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中途島海戰只打了五分鐘?

第一軍情


在二戰中波瀾壯闊的中途島海戰中,流傳著這樣一種觀點:在美軍的艦載機到達日本航母上空時,只要再有五分鐘時間,日艦上的所有飛機就可以全副武裝地起飛攻擊。這種說法出自中途島海戰的倖存者“淵田美津雄”,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受到人們的信服。不過,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只不過是一箇舊日本軍人的自我安慰罷了。傳說中的“命運的五分鐘”實際情況如何呢?

(淵田美津雄)

舊日本海軍在偷襲珍珠港以後,企圖進一步入侵,佔據美軍在太平洋的軍事基地,中途島就是珍珠港的前沿,日軍為此組織了一支相當強大的艦隊來犯。戰役開始時,日軍四艘航母的艦載機連續幾次轟炸掃射了中途島的美軍,但是緊接著美軍的飛機就一波接一波地來找日軍航母,讓指揮艦隊的南雲忠一十分緊張。

按照“五分鐘”的觀點,日軍的零式戰鬥機接連打下了很多來襲的美軍戰機,因此日軍放鬆了警惕。在對付美軍軍艦還是繼續轟炸中途島的決定上,南雲忠一猶豫不決,頻繁地讓人員為飛機更換魚雷和炸彈,結果不僅耽誤了時間,還導致了機庫裡面到處都是致命的爆炸物。甲板上排滿的飛機也比美軍摧毀了。

但是,近幾十年來越來越多的資料,給出了不同的事實。首先,雖然日軍在中途島損失了4艘航母,但是飛行員的傷亡人數卻比較小,如果真的像淵田美津雄說的,那些飛行員不應該全報銷了嗎?而其他飛行員的證詞,也證明當時許多飛行員在待命,並沒有準備出擊。

而且,根據美軍飛行員的記憶,當時對日本海軍展開攻擊的美軍轟炸機,並沒有看到日軍航母甲板上堆滿炸彈和飛機,即是說再給日本50分鐘都不一定能放飛所有艦載機。由此可見,原先的觀點不正確。“五分鐘”決定命運的說法實際上是描述者本身的一廂情願,感覺如果沒有這一點點厄運,自己就不會失敗了。這是歷史不能允許的,更是世界和平不能允許的。


利刃軍事


上世紀50年代日本海航軍官淵田美津雄出版了一本名叫《中途島海戰》的書,在這本書中他提到:當美軍艦載機向中途島投下炸彈的時候,4艘日軍航母甲板上的第二波艦載機,只要再過上5分鐘就可以起飛了。但讓人沒想的是,美軍提前發動進攻,直接打斷了日軍的軍事部署,左右了戰爭的勝負,所以這關鍵的5分鐘被叫做“命運五分鐘”。

一些專家後來分析得出這樣的觀點,所謂的“命運五分鐘”根本是無稽之談,這只不過是日本人為了遮羞,給自己找失敗的理由,而造謠美軍好萊塢式刺激心理的一種產物,而日本海軍真正失敗的原因則是,戰略戰術上的重大失誤,許多細節也出現了不可避免的失誤,比如日本海軍的“築摩”號戰列艦並沒有及時偵查到美軍航母起飛的動態等。另外,有資料顯示,美軍艦載機開始發動攻擊時候,日軍航母甲板上僅僅只有4架戰鬥機,而這些戰鬥機在進行反擊的時候,已經在半個小時之後了。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當時戰場環境混亂,日軍“赤誠”號航母遭到了美軍3架轟炸機的重點照顧,而最終只有一枚炸彈擊中了這艘航母,但就是這樣一枚炸彈給“赤誠”號造成了致命的傷害,決定了中途島海戰日本海軍失敗的命運。這樣的因果實在是耐人尋味,不得不讓人懷疑那些歷史上看上去充滿變數的戰爭,其實從一開始都已註定了失敗的命運。


第一軍情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因為在短短15分鐘內,美軍炸沉了日軍3艘航空母艦,戰役大局已定。

資料這麼寫:10時24分,企業號的33架“無畏”式俯衝轟炸機,分成2箇中隊分別攻擊赤城號航空母艦和加賀號航空母艦。


赤城號遭美國海軍3架SBD式“無畏”式攻擊,2枚炸彈投中,一枚命中了中部升降機附近並貫穿飛行甲板於機庫引爆;另一枚則是近矢彈,擦過艦艉後方甲板並破壞了舵機。當時機庫內,正在進行艦上攻擊機的加油,與將陸用炸彈改換裝攻艦炸彈的掛彈作業。區區一枚炸彈的爆炸,引起了連鎖爆炸,火災一發不可收拾。



加賀號則被命中5枚炸彈,其中一發直接命中艦橋,艦長岡田次作上校以下的艦上主要軍官絕大部分當場死亡。航母也是燃起大火,最終引起軍艦爆炸,斷成兩截。



蒼龍號也被3枚炸彈擊中。炸彈平均的落在3座升架機前,連續引爆了停在甲板上正等待起飛的戰機,堆積在甲板上的炸彈魚雷,全艦陷入一片大火。

前後只有15分鐘,3艘航母都被重創,戰局已定了。

日軍的航母防禦力太弱,和雞蛋殼差不多!

這也是過分強調進攻的惡果。

飛龍號攻擊的美軍航母,遭受兩輪攻擊才沉沒!

之前,這艘航母剛剛在海戰中被打成重傷


薩沙


其實應該說決定勝負的只有五分鐘,因為再給南雲忠一五分鐘,四艘航母上的飛機就能起飛了,結果此時美軍航母上起飛的33架轟炸機此時就正好殺過來結果可想而知!

其實對於這五分鐘的說法,很多影視劇中都有提到,但是到底是事實還是日本為了使這次失敗不那麼難看而特意說的,很多專家傾向於後者!

當時拋開山本五十六的特混艦隊,南雲忠一的艦隊包含蒼龍、飛龍、赤誠、加賀四艘大型航母,這是日本海軍的一半以上的家底,因為大型航母才六艘!

為了中途島也是下了血本,佔領了中途島日本艦隊的攻擊圈就能輻射到美國西海岸,日本相當清楚美國的工業能力,因此極力為自己爭取時間。

為何這個五分鐘說法難以站住腳,因為當時對於對決的美國艦隊是否有航母這個情況南雲忠一併不清楚,因此當時的飛機主要是去轟炸中途島的。

等到收到消息美軍艦隊中發現航母的時候,南雲忠義立馬下令把轟炸機上的好不容易剛換上的高爆炸彈換成魚雷,後面又收到消息稱可能是誤判,大型艦隻可能是補給艦!

於是南雲有下令暫停換魚雷的操作,在轟炸中途島的高爆炸彈和攻擊航母的魚雷之前猶豫不決,害慘了換彈工兵.


結果等到美軍轟炸機來到跟前的時候日本航母上一片狼藉,炸彈,魚雷堆在甲板上到處都是,其實美軍飛機扔下的炸彈命中不多,但是一顆炸彈在甲板上爆炸引爆了其他炸彈,因此沒多久南雲忠一的四艘航母除了飛龍號其他都沉了,不過最後飛龍號也被炸沉!

其實按照當時情況,再給南雲半個小時估計也不夠,換彈和清理甲板上的炸彈五分鐘怎麼夠?

不管說法如何,日本註定是要戰敗的!拿什麼和土豪拼,而且日軍罪行累累,怎會不敗!


飛魚小侃


中途島海戰完全可以作為墨菲定律非常生動的例子,美國佬的遭遇好到爆棚,就當時現場的戰鬥力來說,日本鬼子碾壓美軍不成問題,然而山本估計是孫子兵法研讀太多,玩出一大堆花樣,比如分兵合擊,還有佯攻,作戰方向欺騙。太多太多。然而美國佬已經破譯了鬼子的聯絡密電,鬼子那種執拗性格真的是害己不淺,直到戰爭結束,日本鬼子都沒懷疑過自己的電報是否被破譯。山本就算那裡翻更鬥豎蜻蜓,做鬼臉,對美國佬來講,完全和裸奔一樣。然而尼米茲毫無辦法,實力差一大截,當時美國幾乎要養活全世界,還是以大西洋那邊為主。戰前約克城號航母已經受傷,應該要維修幾個月,然而人定勝天,美國人也拼了命啦,不到一週,就讓約克城號勉強可以出動。而鬼子空襲珍珠港時,企業號又非常幸運的不在港內,撿了一條命。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伎倆都是徒勞。然而,美國人的好運還不止如此,雙方其實都完全艦船沒有見面,都派出了偵察機,發現美國航母的日本飛機無線電故障,沒能先發制人。日本人投機取巧的97艦攻本來是好設計,魚雷轟炸,俯衝轟炸兩用。可是因為情報瞬息萬變,南雲前後下達了幾份幾乎互相矛盾的命令。在那樣關鍵的時刻,日本人拼了命的裝魚雷,又卸魚雷,裝炸彈又卸炸彈,甲板上擺滿了炸彈,極大的增強了美國炸彈的爆炸效果。其實真的關鍵的不是幾分鐘,甚至只是那幾十秒鐘。日本還有當時戰力超群的零式戰鬥機和作戰經驗豐富非常的高超飛行員。笨拙的美國魚雷機首先趕到戰場,幾個波次,幾個中隊,基本被零式全殲,南雲感覺飛行員擊落還是太慢,命令高空掩護的戰鬥機也加入到低空消滅美軍魚雷轟炸機的行列。畢竟戰艦挨一發魚雷還是比較不爽的。一般來說,一錘定音的是魚雷,不是航空炸彈。平時都是俯衝轟炸機有點帶著騷擾的味道掩護魚雷轟炸機的,可是這一次,美軍那些悲催的魚雷機飛行員幾乎全部犧牲。然而他們的血沒有白留,當高空俯衝轟炸機趕到戰場,他們遇到的是基本沒有戰鬥力攔截的神級條件,巨大的目標上還擺滿了增強爆炸輸出的各種魚雷,炸彈,當他們開始投彈的那幾十秒,那種如同末日魔王肆虐的戰爭慘狀已經註定了日本聯合艦隊的命運。美國人在裝備落後,士氣低落,訓練不足的情況下,打出了一個足以永載史冊的戰爭奇蹟。附帶殺傷是,倭國聯合艦隊那無法用價值衡量的技術嫻熟身經百戰的飛行員,只能眼睜睜看著母艦起火爆炸,他們無處加油,無處降落。只能去海里餵魚。美軍1.5艘航母大勝鬼子四艘航母后,飛龍號的山口少將指揮若定,給了約克城號一堆炸彈,稍微挽回一點點面子,然而接下來的是他孤立無援面對那性能落後卻鋪天蓋地的美軍飛機。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戰艦起火,慢慢傾覆沉沒!美國佬出色的損管幾乎挽救了約克城號,可以讓日本鬼子更氣急敗壞的,他們撲滅了大火,扶正了艦體傾斜,然而鬼子的潛水艇讓這個希望成了泡影。不管怎麼樣,美軍難以想象的大勝,


聯合國噴委會副秘書長


這裡的回答都是亂七八糟的。中途島不是遭遇戰,而是成功的戰略部署的結果。雙方都取得了輝煌的戰鬥勝利,可以說是以傷換傷。但結果完全不同。從戰略上,美國在珍珠港之前就已經破譯了日本的密電碼,為了不暴露而故意讓日本成功偷襲珍珠港。這是政治需求,當時的美國國會不同意美軍參戰,而珍珠港是促成對日宣戰的契機。偷襲珍珠港之前,美軍航母離港並不是偶然的,而是故意離港避難,只是造成的損失過大,超過了美國的預料。

中途島戰鬥也是全盤策劃出來的結果。雙方都取得巨大勝利。雙方為取得制海權,都在尋求對方主力艦隊決戰。美國有破譯密電碼的先機。戰前就瞭解日海軍的動向,以一個艦隊偽裝航母艦隊作假誘餌,吸引日軍航母飛機來轟炸。日機出擊以後,美機偷襲了無保護力量的日航母。戰後日航母3沉一傷,日機完成任務返航以後無航母著陸,全部墜海損失,徹底失去海上爭霸力量。包括後來的擊斃山本五十六座機,也是破譯密電碼的成果。

中途島是二戰的一次轉折點。


實現一個曉目標


從南雲的宦途來看,當時日本人自己也不同意五分鐘的說法。拋開一切偶然(密碼被破譯)必然(日美國力差距)因素,南雲是不稱職的。即便日偵察機一開始沒發現美航母,南雲做為高級指揮員就應該判斷出美航母來了。而且做為當時各海軍強國標準戰術,敵人的魚雷機來了,那俯衝轟炸機也快到了。


飛毛腿154908437


5分鐘這種說法還是有疑問的,暫且不論真實性,但日軍主要有幾個大的戰略失誤:一是情報被破譯,不過這不是日軍意料之中的;二是戰前戰略目的就非常模糊,到底是佔領中途島還是僅僅解除中途島武裝,佔領之後呢,日軍在戰術上往往設想很詳細,想要達成全部目標,但戰略上就是典型走一步看一步;三是分兵導致兵力優勢不明顯,主力攻擊中途島時,還分兵阿留申群島,戰列艦隊又遠遠甩在機動部隊後面看熱鬧,一直將機動部隊作為戰列艦隊的附屬,多用於誘餌;四是指揮協調,敵機來襲時,零式像蒼蠅見了翔一樣撲上去,導致艦隊上空出現真空,被SBD轟炸機撿了大人頭


風之驕子54937411


1942年6月4號早7:10因偵察機沒能發揮美國航母,日方指揮官南雲命令將赤城號和加賀號航母上攻擊機上打算攻擊美航母的魚雷換成對了地攻擊的炸彈,準備對中途島進行第二輪轟炸,7:15發現美國航母,又將炸彈換魚雷,換下的炸彈還堆放在甲板上時,美機來襲,美國炸彈引爆了加賀號和赤城號上的炸彈,兩艘航母被廢。被稱為“上帝給的五分鐘”。


曉麟


其實這是個是日本人自己編的,有一種自我安慰,天命不在我的感覺,實際上當時的操作流程來講,再給他們半個小時一樣。關鍵還是在之前的一些主官的判斷失誤和艦載機應用的一個不合理。這點在站前的演習推演中就可以看得出來,已經被擊沉的戰艦居然認為不可能實現,又重新復活。所以當時根本就沒有想過遇上美軍,之後手足無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