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舟記》:也許人生就是一場有期限的大渡海

《編舟記》這部電影最高潮的地方,也許就是結尾——所有人為《大渡海》這部辭典的出版歡慶。就像是我們看待一件事情,總會先被它最光鮮亮麗的一面所吸引一樣。這部電影剩餘的百分之九十,都是描述編輯部的幾個人在編纂這部辭典中所發生的種種。對於這些種種,最好的形容詞,大概就是枯燥、艱難以及漫長。

《編舟記》:也許人生就是一場有期限的大渡海

辭典《大渡海》最終問世

《編舟記》這部電影中的主角名叫馬締光也,是一位在其他人眼中有些怪的人——他在吃飯的時候都能拿著書不放。這樣的特性剛剛好被詞典編輯部的荒木公平所欣賞,他認為沒有這樣認真的性格的人是不能編輯辭典的。於是,馬締光也就從業務部來到了詞典編輯部。

編輯辭典是一項漫長而浩大的工程。一本好的辭典的問世,背後也許凝聚著許多人數年甚至幾十年的心血。當馬締光也進入這個部門的時候,詞典編輯部正在醞釀編輯一部與時俱進的辭典,他們把這部辭典命名為《大渡海》。對於這本辭典,詞典編輯部的主編松也朋拓是這樣說的:

“社會將會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

新詞語和新概念也將會不斷湧現。

讓《大渡海》將這些變化充分體現出來吧。”

《編舟記》:也許人生就是一場有期限的大渡海

對於這本辭典,他們不僅僅是當做一項工作,更是視作一種使命。他們想要藉由收集當下的詞彙並賦予正確的含義,幫助當代的人來更好地使用語言來與他人交流。馬締光也也為這樣的使命感而感染,他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電影演繹到這裡所佔用的部分,也僅僅佔用了全片長不到四分之一。剩下的部分,有講馬締光也的愛情,也講了他與同事西岡之間的友情,也有他們辭典編輯部內部的融洽與互相支持,但是更多的部分,是講述這本辭典的編纂過程。

詞條是辭典的基本單位,它們含義的產生用“千錘百煉”來形容也不過分。而在一本辭典中,會存在成千上萬個這樣的詞條。《大渡海》這本辭典的產生,從立項到出版,總共耗費了十五年。這十五年中,引導馬締光也的編輯荒木公平退休又回來,表面看上去不太正經但是也在一心為了辭典的付出的西岡正志被迫調去了公司宣傳部,算得上是辭典編輯部的主編松也朋拓老師在辭典馬上問世的前夕不幸離世,半途加入但是很快也融入了編輯部的岸邊綠也全心投入編輯工作……

這部電影所展現的更多的是辭典編輯工作的浩大與枯燥。但是,除了西岡開始有些抱怨之外,所有人都似乎沒有什麼抱怨,一心一意地為這項工作付出奉獻。他們嚴謹而認真地對待這項工作,一絲不苟地對待任何細節,絕不容許任何差錯出現。即便要推倒重來,也要確保最後的成品沒有任何瑕疵。他們全方位的為自己的工作負責。大概,這就是所謂的工匠精神吧。

在快節奏的當今,這樣慢工出細活的精神似乎不太流行了。人們都在說的是要快速使得事業達到怎樣的高度,短時間速成獲得某項技能。人們崇尚“快魚吃慢魚”,忌諱長時間不出效果。但是,如果人人都希望快,捨棄了慢,那麼有些工作就沒有人來做了,最典型的莫過於科學研究,沒有長時間的坐冷板凳,如何能有成果?一旦沒有人潛心研究基礎科學,我們的科技就不能進步,我們的社會又該如何發展?

所以,對於所有靜下心在為社會變得更好而工作堅持的人,我們都要抱有最真摯的敬意,是他們在推動我們的社會不斷進步。對我們個人的啟示,就是想要做成一件事情,也要做好坐冷板凳的心,但是如果我們也找到了和馬締光也一樣工作的意義和信念的話,這樣的事情也大概不會是難事,而只是一個我們知道盡頭在哪裡的大渡海了吧。

《編舟記》:也許人生就是一場有期限的大渡海

馬締光也與愛人在《大渡海》問世後,看松本朋拓老師所說的那片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