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杭州“幼升小”的那些事儿(一)

​终于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幼升小时间了。

对于去年已经历过一波折腾,走完一遍入学流程的孩子妈来说,从去年4月开始,这一年的酸甜苦辣,只能建议后来的家长们,慢慢体会吧~

扒一扒杭州“幼升小”的那些事儿(一)

由于今年杭州幼升小的政策有调整,民办公办合并招生了,因此最近各妈妈群里,对面临的择校问题和即将步入的小学生活都充满了疑惑。

作为一个过来人,即将步入二年级小学生的妈,秉承着交流和分(ba)享(gua)的精神,收集了一些家长的问题,统一在这里给家长们一些建议和参考。

因为问题涉及方面较多,所以我会分为几篇做相应的介绍和说明。

下面就先来聊一聊入学前的第一步,关于报名和校园生活的那些事儿吧!

  1. 关于新招生方案的时间安排和学区
  2. 该如何选学校或校区?
  3. 该如何选老师——关于分班的问题?
  4. 学校的餐饮情况是怎么样的?
  5. 学校的课程是怎么安排?
  6. 校园生活和课外活动是什么样的呢?

关于新招生方案的时间安排和学区

我们先来看一下官方发布的今年的招生流程表:

扒一扒杭州“幼升小”的那些事儿(一)

由于今年开始公办民办都改为5月同步报名了,所以我们再也看不到以往4月中旬,家长们起早摸黑半夜报名民办小学的长队了。

作为上学遇上教育改革,大学毕业赶上不包分配,买房赶上房价大涨,结婚赶上领证免费的80后妈妈,孩子们上学又赶上招生制度改革。这个世界真是时时刻刻都充满着刺激!

扒一扒杭州“幼升小”的那些事儿(一)

所谓网上报名,其实只是一个学龄儿童孩子的信息登记过程。

当然今年你可以选择是报民办呢还是报公办呢?

报民办的家长们,这里就不做过多讨论了,只能说请慎重!对于没有十足把握能考进民办的家长,建议还是直接报考学区公办小学吧。

因为6月22日,公办小学第一批现场信息核验和民办小学自主招生面谈。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就是公办小学和民办小学同时现场面试。

6月24日起,对公办小学第一批通过验证的适龄儿童发放入学告知信息,民办小学发送录取确认信息。

这句代表了什么?如果民办入学面试没有通过的孩子,这个时候也不能再作为一表一的生源进入公办小学了。也可能生源招满只能走调剂路线了。所以具体选择报哪个,妈妈们可得想清楚了。

关于杭州的学区,之前我也发过一篇关于所在学区的的分布情况,不了解自己归哪个学区的家长们可以提前了解一下吧。

关于落户时间。

往年很多学校一表生都暴表,所以就开始了按户口时间排序优先录取。

对于交付时间晚的小区,孩子户口时间相应晚就吃了亏。


该如何选学校或校区

能够面对这个问题纠结的,可能滨江的爸爸妈妈会偏多一些。

因为这两年滨江新开了不少小学 ,比如滨江实验,还有就是目前还在建设中,暂借浙大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场地的滨文小学附校(以下简称滨文附校或滨文新校区)。

如果所属学区只有一所小学当然不用纠结了,像去年我们家就经历了选择滨文老校区还是滨文新校区的问题。

因为目前对滨文的情况了解的较多,但选择校区的道理差不多,提供给今年同样处在纠结中的爸妈们参考。

其实按以往,家庭条件厚实或者愿意为孩子折腾的家长,大多赶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买了市区的学区房。而留在滨文这片地块的高端小区挺多的,学校却太少,而滨文曾经就常年处于被周边家长瞧不上又不得不来读的境界。

偏偏这两年滨文小学也很争气。

前几日,杭州外国语学校公布了2019年初一新生录取名单,滨文小学的录取比例可也算的上是相当高的了。这个可是学子们和家长们都梦寐以求的学霸聚集地呀!

扒一扒杭州“幼升小”的那些事儿(一)

瞬间家长群里也炸锅了,滨文的逆袭洗刷了认知有没有?于是开启了对滨文改观的家长们也慢慢多起来了。

扒一扒杭州“幼升小”的那些事儿(一)

好吧,说完了滨文的逆袭,继续来谈谈择校区的道理。

去年我们报名的时候,纠结完后,义无反顾地选了新校区。当时考虑的无非也就几点:

01

就近原则

因为老区离我家远,新区离我家近。

由于我们都是朝九晚九的上班族(就是传说中的没事996,有事007的那一群),所以孩子的接送大多数交给老人。

这几年,因为造地铁建学校的,周边工程车非常多,去年一年就发生了好几起跟孩子相关的惨烈的交通事故。这让我心理一直也有了阴影,所以对老人接送,骑电瓶车额外不放心。

于是觉得越近越好,走两步就能到,毕竟要读六年呢,严寒酷暑的都要跑来跑去接送,老人年纪大了身体也重要,着实不方便。

02

时间原则

其实还是跟路程有关。

之前做过一个小调查,孩子的睡眠要保持在10小时以上,可是上了小学每天平均睡眠能在10小时以上的几乎不太可能。

所以秉着时间节省一点是一点,让孩子多睡一会。不想让孩子把时间奔波在路上,我希望她把时间放在睡觉上

加上有时候放学还要赶兴趣班,所以这个路程和时间就是争分夺秒的重要了。


扒一扒杭州“幼升小”的那些事儿(一)

03

硬件条件

老校区故名思议就是老,设备陈旧,设施很多也是很多年前的,毕竟跟不上现代化的教学。

去学校报名的时候集中安排在老校区。我看着头顶上的大吊扇,就回想到小时候上学时,每次看着头顶的大吊扇在那呼拉拉的转,幻想要是吊下来怎么办,然后就把自己逼进恐慌之中。。。

新校区现代化设备,科技感满满,空调、直饮机,对于一个常年摸爬滚打在IT行业的人来说,莫名的好感。


当然,很多家长也会说到新校区的是甲醛问题,这才是大家纠结的关键点。

去年我们也面临着这样的决择,后来也验证了作为未来亚运会的主办地,作为G20的主会场的国际滨,同时又借着浙大教育学院的背书,学校的环保建设应该不会差到哪去。

01

验证一:家长人肉测试

全校新生家长开家长会,坐标是开学初还未正式使用的大礼堂!

我们家爸爸是个对甲醛极其敏感的人,曾经在某公司的时候,无良老板抠门为了省钱,租好新办公楼,刚装修好没多久就让他们搬了过去。结果不到半天,眼睛红肿,头晕,身上过敏。

所以开家长会的时候,爸爸说要当一下人肉测试仪。然后我们在密闭空间呆了整整两个多小时,出来的时候爸爸和其他家长都说没什么感觉,于是放下了心。

02

验证二:教室设施

教室里家长都过去看了下,课桌椅都是一体的,不是以前那种木质刷漆的,所以基本上无味无甲醛,全校唯一有点味道的地方在食堂。

03

验证三:第一个月基本上都室外

很多新学校大多如此,担心家长们不放心,所以第一个月孩子都在室外为主,一来可以多呼吸新鲜空气,二来刚好学完广播操、列队什么的。

所以如果家长们在面对学校新校区老校区的问题上纠结时,可以参考我以上的几个观点,自行选择。

扒一扒杭州“幼升小”的那些事儿(一)


关于如何选老师、分班的问题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孩子未来的六年好不好,学校有关系,而老师有更大的关系。

每个家长都想有个好老师,但是找老师就跟买彩票一样,遇上好的就是运气,遇上差的你也只能服气。

排除有门路的家长可以挑老师的不说,我们就只看看老师怎么挑学生吧。

之前说到6月22日第一批现场核对信息,其实就是学生入学面试。

滨文当时是提示早上8点开始报名核对工作,但实际上我们6点多过去就拿到报名号了。

扒一扒杭州“幼升小”的那些事儿(一)

妈妈们可能觉得早晚有什么不同吗?

其实也没什么太大的不同,就是来晚的当天的号子被拿光了,中午来的家长拿到的是第二天报名的号了。

所以并非是即来即报的,所有的事情都得取号排队

8点多我们带上娃到了现场,先是叫号,然后选择对应小区的报名老师,找到你们信息表,核对表格上内容后签字确认,同时出示户口本房产本等相关证件供查实。

之后按提示带着孩子到一间教室进行面试,这里家长不允许进入,只能孩子自己进去。

一堆家长在外面焦急地等着结果,虽然知道学区符合肯定是会录取的,但是一堆人在外面无聊地等着还是有点慌兮兮的。

等孩子们出来了,家长们涌上去询问里面的情况。有说考数数的,有说考认字的,还有说问会什么才艺的。大家估计这场面试的成绩就决定了分班。

面完出来后就去选校服定尺寸了,然后安安心心回家等录取通知。


扒一扒杭州“幼升小”的那些事儿(一)


拿到学校的通知单后其实一直也不知道分在哪个班。直到班主任开始打电话约家访时间,大家才互相知道分在几班。

而具体分班规则据家长会的时候,校长介绍说,所有孩子的成绩放在电脑里进行均衡分配,分配到各个班后,每个班的孩子名单都装到一个信封里,再由各个班主任任意抽签,抽到哪个班就是哪个班的班主任。

其他学校是不是这样分配的就不得而知了,这样看来,选老师还真是跟买彩票一样啊!

至于家长传言新校区老师都是新的,没教学经验的,但据孩子上学以来发现很多老师还是比较有经验的,并不觉得比老区差吧。

而且感觉新学校也许教学理念会比传统的更先进也说不定呢?


学校的餐饮情况是怎么样的?

说到吃,家长们可就关心了。

特别是前不久新闻上还闹的沸沸扬扬的成都实验学校,给孩子吃变质的食物,好歹那还是个民办+名牌

学校啊!

其实我觉得民办学校的性质和公办毕竟还是有本质上的差别

民办说到底还是有盈利性质的,给孩子吃差的节约成本。

而公办学校义务教育,一学期也就几百块的伙食费,完全没必要贪图这点钱。

据我了解的,滨江这边大部分小学都实行AB餐制度。每周会发下一周的菜单,由家长登录滨江教育局的APP上,通过校膳通进行选择。

无论A餐还是B餐都是荤素搭配,关键是看孩子的口味了。


扒一扒杭州“幼升小”的那些事儿(一)


不过每个学校不同,餐费标准也不同,一般在8-15块之间

看菜谱都搭配的挺好,而且杭州这边老师校长陪餐制度贯彻的还是比较彻底。

可是孩子有的时候还会回来嫌饭菜不好吃,后来通过家委组成的膳委会了解到,主要是食堂配备的工作人员名额有限,孩子们太多,避免会有忙不过来,饭菜就很难再做到可口了。

好吧,其实做为一个食堂,能好吃到哪里去,大家心里还是有点数的,也不强求孩子了,只能靠家委们继续监督学校改进。

扒一扒杭州“幼升小”的那些事儿(一)


学校的课程是怎么安排的

开学的第一学期,有家长吐槽副课太多,主课(语数外)太少。

好吧,我们现在讲究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不是应试教育了,所以体育课音乐课武术课什么的我们都能理解。

后面陆续有家长扒来了其他江南实验、闻涛小学课表什么的来做比较。

结果惊喜的发现,主课时还是差不多的!嗯,看来还是家长们多虑了,学校并没有以玩为主,还是比较合理的跟大家一样安排课程搭配的。

不过听到旁边民办小学的妈妈透露,他们学校的宝宝们一周得上至少四节英语课,相比较公办一周才一节口语课,显得有点气势不足啊!

扒一扒杭州“幼升小”的那些事儿(一)

其实让我想起了小学时,那些动不动就生病请假的美术老师、体育老师们,你们的身体还好吗?

怀念那些小时候被占领的副课们!

不知道到了高年级,这些老师们会不会也经常集体生病呢?


校园生活和课外活动是什么样的呢?

对于小时候只知道学学学,不允许玩其他的八零后来说,现在的公办小学我们只有羡慕的份。

上课是现代化设备,下课老师带着操场晒太阳,一起嗨。

每周除了特色课,足球课,还有拓展选修课!

比如粘土课、音乐游戏课、趣味数学课、手工课等等。孩子们自由选择,就跟报社团一样。

除了这些,学校的七七八八的活动也的确不少,阳光节,梦想节,科技节……

刚结束学校运动会,就来了科技节。

刚比完科技小制作,又开始了歌唱跳舞舞台剧的排练……

也许不少家长又会陷入深深地忧思中吧,快乐教育会不会造成明天更大的阶级分化? 毕竟最近这些洗脑汤太多了。

不过明天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学校快乐教育并不代表回家继续快乐啊!


幼儿园的时候,我对孩子说,你最好混的三年好好珍惜

结果发现小学时代已经变了,所谓素质教育让孩子们依然很快乐。

最不快乐的应该是小学生的家长,一群成天操碎心的老母亲们吧~

扒一扒杭州“幼升小”的那些事儿(一)

我是个小学生的妈妈,每天跟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吐槽学习中的八卦。空闲时候也爱捣鼓一下孩子的心理学,研究孩子的健康成长。希望能跟更多的学生家长,一起关注孩子的成长和生活(可加WX公众号乖伢儿上学),分享你们的点点滴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