,寫了這麼多, 都寫得是自己逛完的感受。如果覺得我寫漏的地方歡迎補充。 一家之言,希望大家理性探討


6495995616464


陝西西安。大國都城實堪誇,八水周流繞四山?多少帝王興此處,古來天下說長安。歷代帝建都之地,三州花似錦,八水繞城流。華夷圖上看,天下最為頭。

自周,秦,漢,唐建都以來,無疑問成為了政治,文化,文學,法治,軍事等各行業發展中心,文化底蘊自然厚重。可如果說西安和洛陽文化誰厚重。可說是各有千秋了吧!多少歷史的煙雲,都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為了過去。時至今日,我想都不要抱住昔日的輝煌,今日地位,爭的面紅耳赤,急言厲色引起地域之爭實在不好。同為祖國的錦繡河山,理應攜手共謀發展,尋找文化精神的新定位,再造時代文明的新輝煌,才是當務之許。

一句活,歷史如塵,席捲而去。沉積下來的是文化,也是民族魂魄的精華之所在。應主重文化之教化,再創文化發展新高潮。提高全民文化素修,精神文明。知榮辱,修禮義,明法治,知責任。誠信敬業,和諧友愛,自信,自律,自覺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凝聚新的力量,再掘新的源泉。

這才是彼此文化的厚重之所在!


淨心修道


這樣的問題本不願回答,因為這樣的題目,容易引起兩個古都城市之間的互撕,這實在算不上古都人應該有的氣度。

如果說到洛陽和西安的文化底蘊,我想說,等量齊觀。但我不想敘述那些歷史的過往,因為以前寫過一些。如果有異議,可以自己上網查,或翻看歷史。


金谷春曉,銅駝巷陌;華清池暖,貴妃香殞。不管是洛陽還是西安,往日的帝都風華,如斷簡殘編,已不復舊觀。因為戰亂或人禍,洛陽的古建築,幾乎已經十不存一,西安也大同小異。不過畢竟都是曾經的歷朝古都,依然蔚為大觀,文化底蘊深厚。

洛陽曾遭受過,侵略者鐵蹄的踐踏,往昔的統治者所期望的,百二山河,金甌永固。隨著王朝的衰落,已然煙消雲散。步行在古都的街頭,唯一能作的,就是發思古之幽情。


說了,不想回答這個問題,可是看到幾個西安的網友,在類似這樣題目的回答,著實有點小家子氣,把洛陽貶了個遍,實在有失古都風範。的確,洛陽是四大古都中混的最差的,人家一個是首都,另外兩個最不濟也是一省之首府,洛陽卻淪落為一省之附庸。確實沒有什麼可比性。但我想說的是:我們都是炎黃子孫,何必以鄰為壑吶! 洛河文化難道不是中華之文化?我在這裡更想對洛陽和西安的朋友說,不要太執著於往日的風光,那不是古都人應該有的眼光和見的。古都人難道不應該是,虛懷若谷的嗎?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那數千年厚重的文化底蘊,何至於讓我們變得淺薄如斯?


另外我還想對洛陽的老鄉說,古都洛陽的明天,是可以重續的輝煌,或許我們不能為它作什麼,但我們起碼可以作一個有修養的古都人。

另外對於那些別有用心的地域黑,不必和他們爭罵,古人云: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也。意思是說:見到好 的要學他,見到不好的,要審視自己,反省自己是不是那樣的人。這句話也可以對地域黑說,因為他們,燈不自照,從不知道審視自己,同時他們也是可憐的 ,就靠地域黑來刷存在感吶。我也曾為他們以偏蓋全的出口成“髒”,所折服! “君子坦蕩蕩 ,小人常慼慼”,我們做好自己便可,何必和他們一般見識!

古都洛陽的鐘靈毓秀,依然可以在我們身上體現,保持一份古都的氣度與胸襟吧,可儒雅,可婉約,可豪放,但不可低俗。在這個已經惡俗了的世界,保持一份光風霽月的胸懷,放棄過多的自私與偏見,或許我們依然可以成為那個使“洛陽紙貴”才子 ,用微弱的光溫暖這已然冷了的世界。

不邀之答,最後我想對題主說,不要再提類似的問題了,影響團結。我是直須看盡洛城花,願與朋友們,敘古今之幽情,談詩詞之大雅。



直須看盡洛城花


洛陽,華夏第一縷曙光在這裡誕生,上古時代女媧補天、大禹治水、三皇五帝等神話傳說,均在此發生,洛陽是中華民族城市之祖,擁有4000多年的建成史,也是全球一億華人祖籍地,中國70%姓氏發源地,酒文化發源地。人類發源地之一(欒川猿人距今73萬年前)

①政治貢獻:中國第一個政權夏朝再次建立,13個王朝再次定都

②文化貢獻:中國文化佛教、玄學、道教、儒教發源地,在數學領域,勾股定理再次發明

③軍事貢獻:火藥再次發明,從而加速了世界的進程

④農業貢獻:《齊民要術》農業著作再洛陽問世,加速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成為當時全國的的糧食中心

⑤科技貢獻:四大發明,三大發明再此問世

洛陽大部分都是該行業的之祖,西安拿什麼來噴。


國內最有實力的槓精


首先論歷史底蘊,兩城歷史底蘊都非常豐富。孰強孰弱,都能拿出非常雄厚的實力來爭論。宋之前稱為兩京,肯定有一定道理,兩者互為補充缺一不可。

但是同樣洛陽有比不了西安的地方,就是文化輸出和文化影響力。歷史可比但是文化影響力比不了我覺得有幾個原因。

宋朝時期洛陽雖然為西京,但是喪失了中原中心,而西安依然為關中中心。到了元明清洛陽只是普通府城,對於自己的傳統文化傳承及創造有很大的影響。

同時造成建市基礎的洛陽城不如長安城,未來的道路規劃,城市佈局影響,感受不到太多的古。

第二個原因就是洛陽如今並不是省會,這個真是致命性的打擊。幾千年的河洛地區就不完整,登封鞏義歸到了現在省會。自己的飲食,一些文化,代表不了中原。中原著名美食代表不是洛陽湯和水席,而是鄭州燴麵。

其次就是對於自己的歷史建築,遺址缺錢保護。老城改造5年卻只改造了200畝。城牆居然以要安置居民,開啟了窗戶,住了人。1000多畝的九洲池,只將200畝作為遺址,其他賣給了丹尼斯建仿古商業街,這當然也可以,但更可氣的是丹尼斯卻先建了一圈高層住宅樓。仿古商業街還未開工。西安就不多說了,大唐芙蓉園,曲江池,大明宮。這些都需要充足的財力。

還有就是人們永遠只能記住第一的那個人,第二即使和第一差不多,卻不容易被記住。就如NBA湖人三連冠時期,這才幾年,就有好多人開始說科比毫無作用。。就像唐朝長安洛陽,洛陽需要各種條件來證明自己是盛唐兩京之一。當時人們可能會認兩京,但是千年過去了,人們首先提到的是長安,其次才是洛陽。就算當時盛唐洛陽同樣繁榮強大。但你不是FMVP.

這些造成了洛陽文化影響力不如西安。但不代表著洛陽毫無潛力。隨著文化在人們心中越來越重要,洛陽肯定會具有挑戰部分省省會的實力!文化輸出,傳播也會越來越高!


盛唐神都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98f0a657d817e6a23e4b141e647c2075\

中華第一古都長安


都是四大文明古都。從知名度來說呢,應該是西安要更有名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