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城】奏響木蘭溪全流域系統治理“三部曲”

荔城區境內的河道總長497公里,約佔南北洋河道總長的70%,木蘭溪流經境內河道長度23.2公里。該區持續開展木蘭溪全流域系統治理,奏響清淤疏浚、截汙納管、消除黑臭水體“三部曲”。累計完成2.7萬戶三格式化糞池建設。黑臭水體整治通過住建部和生態環境部專項督查。

今年以來,荔城區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治理木蘭溪的重要理念,在水質提升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效的基礎上,持續開展木蘭溪全流域系統治理,奏響清淤疏浚、截汙納管、消除黑臭水體“三部曲”,全力推動木蘭溪水質提升各項工作。

【荔城】奏響木蘭溪全流域系統治理“三部曲”

【荔城】奏響木蘭溪全流域系統治理“三部曲”

清淤疏浚通水路

拱辰街道組織人員對各村居畜禽養殖圈舍、私搭亂建進行全面清理;鎮海街道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開展“河道清理在行動”志願活動;在黃石鎮屏山村,福龍馬環衛公司組織工人加快打撈水浮蓮……春日時節,荔城區各地攻堅木蘭溪水質提升行動有序展開。

荔城區境內的河道總長497公里,約佔南北洋河道總長的70%,木蘭溪流經該區境內河道長度23.2公里,是莆田市土地面積最小、水系密度最高的縣區。去年以來,該區深入開展木蘭溪流域水質提升、環境整治等攻堅行動。鎮街堅持邊整治邊摸排,對轄區內急需整治的河道盡快啟動清淤清堵、暢通水系、拆除河道兩岸違法建築物構築物、修復生態等工作,共計清淤疏浚河道18條,完成河道生態修復工程33.16公里,清理水面、岸上生活垃圾6萬多噸,實現攻堅期間垃圾日增加清理量60噸,垃圾進入發電場佔全市55%。

經過攻堅,荔城區10個木蘭溪流域南北洋主要考核斷面中消除5個劣Ⅴ類斷面。據荔城區水利局局長俞建忠介紹,為進一步提升轄區流域水質,該區對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大體系、十八項工程”,梳理細化牽頭組織實施的23個項目和市級組織實施的24項工作任務,還自加壓力,持續開展攻堅河道清“四亂”(亂佔、亂建、亂排、亂採)行動,要求各級河長做到“六清四不放過”。

所謂“六清”,即要清楚所管轄河道的基本情況(起止點、長度、涉及村居、整治現狀等);要清楚所管轄河道的汙染源、排汙口;要清楚所管轄河道的水質提升整改措施;要清楚自己開展巡河投入時間、發現問題清單、整改清單以及研究解決重大問題的指揮情況;要清楚自己協調、督促相關責任部門組織實施的情況;要清楚自己對相關部門和下一級河長履職的督導情況。“四不放過”,即汙染源排查不徹底不放過;汙染源整治不到位不放過;整改措施不落實不放過;整治成效不明顯不放過。

“河道淤積,就無法引來流水;河面堵塞,水流就無法通過。”俞建忠說,行動中,不少“毛細血管”得到了清淤疏浚,進一步打通水系,無形中提升了水質。

截汙納管斬源頭

防治汙染,源頭是關鍵。如何有效切斷河道汙染源頭?解決生活汙水直排是關鍵一環。

2017年,荔城區啟動城鄉汙水整治PPP工程,工程包含4個部分,分別是城區雨汙分流工程、農村生活汙水整治工程、安置房生活汙水收集提升工程和室外消防系統增設工程,計劃總投資約9.79億元,建設內容包括戶三格式化糞池(新建及改造)、汙水管網和汙水處理設施建設。

荔城區住建局幹部周炳剛告訴筆者,在中心城區城區雨汙分流工程方面,該區通過實地查看、源頭查找、現場走訪、聘請第三方等方式,對排汙口所在位置、排汙水種類、排汙口數量及類型進行排查登記建檔,實施入河排汙規範整治。對排查出的103個問題,研究制定103處源頭分流改造措施,按照雨汙分流的原則,從源頭將汙水收集到位。護城河完成截汙5處,下戴河完成截汙3處,雨汙分流改造4處。

在農村生活汙水整治工程方面,該區全力推進木蘭溪流域、北洋城市綠心、南洋河網和紅山水庫範圍內及其關聯的33個村居農村生活汙水整治工作。該區堅持規劃優先原則,採取適合農村特點的汙水處理設備,加強生活汙水消減和尾水的回收利用。對於距離市政汙水管網1公里以內的村莊,主要採取“三格式化糞池+市政管網”的治理模式。對於生活汙水不易集中收集進入市政汙水管網的,通過三格式化糞池處理後,收集進入小型設備深度處理達標後就近排放。對於個別散戶或密集地段無法收集的,通過三格式化糞池處理後就近直接排放至農田或溼地。為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該區還採取“以獎代補”方式積極推進接戶管工作,由區政府按照每米50元對完成並通過驗收的村居進行“以獎代補”,每戶最高不超過500元。

推進城鄉生活汙水整治,確保工程質量是前提。連續多日奔波在施工現場的荔城區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站長唐細明表示,該區建立健全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監管制度,改變過去單一的監督模式,建立“事前、事中、事後”監管體系,將汙水管網建設全過程納入監督範圍。區監督站在完善監督系統監查制度的同時,不定時開展現場抽查工作,加強對施工、監理人員在崗在位情況的監督,確保城鄉汙水整治工作保質保量完成。

目前,全區累計完成2.7萬戶三格式化糞池建設,完成接入汙水主幹管2000多戶,完成近250公里汙水管網建設,9座汙水提升泵井和新度鎮寶勝村2座汙水處理站建設。

一河一策促提質

清淤疏浚、截汙納管,歸根到底都是要治理水體,提升流域水質。

荔城區境內共有大小河流208條,其中市級2條、區級8條、鎮街級39條、村居級159條。荔城區生態環境局負責人說,由於受汙染程度、水系水源特點、地理位置各不相同,該區實行“一河一策”,分別採用不同方案進行整治。

護城河與下戴河被列入黑臭水體治理。荔城區重點從清淤疏浚、河道清障、沿河排汙口截汙、生態補水四個方面開展黑臭水體治理,並鋪設管道、建設抽水泵站,引水入城,連通水系。目前,黑臭水體整治已通過住建部和生態環境部專項督查。

內河水質提升方面,該區主要採用兩種辦法:一種是對於淤積嚴重、水量較小、水體流動較差的河道,先使用“挖掘機+人工”挖出河底淤泥,暫時堆放在河道旁或空地,待風乾後再清運,避免二次汙染;另一種是由於河道窄,兩旁荔枝林茂密,無法使用大型機械作業,則採用高壓水槍將河底淤泥打散,由抽水泵將稀釋淤泥抽出。

對企溪、東郊河、和平河等南北洋河道主要幹流,治理過程中因地制宜結合綜合治水試驗縣項目、安全生態水系項目,廣泛採用了生態預製塊擋牆、格賓石籠擋牆、柔性生態護坡、土工三維植被網墊護坡。為解決流動差、水體自淨能力弱的問題,安全生態水系項目採用原位生態水質淨化設施,通過曝氣復氧、生態浮床、微生物修復等手段對河道水體起到改良作用。

河道整治後,保持修復後良好的水生態環境才是治本。據荔城區河長辦工作人員翁秀華介紹,為提高河道治理的信息化水平,該區建立健全河道專管員制度,要求河道專管員堅持每天巡河一次,利用手機APP進行動態巡河,做到早發現、早處理,並進一步延伸手機APP動態巡河功能,包括物聯感知網絡建設、運行支撐環境建設、數據中心建設、應用支撐平臺建設在內的智慧水務綜合信息管理平臺。目前智慧水利建設一期已完成。同時,把城鄉河道保潔納入環衛一體化保潔,分三年投資3.3億元,實現“水岸協同”常態化保潔。

經過整治的木蘭溪流域環境,受到群眾稱讚叫好,許多人主動加入治理的隊伍。黃石鎮成立38支巾幗護河志願隊,發動廣大婦女共護水清河暢;位於黃石工業園區的永豐鞋業有限公司主動認養了金馬溝沙堤村段1.7公里長的河道,公司董事長擔任企業河長;新度鎮成立了一支由16名退休幹部組成的“老人河長”隊伍;西天尾鎮吳江村聘請10名村民擔任河道監督員,5位企業家捐款12萬元成立基金會用於水質提升。全區上下合力,共同維護良好水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