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園林美在哪?中國人的世界觀,都在這裡了


中式園林美在哪?中國人的世界觀,都在這裡了


中國文人,究竟為什麼要造園?有人甚至不惜傾家蕩產,也要營造這麼一個小小世界?


中式園林美在哪?中國人的世界觀,都在這裡了



沈復的《浮生六記》中,有一段關於園林的描述:園林為什麼如此之奇妙,其原因就在於“大中見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淺或深……

用人工方式去營造一個自然世界,它既不是一種完全的控制,也不是一種全然的放任,而是處在與自然之間的對話,這是中國文人獨特的世界觀。

園林之所以重要,是在於它不是簡簡單單的自然之物,而是凝練了人的情懷。

中式園林美在哪?中國人的世界觀,都在這裡了


中式園林美在哪?中國人的世界觀,都在這裡了


情趣之重要,遠勝於技巧和方法

中國文人,究竟為什麼要造園?甚至不惜傾家蕩產,也要營造這麼一個小小世界?

中國著名建築學家,《江南園林志》《東南園墅》作者,與梁思成、楊廷寶、劉敦楨齊名,並稱為中國建築師中的"建築四傑"童寯 [jùn]先生,把這一切原因,歸納為“情趣”兩個字。


中式園林美在哪?中國人的世界觀,都在這裡了



童寯認為,建造一座中國古典園林,並非一定得是園藝學家或者景觀建築師,哪怕你是一個業餘愛好者,只要懂得“情趣”,仍然可以完成這項工作。

他在書的一開始就寫到,中國園林營造的其實是一個夢幻世界。它並不存在於我們當下的現實世界中,但又被人津津樂道,是因為它呈現的是過去的園主對於世界、對人生、對自然的一種反思,而這一切都凝聚在這麼一個小小的環境裡。

中式園林美在哪?中國人的世界觀,都在這裡了


蘇州滄浪亭


滄浪亭的第一個園主蘇舜欽,在所寫的《滄浪亭記》中有一段描述:“人固動物耳。情橫於內而性伏,必外寓於物而後遣。寓久則溺,以為當然;非勝是而易之,則悲而不開。”

意思是當性格被世俗因素壓抑之後,就需要通過一些其他的外物將它消散,只要身體舒服了,精神上就會感到愉悅。

《浮生六記》中也有一段關於滄浪亭的記述。有一天晚上,沈復和芸娘到滄浪亭遊玩,他們花了一點小錢搞定了門衛,帶著一家老小,在裡面獨享了一個美妙的夜晚。其實,這一段是特別打動人的。

中式園林美在哪?中國人的世界觀,都在這裡了



西方園林悅目,中國園林會心

童寯從小受西方教育,精通英文。1930年,他在美國完成學業後,還前往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很多國家考察過。

因此,他沒有單純地從中國的地域文化出發,而是將自己看過的法國園林、英國園林、伊斯蘭園林,與中國園林進行比較,以此表明東西方園林的差異,解釋什麼才是中國人的情趣。

其中一個典型案例在於,中國園林中,幾乎從來沒有修剪整齊的草坪、幾何圖形的花壇;而西方園林,卻一直在植物的外觀上下功夫。

中式園林美在哪?中國人的世界觀,都在這裡了


西方園林


中國園林不是大的開敞空間,而是有廊子有院子,園林裡的房子是主體,而花草卻不是。

園林裡的房子很隨意就算沒花沒草還能形成園林,那些學我們中國園林的日本園林可以證明這一點。

西方園林就不同了,樹木花草比建築的成分要大,建築都是宏偉孤立,樹木花草噴泉很難和建築配合儘管整體是對稱或軸線佈置。

中式園林美在哪?中國人的世界觀,都在這裡了


童寯有一段表述很有趣:“中國園林必不見有邊界分明、修剪齊整之草坪,因其僅對奶牛頗具誘惑,實難打動人類心智。”

即便是在純人工園林之間,也有著很大的區別。比如凡爾賽宮的樹木,是完全按照幾何造型進行修剪的;而英國園林,表現的則是風景如畫的景象。這種宏大的,壯麗的感覺,是通過視覺設計呈現出來的。

但中國的江南園林,它既不是完全的人工營造,也不是最小干預的自然。它更多地是以比較輕鬆的方式,超脫於這種對立語境,呈現出另外一種思考。

中式園林美在哪?中國人的世界觀,都在這裡了


童寯曾說,園林難以度量,意思也就是難以設計。一條小徑可以度量,但一條“弱徑”如何度量呢?

它不僅僅是指鋪路的材料,也在表達一種狀態和感覺,這是一種味道,更是一種情趣。

中式園林美在哪?中國人的世界觀,都在這裡了


揚州個園


中國園林,雖無林木亦可成園

簡單而言,園林是由兩個層面組成。一是人工部分,比如亭臺樓榭;而另外一個部分,就是自然因素,山水是自然因素,植物也是。但植物的狀態和生長情況,又是難以控制的。

童寯把堆疊假山列為園林中第一有難度的操作,另一個同樣難以度量的是植物。“這牆在哪裡結束?植物又從哪裡開始?”

中式園林美在哪?中國人的世界觀,都在這裡了


松江醉白池


童寯先生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中國園林,雖無林木亦可成園。 “中國園林中,建築如此賞心悅目,鮮活成趣,令人輕鬆愉悅,即便無有花卉樹木,依然成為園林。”如果把植物或山水遮住,那所剩下的建築形態,依然是美麗的。

事實上,中國園林裡的亭臺樓閣與植物、假山之間,形成了一種微妙的互動關係,它既不遵循西方的幾何原則,也不是完全的自由生長。重要的是,它要呈現出意境。

中式園林美在哪?中國人的世界觀,都在這裡了


比如拙政園裡有一個聽雨軒,名稱的來源是南唐時期的李中的一個詩句片段:“聽雨入秋竹,留僧覆舊棋。”

它描述的是這樣一個畫面:在一個深色夜晚,秋雨陰連,在一盞殘燈之下,園主把僧人朋友留了下來,兩個人津津有味地覆盤以前的一個棋局。這種畫面呈現出質感,就是人、建築、光影、植物之間相互觸動的情境。

隨著心境的變化,周圍的景色也會跟著不一樣起來。“樹木、花卉永遠不會成為園林之特徵,但卻具有相應地位,抑或極為突出。”

中式園林美在哪?中國人的世界觀,都在這裡了


中式園林美在哪?中國人的世界觀,都在這裡了


第一個認真學習中國園林的外國人叫Sir William Chambers,他在書中試圖說明中國園林的奧秘。

清乾隆時期來過中國,正值中國園林藝術鼎盛時期。最後結論是中國園林和西方園林都不錯,都是和自己的藝術、哲學和生活和諧統一的。

中式園林美在哪?中國人的世界觀,都在這裡了


東西園林之間的是the Alhambra of Granada。這裡的一系列院子很像中國園林裡的院子,可是花草水池都是歐洲式的幾何和軸線構圖。雖然非常對稱可是看不出西方園林的僵硬。

羅馬的園林乃歐洲美洲園林之祖,尤其是地勢和氣候所給與梯形格局和富饒的植被尤為精彩。花壇,大理石,階梯都形勢感極強,松柏莊嚴的排成行。所以說意大利的園林的這些特點確實成功的給人驚喜地印象。

進入Villa d’Este at Tivoli先是廊子和陰暗的大廳,然後突然間奇妙的景象映入眼簾。

中國園林也是如此,觀者不是一覽無餘而是片斷的驚喜接踵而至。羅馬房子的平臺雖也類似卻完全喪失了這些驚喜。

中式園林美在哪?中國人的世界觀,都在這裡了


中式園林美在哪?中國人的世界觀,都在這裡了


中國園林從不宏偉。園林藝術很親密人性精細,沒有宏偉的有些孤立的西方園林的感覺。即便是皇家園林也不失這種親密感。

然而凡爾賽只有在擁擠的禮拜日才不感到荒涼。

皇家和平民建築中的對稱在中國園林里根本就沒有,享受,才是園林的規則。


中式園林美在哪?中國人的世界觀,都在這裡了



中國園林不是給許多人設計的。

西方園林裡軸線和交叉路解決了人流的問題,在中國園林裡這根本就不是問題,因為人們不是想通過而是想遊憩。

長長的廊子,窄窄的洞門還有彎曲的部分都不是為人流設計的,階梯,小橋還有湖石都不是為了討好孩子的,它們是用來沉思和冥想的。

中式園林美在哪?中國人的世界觀,都在這裡了


中式園林美在哪?中國人的世界觀,都在這裡了


中式園林美在哪?中國人的世界觀,都在這裡了


儘管中國的園林藝術是精細的,但植物通常都沒有人工加工的痕跡。你找不到裁減的筆直的樹籬,也找不到幾何圖案的花叢。

歐洲景觀建築師對植物的濫用,中國建築師都給了園林裡的房子。

自然不經修飾,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沒有草坪。宏偉的柏樹的林蔭大道,黃楊的裁減成形,噴泉,所有這些都太折騰自然了。

儘管這樣,西方園林都沒有擺脫荒涼的景象。

中式園林美在哪?中國人的世界觀,都在這裡了


中式園林美在哪?中國人的世界觀,都在這裡了


中國造園的目的是陶醉與欣喜,基本上是智慧的藝術。

我們不想說參觀者最知道其中的奧秘。現實的煩惱不打擾他的身心,一旦他不想在園子裡他就生活在圖畫裡。

詩詞碑賦把他的想象帶走,迷人的景色使他好奇,每個元素就像應該出現在畫中的元素。

中國園林其實就是一個3D的國畫,和中國畫一樣是主觀表現的。

中國園林並不想嚇倒你,它讓你感到舒適與雜亂。

門一關,你會覺得剛從美夢中醒來。


中式園林美在哪?中國人的世界觀,都在這裡了



中式園林美在哪?中國人的世界觀,都在這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