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圖壁縣:駐村工作隊“蹭飯”成為新時尚

在下鄉駐村的這段時間,“蹭飯”成為我這個工作隊員的一個特有的喜好。

去年,我們呼圖壁縣電視臺駐五工臺鎮十九戶村工作隊共有工作隊員六名和下沉幹部一名。其中下沉幹部孜爾古麗是哈薩克族小姑娘,為了照顧少數民族隊員的飲食習慣,我們就與村上執勤的民兵和村民分為了兩個食堂。

去年,我們工作隊員當中女同胞佔多數,到晚上這些女同胞為了保持美好的身材,大都不吃晚飯,於是乎吃晚飯就成為我一個人的專利。有時間,不想去動手做晚飯就順理成章地去蹭飯了。

工作隊的食堂的後面的院子裡就是民兵食堂,通過我們宿舍的玻璃可以看到後院民兵食堂紅火的場景。

雖然他們沒有大魚大肉,但他們當中幾個民兵和值班村民拿手的農家飯還是很有特色的。

民兵食堂有兩種晚飯對我最有吸引力。一個是新疆甜揪片子,一個是葫蘆湯飯。

新疆甜揪片子就是白開水裡揪上面片,等到面片煮熟,稍微放些鹹鹽,撒上些蔥花,夏天這種田揪片子既清新開口又解暑消渴,成為我晚飯的最愛;葫蘆湯飯,就是把南瓜葫蘆煮成粥後,然後揪片子下鍋,煮熟後稍微放些鹹鹽,撒上香菜,在秋冬季節,吃上一碗熱乎乎的南瓜熱湯麵,別提有多舒服。

每當做好這樣的湯飯時,村民孫亮都會提前通知我。當然蹭飯是有原則的,一般來講,中午工作隊員都在時大家輪流做飯,中午是不會蹭飯的。還有晚上有工作隊員有人做飯或者有人值班需要吃晚飯時,也是不會蹭飯的。

特別是在我們唯一的少數民族隊員孜爾古麗值班時,為了讓古麗安心地值班,我都會親自下廚做好晚飯,自然不會考慮蹭飯的事情了。

工作隊員在一起大家是一種緣分,也是一種責任。有一次孜爾古麗值班,其他工作隊員參加縣上的學習都不在村裡,我外出中午也不在村裡,為了方便古麗中午吃飯,我早晨提前炒好菜放在冰箱,中午讓古麗熱一下就可以吃午飯,可以節省時間休息一會。沒有想到我這個小小的舉動,對這個單親的孩子如此的感動。她在駐村日記裡寫到:“也許是我從小缺少父愛的緣故,張老師提前把菜炒好,這樣的關心我,讓我有種父愛的感覺。”

轉眼下鄉駐村一年多的了,在這些日子裡,感受到村民們的熱情和真誠。每次休假我從昌吉趕回呼圖壁縣五工臺鎮十九戶村時,值班的村民們都會讓我到後面食堂去吃晚飯,有幾次他們知道我回來專門把飯盛好專門等我。

由於經費有限,民兵食堂很少改善生活,但每當他們做好一些特色的飯菜,如糊辣羊蹄、爆炒羊肚、紅燒肉等特色飯時,都會盛上一碗,送到我們工作隊的食堂來。

其實,“蹭飯”只是工作隊與村上的幹部、民兵開展“五個在一起”活動一個側面反映。

“蹭飯”的概念還可以延伸到我們與村民當中,第一次入住村民家中一天三頓飯自然是要交納伙食費的,但一旦熟悉起來,村民們是熱情好客的更不會在呼你的幾十塊錢,平時會隔三差五邀請你去做客,這個時候如果你再去給伙食費,老鄉會給你翻臉的,所以也就只好去蹭飯了。

我與李國虎就是這種情感,隔三差五老李就會給我打電話,當然村民邀請你去吃農家飯,並不是什麼山珍海味,有時候會給你炒一個土雞,或者紅燒肉。但我喜歡清淡飲食,最喜愛的就是老李的手擀蕎麥麵。

手擀蕎麥麵做法十分簡單,溫水和麵,醒上十分鐘,擀成麵條,開水下鍋,撈出後放上油潑辣子和榨菜,手擀蕎麥麵的特點是麵條勁道,辣味十足,這種飯即能吃出味道也能吃出情感。

駐村這一年多,一年多時間大家心裡想著全村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手上緊握著惠及民生、服務群眾的接力棒,我們的付出老百姓看著眼裡記在心裡。

做好群眾工作就要與村民保持經常性的聯繫,主動融到群眾中去,安下心來為低收入村民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實際問題,村民才能把你當親人,才能給你講真話說實情。

其中,我與工作隊員程勇辦理了幾件實事,都讓村民們對我們刮目相看。

如在走訪時發現哈薩克族村民巴哈提的女兒因為學費困難面臨失學,我們積極多方聯繫協調為她一家籌集到了近萬元現金,解決了她家的困難。

在走訪過程中我們發現瑪納斯一家番茄企業拖欠本村100多名農民番茄款60多萬元達兩年之久,導致一些農民家庭生活困難,我們又多方聯繫積極奔走,多次往返於瑪納斯相關部門及企業,為農民們追回了拖欠款12萬元,並與企業協商達成了下步還款協議。針對本村戶籍大學生就業問題,積極引線搭橋使一名待業在家大學生順利就業,成為一名特崗教師等。

一段駐村路,一生駐村情。駐村有期,為民服務無限。這些是駐村工作隊隊員們的共同感受。也許, “蹭飯”也是鄉親們以最淳樸的方式表達心中一種最真的情愫。(張軍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