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托克托县概况

托克托县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位于自治区中部、阴山南麓、黄河上中游分界处北岸的土默川平原上,

托克托县是内蒙古人类发祥地之一,内蒙古最早有人类的地方是托克托县和赤峰,分别被命名为“海生不浪文化”和“红山文化”。托克托由蒙古语“脱脱”转化而来,“脱脱”为北元时土默特首领阿勒坦汗的义子之名,因“脱脱”曾率部驻牧于此,城名亦称“脱脱城”。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改为托克托理事同知厅,简称为托克托厅。1884年(光绪十年)又改称托克托县。

托克托县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总面积1416.8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人,辖5个镇,1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1个黄河湿地管理委员会,12个社区,120个村委会。

2018年10月,托克托县入选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第85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40名。

新石器时代,在托县境内 黄河北岸黄土台地上发现的“海生不浪文化”遗址,证明早在新时期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期,戎狄、林胡等族在这里游牧,“逐水草迁徒”。周安王十二年(公元前390年),赵国赵武侯筑云中城(今托克托县境)。 赵武灵王十九年(公元前307年),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置云中郡(都治在今托克托县古城村)。县境位居北方边陲要冲,历来为兵家争战之地。

秦代,云中郡为全国三十六郡之一,境内置云中县、武泉县(今托克托县黑水泉

内蒙古托克托县概况

托克托县(3)

西汉,云中郡辖11县;其中,云中、武泉、阳寿、沙陵、桢陵5县均在今县境内。

南北朝时期, 鲜卑族拓跋部先后建立代国和北魏政权。代王拓跋什翼犍、北魏道武帝拓跋王圭,分别于别340-376年、390-398年在云中之盛乐宫建都。

唐太宗贞观年间, 云中城先后设云中都护府、单于大都护府,境内置金河县。

辽、金、元各代,县境皆置东胜州(今托克托县城圐圙大荒城)、云内州(今托克托县古城乡白塔村)。

明太祖洪武年间,在东胜州旧址置东胜卫,筑东胜卫城(今县城圐圙),又置镇虏卫(今托克托县黑城村)。

明 嘉靖中期,西土默特部阿拉坦汗的义子恰台吉(即脱脱,或称妥妥)驻牧妥妥城(托克托城)。

清隆元年(1736年),置托克托厅。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改厅为县,设县公署。民国17年(1928年),国民党设县政府。

抗日战争时期,伪县公署(县政府)、国民党游击县政府、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府,同时存在。

民国34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托克托县政府复主。

民国38年(1949年)9月19日,托克托县随绥远省和平解放而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初,托克托县人民政府成立。

1971年7月1日后,为呼和浩特市辖区。

位置

托克托县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位于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麓、黄河上中游分界处北岸的土默川平原上。 地理坐标在东经111°2′30″-111°32′ 21″、北纬40°5′55″-4

内蒙古托克托县概况

托克托县

0°35′15″,托克托县 平均海拔1132米,总面积1416.8平方公里。黄河流经县境37.5公里。

地形

托克托县地势为东南高而西北和西南低。

气候

托县属于 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均气温7.3℃,年均降雨量362毫米。

在托克托县境内,除云中古城以外,还先后修筑过黑水泉古城、阳寿故城、沙陵故城、桢陵故城、蒲滩拐古城、东胜州古城、云内州故城、碱池村古城、双墙村古城、东胜卫故城、镇虏卫故城等13座古城,成为内蒙古古城遗址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一。

10

城市荣誉

2017年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托克托县排名第54名。[2]

2018年10月,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榜单发布,托克托县排第85名。

[3]

2018年10月,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榜单发布,托克托县排第40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