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馬上到了,過去一年有堅持看書嗎?2019年的書單計劃完成怎樣了?

每天讀詩詞


  • 其實以前我是很不喜歡看書的,看什麼都看不進去。大概在去年的時候,突然發現了讀書的樂趣。所以為了鼓勵自己看書並堅持下去,在年初的時候,我就給自己設定了2019年的讀書計劃。以下是我用SMART原則(S=Specific具體的、M=Measurable可衡量的、A=Attainable可達到的、R=Relevant具有一定相關性的、T=Time-bound有明確的截止期限)給自己設定的讀書計劃。我覺得,有目標與有詳細分解行動的計劃更容易執行與實現。
  • 讀書的時候我也喜歡摘抄好句標註感悟,或者自己手繪個思維島圖,也有做電子思維導圖。一方面是自己喜歡,一方面也想加深閱讀理解與記憶。思維島圖不僅可以幫助閱讀,還可以應用到很多其他方面,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試一試。
  • 關於今年的書單完成計劃這個問題,剛好可以讓我審視一下,今年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一,自己的讀書完成計劃進行得如何。從年初開始,截止今日,我已讀完21本書,讀書節奏應該把握得還行。基本每讀一本書都有做讀書筆記吧,但是思維島圖可能畫的還比較少,接下來要注意加強這方面。希望大家都能讀書,讀好書,堅持讀書,做一個有趣的讀書人。

圖樣圖森君


我認為讀書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堅持的事,我喜歡讀書是從小時候,爸爸給我買的成語故事開始的。

那時還小,買的都是帶插圖和拼音的,所以上小學的我完全可以看得懂。我到現在都在感謝父親當初給我買的這套書,是他讓我愛上了讀書。

至於是什麼讓我堅持讀書的,我覺得這個不需要理由啊,當你喜歡上讀書之後你根本停不下來啊。

有時候,買了書確實有的沒看完,但是大部分是都看了的。有些是買時一時興起,了買來之後發現晦澀難懂便擱置了,但是有機會還是會讀的。

今年的書單嘛,不說了直接上圖吧。也是一部分,家裡的好多還沒帶出來。書這種東西,沒法辦確定哪天要看哪一本的。




曉強說故事


和朋友交流過閱讀的心得,發現彼此都有同樣的感受,讀書對思維的提升太重要了。這個重要性是讀單篇文章(哪怕是學術論文)取代不了的,更不要說碎片化閱讀。讀書的過程是與作者對話的過程,是吸取他人智慧和經驗的過程,也是梳理自己思路、串聯自己閱歷、擴大眼界的過程,更是把自己的固有知識體系拉伸、延展的過程,因此對新信息的理解更透徹、更能融會貫通,也對自己的生活更有指導意義。不太會制定書單,也不是很在意什麼名人推薦書單,但會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和開放態度。好在可以在賣書網站、試著讀樣章,因此會先瀏覽一下,再買來讀,因此讀到一些從沒想到讀的書,比如《雞征服世界》、《飢餓帝國》這樣的趣書;另外,在瀏覽一本書的時候,會看一下網站推薦的其他關聯書籍,或者查看一下作者的其他作品,都是找書的好線索。真要感謝互聯網技術帶來的便利。開卷有益,讀書總能體會到思維成長的快樂,所以要讀下去


北美玩家


在美好一天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在這裡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那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我認為作為創作者,我們不能僅僅通過看視頻,看圖片去激發靈感。我們需要通過讀書去積累自己的底蘊。這樣才能改變形式,去創作。

在以下我為大家分享,首先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我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認為讀書,本就是自我提升,無外乎他人。正如前些天看到的詞句,這世上只有兩件事,一件我的事,一件幹你屁事。雖不能原模原樣寫過來,卻也是我讀過的結果。

我認為每天讀書,每天薦書,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與大家分享才快樂。2018閱讀的童書超過360種。2019計劃年初已經制定。讀完杜威文集,結合寫作,讀人文教育專題50種。

我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同時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我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最後在這裡,真誠的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身體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月亮與胸肌


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去年讀了大概60-70本左右的書,今年本來計劃要讀100本,但實際上因為各種原因截止今天4.18日總體讀玩的連十本書都不到。

當然這其中有一個月去追項目的原因,也有一個月一直都在生病的原因。

事實上,在生病這一個月,幾乎沒有怎麼翻看書和寫文字。

這是這三年來第一次停下來最長久的時間,想了很多,思考了很多,也回味了這三年的點滴,最後發現我所要做的不是繼續堅持目標去讀100本書,完成既定的目標,而是需要停下來,慢慢走走。

因為這幾年的確是讀了幾本書,但是從數量上來看並不能掩蓋住質量上的缺失,想想當初自己為了下決定好好地讀書以後,看了許多關於快速閱讀術的書籍,還有許多不值得深思熟讀的暢銷消遣書,讓自己焦慮了很久。

那麼到底是什麼一直促使我堅持讀書呢?我覺得無非是以下幾點

1.樂趣,讀書的確給我帶來了很多的樂趣,特別是在讀完書以後,每次寫一篇文章的那種滿足和舒適感覺。

2.成長,這兩年因為讀書的原因,的確變化了很多,最起碼遇見許多事情人從來都相對從容。

3.不足。當初開始讀書就是為了增長工作技能,填補自己的不足,後來漸漸的看的越來越多。

最後哪些書讓我覺得不錯?

在我今年所讀過的書中,我認為感觸最深的要屬於餘華老師的《活著》;最頭痛的書就是《結構性思維》完全不知道講什麼,看這本就困,最優收穫的是李笑來的《把時間當做朋友》。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我是正好書影陳問禪,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關注我為你推薦好書好電影,最後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正好書影


沒有讀書計劃,但在堅持看書。

斷斷續續兩年左右,完完整整看了最少二十本左右,不記得確切的數量。

真正記住的是馮唐的《不二,還有《活著活著就老了》

以及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還有一本書《人間便利店》

其餘書名印象不深。常看的是村上春樹,東野圭吾,渡邊淳一的書,最近還接觸到了韓寒的兩本書。正在讀的是《鼠疫》。

種類,推理類和文學類為主,還做了 經濟學原理厚厚的一本書,一千字以上的讀書筆記。

我知道,現在的階段,是從看文字,到看圖,現在是視覺文化,大家更喜歡看短視頻。

然而作為創作者,我們不能僅僅通過看視頻,看圖片去激發靈感。

我們需要通過讀書去積累自己的底蘊。這樣才能改變形式,去創作。

我不認為自己是喜歡讀書的人。

有所知有所不知。

我堅持看書,是因為我有需求。需要通過看書來幫助自己,需要通過看書來消遣人生。

我甚至不知道世界讀書日是哪一天,但這並不影響我的正常生活。

關於讀書,我沒有計劃。

因為我已經習慣了。我不看書,我會受不了。

然而,看久了,眼睛痛了,心想往天外飛了。

那就放下書了,和人聊天,四處走走。靈感來了,寫寫東西,拍個照。

小學不主動看書

初中迷上了言情小說,網絡文學和外國名著。

高中不讓我們看閒書,逼我們寫各種卷子,背各種無用的東西。

但我偷偷看,就要看,所以來到了一所普通的本科,沒有名氣,自作自受,但我願意接受。

大學了,終於有時間看閒書瞭然而大一下才去學校的圖書館。

大二更多時間忙兼職。

大三收心泡圖書館。現在我是大三,大三快結束了。

想對還在看書的你說,你真棒(/≧ω\)




漁樂娛趣


2018年我堅持讀書了呦。

讀書雖不是很快,但是一直在讀書,沒有停止。

展示一下書單,算是秀一下






還有圖,就不發了。

應該是沒拖後腿吧。😂😂

我是個很傳統的人,對於讀書的重要性深信不疑。儘管很多人說,讀書無用論。

以前一直沒有時間來看書,現在有了時間,需要衝衝電了。

沒文化,真可怕。的感覺是挺不好受的,,Ծ^Ծ,,

2019年,也要堅持讀書,做個有文化,不膚淺的人。

其實,用來讀書的時間並不多。每天勉強一小時。偶爾有事還會耽誤。

我是個很喜歡看網絡小說的人,很大部分時間看小說了。還有看電影。

讀書並不是一種負擔,閒來無事讀會書,心情不好棄之一旁也是可以的。沒有必要每天一定要要讀多少書才可以。

希望我的回答幫助到您。


書海縱橫


說個個人的想法

我覺得,真正愛好讀書的人,不會在沒讀書之前列個書單,以之為目標,當個任務,最後以至於草草了事。

讀書,本就是自我提升,無外乎他人。正如前些天看到的詞句,這世上只有兩件事,一件我的事,一件幹你屁事。雖不能原模原樣寫過來,卻也是我讀過的結果。

同一本書,幼年期是懵懂,少年時是激情,待到中年已又另一番滋味。正如年少不懂周星馳,現在再看已淚流滿面。所以,讀書一事,無外乎外人,無外乎時間,也不用在乎讀過沒,彼時的你,跟現在的你,讀同一本書都不一樣了。

所以說,讀書心境很重要,當做不到的時候,只能像我去追求一下環境的刺激,一座圖書館,一間書店。讀多少本書不是目的,養成習慣最好,從書中獲得體悟最。我覺得不在多,有就行。譬如前些天讀的《斷舍離》,其實我連作者都沒記住,也沒刻意去記一下,就翻開,看了兩個小時,也沒多大感悟,看完了,就覺得,嗯,是要斷掉一些念想,捨棄一些雜物,離開一些沒必要的東西,也就斷,舍,離這三字而已。再說另一本,貌似叫《一個人的朝聖》大概是,也不知道記沒記錯名,我就記得,人有個信念就行,也得有個信念。

以上是想看書的態度,也是所得,當然不知道以後還是不是,就這階段吧

PS那個甜點我覺得不錯,順手拍下👇



夕岸未夜


過去一年都沒有怎麼看書了,尤其進入大學之後,大多數時間不是上課就是各種活動。

今年打算看的書有《邊城》《浮生六記》《毛澤東選集》《瓦爾登湖》《資本論》《理想國》《經濟學原理》《悲慘世界》《共產黨宣言》《家》《月亮與六便士》《平凡的世界》

因為自己屬於經濟學類專業,所以看的書可能偏專業一點。


菜小白學長


去年沒怎麼看書,把網易公開課裡,國立臺灣大學的哲學課程學了一大半

今年看完了《人類簡史》、《今日簡史》,正在看《未來簡史》

已經買好了另外兩本書,準備看


我沒有擬書單的習慣,因為可能會買了都沒看,我一般是看這本的時候,買下一本或者兩本。起碼不會浪費


基本計劃是一個月看完一本書,稍後忙一些了可能兩個月一本書。

總之書不能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