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舒适区里故步自封?这与Beyond乐队的音乐是背道而驰

了解黄家驹和三子的人都知道,Beyond乐队与单纯的偶像组合有着本质区别,这不是一支擅长屈服和迎合的队伍,既不愿向市场规则屈服也不会刻意迎合歌迷的口味。沿着时间线去打量Beyond的每张专辑每首歌,他们始终都在试着提升歌迷的鉴赏力,换句话说,Beyond一直是在拽着歌迷跳出舒适区不断成长。为什么要这样?因为他们对艺术敬畏,对歌迷负责,对自己忠诚。

“烟波浩渺”是一位综合型Beyond歌迷,最喜欢黄家驹,也不排斥其他三人,各时期的作品都能用心去欣赏,Beyond之外的音乐也会尝试,她属于歌迷中比较难得的一种了。

前两天她和成蹊聊起Beyond在乐坛的影响力和地位,她说:“感觉现在喜欢Beyond的人越来越多,是不是和这几年家驹的地位提高有关呢?”我说,粉丝数量的确在增加,但Beyond和黄家驹的地位却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最大的尴尬和悲哀莫过于此。原因何在?因为从明星到大众都烦死了极度偏激且数量惊人的B斗士。理智歌迷理性的聆听和分享音乐,相当于在为乐队影响力盖房子,而B斗士四处引战为家驹招黑,他们的兴风作浪则相当于拆迁。


躺在舒适区里故步自封?这与Beyond乐队的音乐是背道而驰


网络上关于家驹和乐队的负面信息,大体可按比例划分为721。负面中的7成是由于B斗士率先攻击别人的偶像引来的回骂,2成是人家真的不喜欢或不接受Beyond的曲风,1成是纯粹抹黑和蓄意贬低。目前与Beyond有关的绝大多数负面都是因为B斗士的狭隘无知带来的报复式反弹。粉丝行为,偶像买单,家驹一直在为某些歌迷背锅。

B斗士究竟是谁?这些人有哪些典型特征?

排斥屏蔽一切Beyond之外的音乐,不管是东方的西方的统统不听,认为别的歌都是垃圾,整天就听那三四首,其实连家驹的作品都还没听全。对音乐及摇滚乐的认知极其肤浅,始终停在门槛之外,却酷爱用摇滚精神标榜自己,尤其喜欢用家驹的离世来抬高自己的品味和逼格,言谈中带着莫名的优越感。引战、刷榜和编造谣言,这几点在微博上体现得更为彻底,一说对骂和刷榜瞬间蜂拥而上,看到不实谣言马上第一时间转发,有谣言要发,没有谣言制造谣言也要发。

任何明星都有粉丝,任何明星也一定会有过度偏激的粉丝,这是不争的事实,可过度偏激的现象在Beyond歌迷群体中尤为明显,程度也更重。为什么?究其根本原因,是这些人太喜欢待在舒适区的圈内了。

舒适区,一个心理学词汇,是说人在某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极度舒适,一旦出了这个圈,就会不适应不习惯,甚至会因为不了解圈外的事物而生出愤怒的情绪。听音乐,也有舒适区。

打开微博、微信或QQ上的Beyond群,一番寒暄之后众人开始畅聊黄家驹,生平、理想、颜值、爱情和离世无所不谈,什么都谈,唯独不谈音乐,照片表情包上下翻飞,偶尔甩几首歌曲进群提下神。当然,最大的篇幅就是辱骂别的歌手或乐队,兴之所至打开各种K歌软件吼上几嗓子,然后几个人互相点赞。一听说有人骂家驹或Beyond乐队了,迅速开启应急机制,先站队然后群起而攻,骂到对方不敢吭声为止。注意,最后一步操作至关重要,带着深深的欣慰和满足睡觉。舒适的一天。


躺在舒适区里故步自封?这与Beyond乐队的音乐是背道而驰


看完此类歌迷的日常,你有什么感想?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舒适了,而是自我麻醉。

只听Beyond就是忠诚?别人的歌就都是垃圾?把爱家驹当做信仰没毛病,但你都不了解家驹,还在嘴里还喊着爱人家这不滑稽么?难道要用我爱你但与你无关来遮掩?我知道肯定有歌迷要跳出来说了,我了解!我知道与黄家驹有关的一切,包括生活细节、家庭琐事和感情世界……能成熟一点儿吗?黄家驹先生是一位音乐人,不是你满足虚荣和填补空虚的工具。能不能别再侮辱家驹,能不能别再拉低Beyond?

劣币驱逐良币,很多优秀的歌迷不想与上述歌迷为伍,选择了回避或远离,他们不愿意说自己是Beyond歌迷,也不想承认自己是驹迷,然而我却经常在他们的留言和私聊信息里感受到对音乐真诚的热爱。在成蹊看来,虽然他们将真爱悄悄隐藏了,但他们却比金子还要珍贵。

躺在舒适区里看似惬意,但一切美好都是经不起推敲的,故步自封只会错过更多损失更多,这可不是Beyond乐队的本意,而且是背道而驰。Beyond,超越之意,超越自己,超越从前。就冲这个名字,就看这份气质,我们怎么好意思还藏在舒适区里呢?是时候该精进了,挑战自己的耳朵。

如果家驹想投其所好,他像其他歌手那样写一辈子真的爱你这样偏流行的歌不就好了?如果他想让唱片大卖,他把每张专辑的曲目都做成喜欢你这样的情歌不就行了?可如果他真的这样做了,那他也会如其他流行明星一样早就被人们遗忘了。

家驹不仅从不放低艺术追求,而且还在用力拖着我们走出舒适区。在家驹主导的每一张专辑里,他都要与唱片公司反复拉锯后加入小众风格的曲目。在历次Beyond演唱会上,除了用经典歌曲让大家过足瘾,他一定会设置乐器solo的环节,虽然多数情况下观众会不耐烦。当与音乐无关的应酬太多时,他会表现出不悦甚至逃离。香港的音乐环境根本就容不下Beyond,谁让他们总是与市场反着来。


躺在舒适区里故步自封?这与Beyond乐队的音乐是背道而驰


另外,细心的歌迷也一定发现了一个现象,家驹与歌迷基本上处于半战争状态。比如弹琴被闹场他大发雷霆,比如接受访谈时建议歌迷应该多多欣赏作品,少沉迷颜值有型,更不厌其烦地科普音乐有很多种类,有很多性格,有很多色彩,有很多感情,有不同文化在里面,音乐是艺术。还有他那句,香港没有乐坛,既是对娱乐圈规则的不满,也是对歌迷欣赏能力低下的无奈。

与黄家驹的性子一样,各个时期的Beyond音乐也是在不断拽着歌迷离开舒适区。就像家驹曾说过的那样:“如果歌迷通过我们Beyond入门,然后得以接触更多更好的音乐,这是好事,我们非常高兴看到这个结果。”

目光回到作品,不禁难过,无论Beyond在哪个时期,成员们似乎都在用力践行着家驹的这句话。放下早期那些带点实验性的艺术摇滚和前卫摇滚作品不谈,中期的流行摇滚和流行金属也为很多歌迷打开了另一道门。即便是流行风格最重的那几年,四子依然不忘见缝插针地在多种摇滚风格上进行尝试。在日本的两张专辑更是极尽融合之力,金属乐、民谣、雷鬼、蓝调等一应俱全。


躺在舒适区里故步自封?这与Beyond乐队的音乐是背道而驰


当三子在家驹走后开始颠覆式玩法的时候,很多歌迷大感错愕、不解和陌生,这旋律好怪好难听,氛围太躁太猛烈,接着不少人粉转路。三子就像没看到歌迷失望的表情一样,他们不再有任何顾忌只想放手一搏,基于流行摇滚的曲风,又在另类、放克、电子、迷幻等多种摇滚类型上迈进融合,连编曲手法都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妥协?这个词直接从字典里抠掉了。

听早期Beyond的歌,西式经典摇滚的味道颇重,很适合由此解锁一大串名单,平克·弗洛伊德、大卫·鲍伊、齐柏林飞艇、黑色安息日、滚石、深紫、桑塔纳……中期Beyond作品接地气易传唱,此时可以多听一下披头士、鲍勃·迪伦、恐怖海峡、皇后、金属乐队、老鹰、枪炮玫瑰、kiss、彩虹、蝎子、U2、空中铁匠……三子时期不仅有爆炸作品,还大玩迷幻电子,那么下列乐队不可错过,克里姆森国王、涅槃、谁人、大门、电台司令、山羊皮、地下丝绒、绿洲、污迹……

这只是开头,这只是开头,这只是开头,后面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中外摇滚乐队有太多佳作值得欣赏了。刚开始扩大范围时当然会有点措手不及,但总有一天你会戴着耳机虚汗直冒,天,我究竟错过了什么?我是不是睡得太久了。

你会发现每支优秀的乐队都有其独有的亮点,你也会明白究竟什么才是好音乐。那时回头再看Beyond,再看香港乐坛和当下的流行音乐,你定会潸然泪下,被那几个赌上青春的摇滚汉子所折服,为家驹的离世深感不值,最后彻底理解黄家驹的追求和Beyond精神所在。


躺在舒适区里故步自封?这与Beyond乐队的音乐是背道而驰


其实成蹊推文的写法与Beyond的作品有相似之处,我也属于那种比较倔的人,就不喜欢顺着谁,隔一段时间就肯定要出一两篇冷门文章,或是率性直言得罪人或是分享只有少数人喜欢的音乐。这些冷门文章的目的正是为了刺激部分歌迷,希望有更多人跳出舒适区。

将来有机会,我会将自己曾经一次次跳出舒适区的体验详细分享出来。

哦对了,最后说明一下,没人有资格要求你必须离开舒适区,我只是觉得,作为Beyond歌迷,你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试着去接触更多精彩,完了顺手让自己离音乐的本质更近。

(一些视频和音频在这边无法顺畅发布 请移步关注微信公众号 一路有家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