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詐預警】警惕近期高發的三類詐騙!

【反诈预警】警惕近期高发的三类诈骗!

據統計,近期我省網絡小額貸款類、冒充網絡購物客服類、冒充公檢法機關工作人員等類型詐騙手段多發高發。

網絡小額貸款類詐騙

網貸如雨後春筍般興起,藉助互聯網的優勢,可以足不出戶完成貸款,尤其受到不少年輕人的熱衷。但一些不法分子也乘虛而入實施網絡詐騙。

【典型案例】

1月15日下午,蘇州市民劉先生接到了一個QQ加好友信息,對方詢問他是否需要辦理貸款。正巧臨近過年,劉先生手頭不寬裕,於是加了對方好友詳細的進行了諮詢。對方自稱是一家小額貸款投資有限公司的上海分公司,為了取信劉先生甚至把自己的身份證照片都發給了他。在劉先生表示確定辦理後,對方發給了劉先生一張十分正規的貸款合同書,不但有公司法人的簽名,甚至有律師的簽名。簽訂貸款六萬的合同後,劉先生基本已經深信不移了,就在這時,對方卻稱,在查過他的個人徵信系統後,發現劉先生信譽度不夠貸款六萬,為了確保能貸到這些款,需要劉先生先通過微信轉一萬元給他,他可以幫忙刷流水,以此來提升他的信譽度。信以為真的劉先生分三筆轉給對方7000元。對方突然又建了一個三人聊天群要求劉先生將剩下的錢以紅包的形式發在群裡,又在群裡發了23個200元的紅包,還通過掃二維碼轉了對方2000元,等回過神來劉先生髮現自己已經損失了13600元,但一分錢貸款也沒拿到,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己上了當,立即報了警。

【手段揭秘】

犯罪分子抓住受害人急於用錢又貪圖便利不願向銀行貸款的心理,聲稱只需個人身份證就能貸款,並且許諾受害人較大額度的貸款,以此來引誘受害人上鉤。通過製作假的合同書增加騙局的迷惑性,在獲取了受害人的信任後,再以受害人信譽度不夠為由要求受害人轉賬刷流水來提升個人信譽度,在騙得受害人的錢財後便消失的無影無蹤。

【防範提示】

不輕信網絡無抵押貸款,通過繳納各種費用拿到虛假的職業信息或者銀行流水,一旦被銀行等單位發現,貸款申請人也可能涉嫌騙貸,小的話留下信用汙點,嚴重的話會被追究法律責任。同時,還應認清自己的還款能力,不要超出自己經濟承受能力去貸款,還不清貸款也會帶來各種麻煩,在銀行的徵信記錄也會留底。

冒充網絡購物客服詐騙

網購商品給予人們便利的同時,也存在商品質量缺乏保障的問題,退貨退款的情況時有發生,在接到網店客服的消息時要保持警惕。

【典型案例】

4月11日,常州施先生接到自稱是網購平臺客服的電話,說購買的商品有問題可以退款,於是施先生按照客服的要求在支付寶的網商貸上面貸了16000元,等16000元錢到賬後,客服聲稱操作失誤,需要將該筆款項退回,施先生先用微信幫對方QQ號分兩次充了6000元Q幣,後又從微信上給對方賬戶匯款1萬元。過後所謂的“客服”卻消失不見,這才發現被騙,共計損失16000元。

【手段揭秘】

此類案件多發生在購物後3-5天,不法分子冒充網店客服,通過非法途徑獲取受害人電話號碼、收貨地址等購物信息,後以商品質量不合格,可以幫受害人翻倍退款為名,騙受害人到網絡小額貸款軟件申請貸款,在錢款到賬後,“客服”便假稱是操作失誤,要求受害人返還該筆款項,從而達到詐騙的目的。

【防範提示】

網購商品如果涉及到退款退貨的情況,應當通過購物網站的正規退款渠道進行,以此為由加微信、QQ好友時就應提高警惕了,特別是對方通過微信或QQ發來的下載鏈接、所謂退的款網址鏈接和二維碼等,不要點擊,以免中招。另外,切勿輕易相信“客服”的說法一步步進行貸款操作,以免在損失財務的情況下還莫名揹負上貸款債務。

冒充公檢法機關工作人員類詐騙

對於絕大多數遵紀守法,但缺乏法律常識老百姓來說,“公檢法”類詐騙很具有殺傷力,一不小心便上當受騙。

【典型案例】

3月初,揚州王女士收到類似這樣的信息,“您有傳票在法院,請聯繫法院XXX”,當王女士打電話過去問時,“法院”人員聲稱王女士的銀行卡被透支,需聯繫銀行將銀行卡鎖定,或直接聯繫公安局的“XX警官”。驚慌失措的王女士聯繫了該名“警官”,該“警官”讓王女士將自己的所有銀行卡里的錢放入所謂的“安全賬戶”進行審核,王女士情急之下便將錢款打入了“安全賬戶”,後發現被騙。

【手段揭秘】

在冒充“公檢法”詐騙手法中,“傳票式”詐騙最為典型,它巧妙地利用了老百姓安分守法、敬畏犯罪的心理,層層設置陷阱,冒充行政、司法機構製造可信度,騙得受害人將錢款轉入“安全賬戶”,而這些錢會被早就等候在取款機前的“車手”在短時間內全部轉取走,一旦被騙很難追回。

【防範提示】

涉及到錢的問題一定要慎重,司法機關辦案過程中,除非出示書面材料,否則無權隨意處置百姓錢財。詐騙的目的無疑是讓老百姓掏錢,我們要嚴守自己的錢袋子,不要隨意地將錢拿出來,遇到突發情況多和家人朋友商量。當遇到犯罪行為應立刻撥打110報警。

警方提示

如果您在生活中不幸遭遇通訊網絡詐騙,請及時撥打110報警,並向警方提供如下內容:

1.受害人個人信息

2.受害人轉出現金的賬號及開戶行

3.轉賬的準確金額及準確時間

4.騙子的賬號、用戶名、開戶行

5.受騙時登陸的網址鏈接

6.匯款憑證和聊天記錄截圖

組稿:公安局政治處

官方微博:@沭陽公安

官方微信:shuyang_polic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