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故意學著孩子的語氣說話,經常這樣做會阻礙表達能力的發展

孩子不愛說話,智慧父母記住這四個秘訣!


家長故意學著孩子的語氣說話,經常這樣做會阻礙表達能力的發展



上週末,我跟閨蜜一家一起吃飯,見到了她的女兒雯雯,一段時間不見,小姑娘長得越發得白淨秀氣,很討人喜歡。閨蜜說起她的時候卻是一臉的愁容...

去年她花了好大的力氣把閨女送進了北京的一所一級一類的幼兒園,可閨女呢就像個悶葫蘆,跟小朋友不怎麼說話,大家在一起玩的時候,她就在角落裡靜靜的看著老師,每次讓她回答問題,都緊張得滿臉通紅,吭哧半天也憋不出一句話。

放假前班主任專門來做家訪,閨蜜才知道了這些情況,腸子都悔青了,他們兩口子都是外企的高管,天天加班到九、十點鐘,週末也常常要見客戶談項目,就早早地給孩子斷了奶送回老家讓姥姥來帶,直到三歲該入園了才接回自己的身邊,姥姥天性喜靜,雖然吃喝拉撒睡各個方面都把孩子照顧得十分周全,但是孩子不喜歡說話!


家長故意學著孩子的語氣說話,經常這樣做會阻礙表達能力的發展



孩子不愛說話,而且比較膽小,不跟別的小朋友玩,要知道表達能力是孩子社會交往的基礎,不會說話或者說不清楚會直接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甚至挫傷自信心。能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意願,跟其他人順利溝通的小朋友呢往往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爸爸回來了第二季中人氣最高的小甜心雖然才兩歲多卻金句頻頻出!

大量研究表明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跟父母的培養密不可分!1歲以前是孩子語言發展的準備期,也就是呀呀學語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一般跟人溝通的方式就是哭或者是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2到3歲是孩子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和敏感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腦發育迅速,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都在爆發!


家長故意學著孩子的語氣說話,經常這樣做會阻礙表達能力的發展



如果能及時抓住語言發展的關鍵期,不僅能提升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也有助於情商和社交商的全面發展,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的嘴皮子越來越溜,無論是運用語法還是理解籠統的詞彙,基本上都不存在什麼障礙,因此爸爸媽媽呀要學著和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激發他表達的慾望!

接下來呢我們就講講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四個方法和應該避免的三個坑。


方法1

給孩子輸入儘量多的語言,要讓孩子學說話,就是多輸入,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首先吧你得跟孩子多說話,當孩子還不會說話,你就要像一個盡職盡責的解說員一樣把身邊的一切事無鉅細的說給寶寶聽,就算是現在他不理解你的意思也不要緊,換尿布的時候說:媽媽正在給寶寶換尿布,洗澡的時候:寶寶現在要洗澡了,睡覺前:寶寶該睡覺了,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你看小草綠綠的,紅色的黃色的粉色的小蝴蝶還在花前飛來飛去跳舞,是不是很美?讓他慢慢懂得眼前發生的事物要如何表達!

家長故意學著孩子的語氣說話,經常這樣做會阻礙表達能力的發展


你說的越多孩子積累的越多,表達和溝通能力的也會發展的更好,有研究表明,如果父母對孩子說話多,孩子的詞彙量會很大,而內容呢也會很豐富。

重複孩子說的話,並教他怎麼才是正確的表達方式。比如孩子說起蘋果的時候,媽媽可以接著問:想吃蘋果是嗎?想要蘋果就跟媽媽一起說我要蘋果!逐步教會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需要注意的是媽媽說話的時候要讓孩子看著你的嘴,注意著你吐字發音時候的嘴型,這樣比較方便寶寶模仿你說話。


方法2

給孩子創造交流和表達的機會,大家都知道學習語言的環境十分重要,所以咱們要創造一個自然輕鬆積極的語言環境,讓孩子想說敢說喜歡說,而且能夠得到你們的積極回應。

家長故意學著孩子的語氣說話,經常這樣做會阻礙表達能力的發展


具體的做法是,年齡小的孩子你不要去當隨行的翻譯,很多媽媽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多,對孩子的要求和喜好了如指掌,不自覺就變成了隨行翻譯,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孩子只哼一哼就能被滿足所有的需求,誰還努力地學說話,所以孩子手一指,媽媽即使知道需要喝奶,也要裝傻問問他,寶寶沒有達到目的,自然會想辦法表達。

當然了,並不是說對了才能給,那樣就太打擊孩子了!故意給錯一兩次,就可以,看看他會想出什麼辦法來表達自己的需求。然後再裝作恍然大悟的樣子把牛奶拿來,拿牛奶的同時不要直接遞給寶寶,而是認真地對他說:這是牛奶,增加一次強化,這樣能夠幫助孩子把牛奶這個詞和實際的這個物品對應起來。

家長故意學著孩子的語氣說話,經常這樣做會阻礙表達能力的發展


堅持這樣做,孩子就會逐漸的掌握和使用更多的語言,三歲以上的孩子激發表達的慾望尤為重要,和孩子一起出去玩的時候,你可以假裝自己是個新聞記者,對孩子進行一場即興採訪。你喜歡這個地方嗎?為什麼?你覺得這個遊樂場有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然後讓他就這些話題發表一番演講,請記住不管孩子講的如何都要及時給他鼓勵,除此之外,辯論也是提升表達能力的好方法,爸爸媽媽要允許孩子說不,原則是隻要你能說服我就可以。

家長故意學著孩子的語氣說話,經常這樣做會阻礙表達能力的發展


比如孩子可能會跟你說,根本沒必要上幼兒園!這個時候,如果你為了正三觀一竿子就把他的歪理邪說打壓下去,就失去了一次絕佳的鍛鍊孩子語言能力的機會,聰明的媽媽聽到這樣的話,不僅不會惱怒,而且會饒有興致地問孩子,那你能不能說說為什麼沒有必要呢?這樣巧妙的把責罵轉變成了辯論,不僅能引導孩子思考,更能激發他表達的慾望,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進行辯論的目的不是為了勝利,而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孩子提升交流和溝通的技巧!

所以爹媽在跟孩子進行唇槍舌戰的過程中也要把握好度。


方法3

為孩子創設跟同齡小朋友交流的環境,語言能力是發展社交的基礎,而良好的社交又可以反過來促進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跟小朋友在一起玩耍不僅能增強社交技能,而且孩子們之間開開心心的聊天,討論問題交流想法對語言的促進也是很大的。

家長故意學著孩子的語氣說話,經常這樣做會阻礙表達能力的發展


爸爸媽媽可以邀請孩子的好朋友來家裡一起玩過家家,在遊戲的過程中大家會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扮演的角色,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和社交能力都會在歡聲笑語中得到提升,這個時候有心的父母會趁著孩子在性頭上就會問:你今天扮演誰了,是蜘蛛俠還是超人?你扮演他做了些什麼呢?你說了什麼話?積極地引導孩子把整個遊戲過程描述一番。給孩子語言智能的發展再添一把柴!


方法4

要藉助神器,優秀的繪本和精彩的故事是發展孩子語言能力的兩大神器,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寶寶,爸爸媽媽可以多讀繪本或者講講睡前故事,幫助積累詞彙,學會表達,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繪本和故事不需要每個晚上都更新,但你一定要在講的過程中表現出一種熱情,讓小聽眾感受到講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語言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工具。

而對於三歲以上的寶寶,爸爸媽媽就可以鼓勵他自己講故事,起個頭,然後讓孩子自由發揮往下接龍,比如聖誕節就快到了,可是聖誕老人的馴鹿生病了,接下來怎麼辦呢?可以跟孩子一起天馬行空的講故事,對發展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思維邏輯性和連貫性都非常有意義。

家長故意學著孩子的語氣說話,經常這樣做會阻礙表達能力的發展


上面講了發展孩子語言能力的四個方法,下面我就來說說在這個過程中爹媽要特別留心的幾個方面!

第一,及時合理地添加輔食。

如果孩子總是吃特別爛的食物,有些孩子一歲多了還在吃米糊,只喝奶,那他的咀嚼肌就得不到充分的鍛鍊,會影響發音功能,導致口齒不清一般!

到了兩歲,孩子就應該跟成人吃差不多的食物了,只是顆粒小一點軟一點就好了,這樣可以讓他好好的練練咀嚼,不僅對身體健康很有幫助,對語言發展也會有幫助。

第二,不要老跟孩子說兒語!

年幼的孩子發聲器官還沒有完全發育,對口腔肌肉的控制也不熟練,所以就會說一些簡單的疊詞,比如把吃飯說成飯飯,很多家長尤其是老人會故意學著孩子的語氣說話,以為這樣能讓他聽懂,其實這是個誤區,經常這樣做,孩子不僅學不到正確的名稱和語法,還會阻礙表達能力的發展!

家長故意學著孩子的語氣說話,經常這樣做會阻礙表達能力的發展


長大一些的孩子如果跟同齡小夥伴聊天的時候還用糖糖這樣的詞,其他人就會覺得他很幼稚,不願跟他說話。所以當孩子還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時候,爸爸媽媽要教給他標準的表達方法,並且鼓勵他按照你的說法重複一次來強化記憶。

第三,我們要正確對待孩子說髒話。

第一次從孩子嘴裡聽到“笨蛋”、“欠揍”“去死”這樣的詞,爸爸媽媽通常都會大驚失色,就覺著唉呦這小孩學壞了。其實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並不明白這些詞的意思,他說的時候大部分情況是覺得好玩,如果大人看得過於嚴重,不許說這個那個反倒會讓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厲害,所以對於小孩子來說,淡化處理是最佳的方法。

而大一點的孩子隨著詞彙量爆發式的增長,他已經能夠懂這些不文明的詞語, 對他來說,說髒話就是為了表達自己生氣的情緒,這個時候爸爸媽媽除了要溫和堅定地指出他的錯誤,要求他改正以外,還可以耐心地跟孩子談談,引導他思考:罵人為什麼不好,被罵的人會有什麼不舒服的感受?讓他能夠去換位思考,同時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和疏導不良的情緒。


家長故意學著孩子的語氣說話,經常這樣做會阻礙表達能力的發展



寶爸寶媽用對招世上沒有熊孩子。只要爹媽在日常生活中做個有心人,給孩子輸入儘量多的語言,多提供交流和表達的機會,多創設跟小朋友交流交往的環境,藉助繪本故事啊這些神器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你家的寶貝也會變得人見人愛,花見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