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李娜》的出現意味著體育類型片將強勢崛起

彷彿2019年春節檔的角逐就在眼前,而來年春節檔的佈局卻早已開始。

目前2020年已經擁有了《唐人街探案3》、《囧媽》、《緊急救援》三部超級種子,隨著《中國女排》砸入春節檔,整個格局又有重大變化,如今這四足鼎立的樣子,像極了又一個“史上最強春節檔”。而這四部影片跟往年不同,彼此之間類型完全不同,彼此之間有著不錯的兼容性。

國民級、高話題

《中國女排》是類型片崛起的機會

在中國電影的類型範疇裡,運動類型還是一個相對的空缺,當然不能說它沒有,但由於這個類型完全沒有衝出市場,導致它處在一個嚴重被壓抑的狀態。想要衝出這種困境,難於上青天。絕大部分中國類型片都出不來,最大的原因是類型沒有到極致,內容跟不上類型,而絕不會是中國觀眾不愛看。


《中國女排》《李娜》的出現意味著體育類型片將強勢崛起


從過往的數據能夠看到,不論如何將體育競技融入到商業電影中,都很難收穫好的市場,目前國內運動類型電影的票房最高者僅是《破風》的1.45億而已。同時,運動類型電影數量極其之少,近年來罕有在大銀幕上看到,證明了在創作源頭上,各大片方是忌憚的,信心不足的。

這再度證明了它的受眾真的是有瓶頸,存量市場極其有限,增量觀眾更是無法進場。但2017年一部運動類型電影《摔跤吧!爸爸》的橫空出世,不僅令印度電影橫掃內地電影市場到今天,更是證明了觀眾絕對不排斥運動類型,只是因為之前做得還不夠好,沒做到令觀眾走進影院的程度。

一部《摔跤吧!爸爸》不僅打了市場的臉、經驗的臉,同時也給所有小眾類型片證明:別再把類型片沒人看歸結於太小眾,就是拍得還不夠好而已。當然,這句話幾乎適用於當下內地市場的任何一部電影。

想要挑戰運動類型影片,小題材的難度偏大,前期的曝光度不夠,項目便會泯然於眾生。所以,陳可辛的兩部運動類型影片的橫空出世,將有著重大的意義。《中國女排》跟《李娜》的一前一後,會將這一類型真正湧入到主流市場,對運動類型電影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女排》《李娜》的出現意味著體育類型片將強勢崛起


而率先上映的《中國女排》選擇了大年初一這個曝光率最高的舞臺,無疑會將它的熱度和能量最完美的呈現出來。作為競技體育,中國女排是極其適合搬上大銀幕的,尤其是2016年在巴西成功拿到奧運會冠軍,讓中國女排時隔12年再度拿到冠軍,堪稱最完美的運動類翻拍素材。

而陳可辛已經證明了他拍現實題材電影的能力,在《中國合夥人》、《親愛的》兩部現實題材電影中,精準的拿捏到內地觀眾的口味,掐準了內地市場的脈搏。在近五年的時間裡,罕有聽到陳可辛的動作,除了幾部監製的作品,並沒有進行導演工作,用《中國女排》來強勢迴歸,再合適不過。

一切都是最頂級的配置,只為重塑2016年奧運會奪冠的神蹟,只為呈現郎平為首的中國女排姑娘。相對於中國女排奪冠的收視率奇蹟,接下來的票房奇蹟或許只是時間的問題,尤其是它將帶來不可限量的增量群體,更是其他電影無法比擬的。

對於這種國民級的影片來說,是最容易打破類型壁壘的,小眾類型的劣勢消失殆盡,反而題材會成為優勢。它將極具煽動性,點燃觀眾的情緒,這是每部超級爆款都具備的元素。

是時候再次打破荒謬的天花板論了

對於內地電影市場來說,準確一點,它是從2002年才正式踏入市場化的,這也就意味著,內地電影的市場化僅有不足20年的時間。距離成熟跟飽和有著太過遙遠的距離。但就在這種身在半山坡的狀態,卻被很多人下了大量盲目的定義,以及接踵而至的市場謬論。

拿中國的類型片來說,90%以上的類型片都遠未觸及到它的天花板,但就偏偏全行業的人都愛聊天花板論。聽到最多的就是“推理懸疑電影,天花板也就5億”、“類型這麼小眾,頂天也就3億”。這可能是最害人的市場言論。

在《我不是藥神》上映之前,現實題材的天花板是4億。現實題材的天花板是30億+這件事,如果沒有《我不是藥神》的存在,就沒有任何人會相信,就一直按著3-4億的體量標準來衡量所有的現實題材電影。同理,在《流浪地球》上映之前,國產科幻的天花板只有6億。

而現在,這種事一直在繼續,沒有人會相信,會有30億量級的驚悚片、懸疑片、動畫片等等!因為目前還沒有,大家還沒看到,更重要的,這違背於當下的市場常識。這種荒謬的理論之所以有人信,是因為大家只看數據,只看過往的經驗,但中國電影的過往數據和經驗,有90%都是沒有價值的。

他們只會看到眼前的數據,輕易的翻出此刻的票房,指著票房最高的類型片說,這是它的天花板。而這種言論在真正的干涉創作端和內容端,無數的小白拿天花板論來約束、評估一個項目,大量的項目因這種觀點而被叫停。

體育勵志類型也是一樣,被行業評論為小眾的類型片,天花板極低的類型片。目前中國的體育勵志電影少之又少,因為血淋漓的數據告訴大家,這是一個坑。如果它不是陳可辛的《中國女排》,絕不會那麼輕易的出來,中國體育勵志電影的出現要繼續推遲。

而《中國女排》的出現,除了它自身的意義之外,最大的價值是它又能給所謂的天花板理論上一課了,打碎這種天花板論的謬論。但凡有這種打破常規,甚至打破市場規則的影片,都是在助力中國電影類型片的成長,從而引領、培養觀眾觀看類型片,提升觀眾的多元性。

中國電影僅是起步階段,對於絕大部分類型片來說,其真正的天花板至少都在30億+的體量,當然要拋開文藝片、紀錄片、歌舞片等真正小眾的類型。在未來,類型片的真正天花板會逐一被捅破,市場的真相也將被暴露的越來越多。過去的《戰狼2》、《我不是藥神》已經在不斷證明,接下來,將從《中國女排》再次開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