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紹興:民事裁判文書監督系統讓虛假訴訟"無所遁形"

正義網紹興4月16日電(記者範躍紅 通訊員錢國)16日上午,浙江省紹興市檢察院舉行查辦虛假民事訴訟案件情況新聞發佈會,通報近年來該市檢察機關查辦虛假訴訟案件情況。記者從會上獲悉,2016年以來,紹興市檢察機關嚴厲打擊虛假訴訟,共辦理虛假民事訴訟案件136件,涉案金額達1.95億元,並

通過打造智慧平臺開展檢察監督,從海量民事裁判文書中“大海撈針”,讓虛假訴訟“無所遁形”,至今已初步發現案件線索1000餘件。

據統計,該市檢察機關在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共辦理虛假民事訴訟案件136件,涉案金額達1.95億元,提出抗訴或發送再審檢察建議128件,法院已依法改判83件,經線索移送,已有5件14人被追究刑事責任。

虛假訴訟發生的領域相對集中,主要包括民間借貸糾紛、房地產權屬糾紛、離婚涉財產糾紛、追索勞動報酬糾紛、建設工程領域糾紛、買賣合同糾紛及破產案件等方面,其中,民間借貸領域是發生虛假訴訟的重災區。2016年1月至今年3月底,紹興市兩級檢察機關查辦的虛假訴訟案件獲法院再審改判83件,其中,涉民間借貸糾紛虛假訴訟案件42件,佔案件量的50.6%。

此外,勞動爭議領域也是虛假民事訴訟發生的重點領域之一,一些民營企業在發展中也遭遇此類虛假訴訟的困擾。由於勞動者的工資報酬、工傷賠償、經濟補償等相比普通債權享有優先受償權,通過虛假訴訟勞動調解協議或判決裁定,利用優先受償權參與財產分配的虛假訴訟案件也佔有相當比重。近年來,紹興市檢察機關加大力度查辦該領域虛假民事訴訟,著力挖掘欠薪討薪案件中的虛假訴訟線索,嚴肅查辦通過虛構薪酬、虛增薪酬、虛構勞動關係等方式,騙取法院裁判文書獲取非法利益的違法犯罪行為,為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及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在檢察機關查辦的案件中,窩案、串案是虛假民事訴訟的特徵之一。當前民間借貸領域存在的亂象,容易滋生“套路貸”、暴力催貸等黑惡勢力犯罪。特別是近年來,社會上不斷出現披著民間借貸外衣,通過“虛增債務”“偽造證據”“惡意製造違約”“收取高額費用”等方式非法侵佔財物的“套路貸”詐騙等新型犯罪。2018年以來,紹興市檢察機關加大對此類虛假訴訟案件的查辦力度,如柯橋區檢察院在履職中發現潘某等人未經依法註冊審批,開設小額貸款公司非法從事小額貸款業務,經調查核實,該小額貸款公司存在通過簽訂虛高借款協議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等行為非法佔有他人財產的事實,後檢察院對涉案的13起民事案件進行監督,依法獲得改判,潘某等5人亦因虛假訴訟罪獲判八個月至四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記者從記者會上獲悉,儘管虛假民事訴訟發案領域相對集中,但民事檢察工作中,要發現虛假訴訟線索、開展調查取證等方面仍存在難題。為此,2018年,紹興市檢察院將民事訴訟檢察監督從個別、被動的監督,轉變為系統、主動的監督,在線索發現、監督方式、工作模式和監督成效等方面均有明顯轉變,法律監督工作轉型已經初現成效。2018年6月至今,紹興市民事檢察部門將主動發現的監督線索移送公安,公安機關先後查明虛假訴訟案件百餘件。檢察機關從監督辦理的虛假訴訟和“套路貸”案件中,發現涉黑涉惡線索,移送10件,截止目前,公安機關立案偵查4件,抓捕22人。

為更好地破解虛假民事訴訟發現難、取證難等問題,提升民事檢察監督效果,提高監督效率,2018年初,紹興市檢察院自主研發了“民事裁判文書智慧監督系統”,對近三年來紹興法院系統近三十萬份民事裁判文書進行大數據分析,篩選出異常判決3000餘件,經人工研判初步發現案件線索1000餘件,移送公安機關290餘件,公安機關已分別對彭某某、柳某某等系列案進行查辦。截至目前,紹興檢察機關與公安機關協作查明虛假訴訟事實的民事案件百餘件,已向法院提出抗訴或發出再審檢察建議113件,已裁定再審71件,形成了“智能排查、人工審查、深入調查、移送偵查、裁判監督”的“五步式”虛假訴訟監督模式,實現了傳統民事訴訟監督向“智慧民事檢察”的轉型升級。

“打擊虛假民事訴訟,光靠檢察院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多部門聯動形成工作合力。”紹興市檢察院副檢察長錢武生介紹,近年來,紹興市檢察機關積極與法院、公安等部門聯繫溝通,形成長效監督機制,營造了良好的監督氛圍。2018年11月,由紹興市檢察院牽頭,公檢法聯合出臺《關於建立防範和打擊虛假訴訟聯動銜接機制的意見》,初步構建了該市公檢法三機關查處虛假訴訟的協作機制,有效破解查處虛假訴訟“線索發現難”“案件突破難”“打擊處理難”三大難題,形成防範和打擊民事虛假訴訟的工作合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