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走出去”的比“引進來”的多

今年“走出去”的比“引進來”的多

在2019“一帶一路”華商峰會上看簽約新動向

4月16日,2019“一帶一路”華商峰會上,簽約、洽談熱力值飆升。記者注意到,相比往屆,本屆現場簽約項目“走出去”的比“引進來”的多。更有意思的是,“走出去”項目多集中在製造業,“引進來”的則多是醫療健康服務項目。□本報記者 朱雪黎 王眉靈

走出去

“四川造”科技含量高

本屆峰會上,“四川造”無屏電視、發電玻璃等科技產品備受華商關注。

“我們達成合作意向,將到馬來西亞建設兩條發電玻璃生產線。”四川阿波羅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華康透露最新簽約情況。他所說的發電玻璃,就是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用作玻璃幕牆可在弱光環境下發電,被稱作“掛在牆上的油田”。目前,首條示範線已在成都建成運行。“訂單供不應求,在日本、越南都有銷售。”周華康說,東南亞地區是這種玻璃最理想的應用地。按照規劃,這兩條線可年產發電玻璃近180萬平方米,每條線產能達120兆瓦。

無屏電視開創者成都市極米科技有限公司,和V2future B.V簽訂年度銷售合作。“他們是極米在荷蘭的經銷商。”成都市極米科技有限公司全球事業部銷售總監張巍說,近年來,越來越多國外經銷商開始關注新潮的“四川造”科技產品。

四川瑞朗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和非洲博茨瓦納里程集團簽約,將在博茨瓦納投資5000萬元建醫療設備廠。“主要是一些基礎的醫療器械、醫療傢俱等。”該項目負責人表示,這是川企在非洲投資建設的首個醫療設備廠,未來還將延伸到X光機組裝生產等領域。

引進來

醫療健康領域項目多

峰會上“引進來”的項目,集中在醫療健康領域。

“我們希望能把最新的健康技術引進四川。”馬來西亞-中國-印度聯合商會創會總會長葉濰鳴說,“我們掌握的幹細胞萃取法,可以將幹細胞裡的蛋白質提取出來,就好像剝開花生殼得花生仁。”葉濰鳴介紹,這些蛋白質可用於臨床應用,達到抗衰老和健康治療的目的。馬來西亞幹細胞健康保健有限公司擬投入500萬美元,在四川落地這一項目,研發最新的抗衰老和健康療法。

在成都投資建設了多家醫療機構的顧連醫療,這次選擇與綿陽高新區合作建設綿陽“康養醫學中心”,總投資5億元,將分兩期建設,建成後總床位1500多張,服務川北地區。顧連醫療是香港新風天域集團在中國投資的最主要的醫療服務平臺。“我們已在成都地區基本完成核心業態的佈局。”顧連醫療投資經理遊津說,顧連醫療現在轉向成都以外的川內城市,綿陽只是首站。在成都已經投運的幾家醫療機構,引入香港醫療技術和服務,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綿陽“康養醫學中心”本月就將動工開建,預計明年初即可投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