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抢先看

《进化》抢先看 | 科大讯飞的焦虑

2018年下半年,科大讯飞不平静,近期更是遭到了利空危机。这与近期AI同传产品“造假”、“AI换地”质疑不无关系。2018年10月24日,第三季度报告公布,科大讯飞的财务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在这一季度为2460万元,首次录得负增长,同比下降80%。

回顾科大讯飞的市值表现,我们能够发现,这家公司曾在两个时间段备受投资者追捧。其一是2014年年底至2015年年中,其股价由每股12元上涨两倍至36元,这是基于大盘行情走牛的大背景下的;其二则是2017年年中到年底,股价由20元翻倍到40元,这是难得的在熊市中股价走势如此强势的公司。

可是,科大讯飞的两次市值高峰都没有持续很久。投资者们质疑:公司的AI语音技术是否达到可以颠覆行业的高水平?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落地能否实现?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创新院长PeterZemsky对技术商业化做出这一论述:大多数新技术在产生的初期都会被炒作的,投资者或公司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当新技术处于炒作风口上时,他们一窝蜂地去进行投资和布局,但等热度降低时,他们便放弃了。只有该技术能真正满足到用户的实际需求,才是技术应用落地和变现的时候。“比如人工智能,这是一个还未成熟发展的新兴技术,你不能想当然地去夸大它的作用,而是应该实际地去了解它在哪些方面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实际上,科大讯飞的盈利能力自2015年起便逐步下滑。2005年至2014年的十年间,科大讯飞的净资产收益率一直保持10%以上,并一度在2007年超过35%,但自2015年收益率向下突破10%之后,近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便在不断的下滑中,并在2017年录得最低点5.63%。

当下更让科大讯飞焦虑的是,在人工智能的每一条赛道上,越来越多的竞争者涌了进来。

深度学习降低了智能语音技术的壁垒,让后来者与先发者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在智能语音领域,深度学习的好处是可以省去诸多语音模型创建环节,降低了开发的难度、时间和成本,一大批企业纷纷涌入智能语音领域,与科大讯飞展开竞争。

除了核心技术面临互联网巨头的竞争外,科大讯飞不断遭到利空危机。

首当其冲的是对其AI同传产品的“造假”质疑,同传职业翻译人士认为,该产品在同声传译工作时实际上是有人工翻译的成分在。公司迅速回应称其产品使用的是“人机耦合翻译助手”的模式。“同传造假”的风波刚停,“AI换地”忽视主业的质疑声又扑面而来。2018年10月12日,央视对安徽省宣城市的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违规侵占的现象进行了报道,而科大讯飞的观塘培训基地正位于该自然保护区内。同时,观塘培训基地的相关配套服务中心在对外经营。当时,刚好处于即将发布三季报的节点,资本市场的投资情绪受到了很大影响,短时间内舆情发酵、股价大跌。

温馨提示

在人工智能产业链中,国际巨头已经瓜分基础层业务,技术层上巨头跑马圈地,应用型企业在细分行业中寻找机会,科大讯飞还有机会吗?更多内容敬请关注4月23日出版上市的《进化》。预售现已火爆开启。提前购买请点击文尾图片,更多深度案例一一为您呈现。

《进化》抢先看 | 科大讯飞的焦虑

(版权声明:“商学院”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15210618901,商务合作请加微信15210618901。)

获取商界新鲜资讯、聆听大佬领导“心经”

揭秘大公司里的“未可知”

直通全球22家知名商学院校

这是一座开在你身边的《商学院》

《商学院》已经入驻以下平台

《进化》抢先看 | 科大讯飞的焦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