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分,這本書賦予了巴黎聖母院永恆的生命

昨天早上,一打開手機,便收到好友發來的消息,是巴黎聖母院著火的圖片。

起初,我還以為是假新聞,直到看見聖母院鐘樓在大火中倒塌的視頻,我才確信這是真的。


豆瓣8.7分,這本書賦予了巴黎聖母院永恆的生命


想起去年到巴黎旅遊時,因為行程原因,沒有進去參觀,只是在外面匆匆一瞥。

但僅僅在門口瞻仰,就足以讓我驚歎於這座建築的宏大與華美。

當日的錯過,或許會成為我終生的遺憾吧。

面對這一人類瑰寶的隕落,網上卻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

一方是痛心疾首,震驚悲憫。

另一方卻用“燒的好”、“天道好輪迴”等言論來對比圓明園的被毀。


豆瓣8.7分,這本書賦予了巴黎聖母院永恆的生命



面對此情此景,連作家麥家都忍不住感慨。


豆瓣8.7分,這本書賦予了巴黎聖母院永恆的生命



關於網上的言論,我不想做太多評判,只想談談和這座建築緊密相連的一本書——《巴黎聖母院》。

初讀《巴黎聖母院》,還是小學的時候,當時並不能理解其中深意。

重讀《巴黎聖母院》,你會發現,它之所以是全人類的遺產,是因為其中承載的信仰和文化,引發的關於生命的思考,聯結了我們每一個人。


豆瓣8.7分,這本書賦予了巴黎聖母院永恆的生命

今天你讀書了嗎



建築雖已被毀,但在雨果的著作《巴黎聖母院》中,我們還可以汲取到震撼心靈的力量。


1

在《巴黎聖母院》的序言中,雨果說他曾經去探索巴黎聖母院的時候,在鐘塔幽暗的角落裡,發現有一個手刻的單詞——命運。

這兩個字中所蘊含的悲慘和宿命,深深打動了雨果,他思索到底是怎樣一個靈魂把這個痛苦的印記留在牆上。

在巴黎的市井街道中,在聖母院迴盪著的鐘聲裡,望著斑駁牆壁上的“命運”兩個字,雨果構思出了一段驚心動魄又波瀾壯闊的故事。

即使沒有讀過小說,大家也都對鐘樓怪人加西莫多有所耳聞。


豆瓣8.7分,這本書賦予了巴黎聖母院永恆的生命



他從小被遺棄,相貌奇醜,日夜在聖母院與鐘聲相伴。

他的心靈困在一個佝僂的軀殼裡,靈魂也墜入無邊的黑夜。

這樣一個被眾人唾棄、鄙夷的人,卻有著世上最偉大的愛。

他的愛,乾淨透亮,像是塞納河畔三月的春風,醜陋的皮囊下是世間最真摯崇高的善意。

有善就有惡,在這個故事中,也有一個罪惡的靈魂,他就是加西莫多的義父——副主教克洛德。

一個知識淵博、遵守教規的神甫,因為愛上了一個女人而漸漸失去理智,扭曲靈魂。

得不到所愛之人,就拼盡全力毀掉她,要麼愛,要麼死。


豆瓣8.7分,這本書賦予了巴黎聖母院永恆的生命


在小說裡,我們看見一個人是怎樣被慾望吞噬,被貪戀蠱惑,最終墮入無盡深淵。

那個同時被天使和惡魔愛著的女人,是一個吉普賽姑娘愛斯梅拉達。

這個善良美麗的姑娘,願意救一個陌生人的性命而與他結婚,也願意幫助一個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

可愛斯梅拉達卻愛上了一個不值得愛的人——衛隊長菲比斯。

菲比斯是一個遊戲人間的花花公子,根本不懂得什麼是愛,只會逢場作戲和踐踏感情。

愛斯梅拉達卻深陷在盲目的愛情裡,直至丟失了自己的性命。

2


在各色不同的人物之間,美與醜、善與惡、忠誠與背叛、信仰與愚昧輪番上演。


豆瓣8.7分,這本書賦予了巴黎聖母院永恆的生命


敲鐘人加西莫多甘願付出,他的愛是犧牲一切來保護愛人。

只要你幸福快樂,不再愁容滿面,我甘願忍受孤獨和傷痛。

我不需要一丁點的回報,只要站在身後默默注視你就好,你甚至不用看我一眼,也不用知道我的心意。

副主教克洛德因愛生恨,他的愛是得到、佔有,否則就滋生出無邊的恨。

當我的愛在仰望你的時候,我的恨就在侵蝕自己。

當這種恨超越了愛,就是毀滅的時候。

原來一顆心有多少愛,就會有多少惡。

吉普賽女郎的愛是盲目偏執的,是一頭扎進愛裡,就不問世事。


豆瓣8.7分,這本書賦予了巴黎聖母院永恆的生命



因為愛你,我可以拋棄一切去追隨你,沒有自尊,也沒有自我。

《巴黎聖母院》講述了一個愛情悲劇,又遠遠超過了一個愛情悲劇。

3


它反映了巴黎十五世紀的人間百態,但有些世事,放在如今的時代,也是無比契合。

當加西莫多被捆在行刑臺上,群眾圍繞著他鬨笑,眾人毫無緣由地恨他、譏笑他、鄙夷他。

這種諷刺的場景,在當今社會依然不勝枚舉。

多少不明真相的鍵盤俠,憑著自己的好惡和立場,對無辜的當事人用言語洩憤,以逞一時之快。

又有多少麻木的靈魂,以看熱鬧的心態,來觀望所有罪惡。


豆瓣8.7分,這本書賦予了巴黎聖母院永恆的生命


它還是一本15世紀法國的百科全書。

在雨果筆下,你能窺見一個活色生香的巴黎。

從哥特式教堂到城市下水系統,從上層社會的生活到底層的勞動人民,從宮廷與教會的嚴密控制到民主自由思想的崛起……

1996年,改編自《巴黎聖母院》的電影《鐘樓怪人》上映。

通過視聽語言,我們得以用不同的感官體驗雨果筆下的法國社會,回望那個光怪陸離、混亂扭曲的時代。

它也是維克多·雨果的思想集錦。

在小說中,許多充滿哲思的句子,如今讀來依然回味無窮。


豆瓣8.7分,這本書賦予了巴黎聖母院永恆的生命



比如克洛德在照顧弟弟時明白了:人是需要感情的,沒有溫情,沒有愛的生命,就像一個乾燥的車輪。

關於絕望,他這樣詮釋:“人的心只容得下一定程度的絕望,海綿已經吸夠了水,即使大海從它上面流過,也不能再給它增添一滴水了。”

關於墮落,是這樣說的:“一個人只要幹了一件壞事,就想幹盡一切壞事,罪惡的另一頭有令人昏迷的歡樂。”

此外,書中還有大量對人類文化、歷史、建築和藝術的探討。

在雨果筆下,“建築是石頭製作的書本。印刷術的產生將毀滅建築。”

他毫不掩飾自己對哥特式建築的狂熱,他認為每一塊石頭“都不僅是我們國家歷史的一頁,並且也是科學和文化史上的一頁”。


豆瓣8.7分,這本書賦予了巴黎聖母院永恆的生命


他還說,“以印刷形式表達的思想,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難磨滅”。因為它代表了自由和進步。

字裡行間,你不僅能看到一個充滿悲情的愛情故事,還能體會到雨果豐富的知識儲備和文化修養。

他將自己的歷史觀、文化觀、美學觀、藝術觀全都融進了這部偉大的作品裡。

4

雨果因巴黎聖母院牆上的“命運”二字,創作了這部跨越時空的文學傑作。

如今,寫字之人早已湮滅,牆上的字跡也已經消逝,連教堂本身也在大火中遭受重創。

在天災人禍面前,物質文明是如此脆弱不堪。


豆瓣8.7分,這本書賦予了巴黎聖母院永恆的生命


幸好這些燦爛的藝術瑰寶,在作家筆下,用反映時代和人性的悲壯故事,達到了另一種形式的永生。

在反思如何更好的保護文物之時,也別忘了,那經歷了時光淘洗的經典文學,等著你和它再次對話,從中汲取生命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