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靠細節服務,讓餐廳月營業額提升了40萬?

市場環境永遠不變的就是“永遠在變”,而為了應對這些變化,讓自己的餐廳不被淘汰,餐廳的運營者們往往會絞盡腦汁、想盡辦法。

本文要介紹的一個案例,它的運營負責人沒有做任何宣傳推廣,僅僅只是做好了門店的細節服務,竟也讓月營業額提升了40萬,增長了50%。


我如何靠細節服務,讓餐廳月營業額提升了40萬?


紅餐(ID:hongcan18)記者記得,最初接觸小郭時,他還是一家老餐飲品牌門店的服務員,而今天他已經成了某家全國連鎖品牌的區域運營負責人。

通崗的人有這樣的優勢,因為自身有過體驗,所以更懂每個崗位的職責,更瞭解一線情況,更能體會每個員工的心理,做起內部運營管理也更遊刃有餘。

“我管理的品牌門店,很多都沒有太多宣傳預算,甚至沒有做過太多營銷活動,都是先從內部運營入手。”小郭曾被派到一家門店任職店長,當時很多人都認為這家店因為地理位置等原因,營業額能繼續保證每月80萬就很不錯了。

小郭上任後卻一路將其提升到了120萬,不僅保住了那家門店,也讓商業地產方對品牌刮目相看。

小郭認為,如果內部服務、管理細節做不到位,那麼營業額就很難真正提升上來。善於思考的他常說:“任何一家門店,在細節服務管理上都有很多工作可做。

1 別小瞧這些細節服務

紅餐(ID:hongcan18)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很多運營負責人包括小郭在內,他們對於門店的細節服務格外注重。比如:

細節1: 一屜小籠包後廚配一碟醋夠嗎?

分析:如果兩個食客共享,他們的身份是家人、戀人可以,但是如果兩人是同事朋友,這一碟醋他們怎麼用?這種時候就需要上兩碟醋,方便他們分別蘸用。


我如何靠細節服務,讓餐廳月營業額提升了40萬?


細節2: 食客起身或東張西望找人。

分析:食客叫服務員通常不會低著頭叫,而是會先找一下看到了再招呼。因此服務員是不是應該關注一下食客的舉動,發現有人張望時就能有意識的到跟前服務?

細節3: 門店今天不夠熱鬧。

分析:為什麼門店有時候氣氛很好,有時候顯得很冷清?這其實跟食客本身的進店數無關。運營人員發現某一個服務員在的時候,這個門店很熱鬧;但只要他休息,店內氣氛就很冷清。這是因為他不在的時候,其他服務員見食客進店,打招呼不熱情聲音也很小,會讓人覺得場子瞬間就冷下來了。


我如何靠細節服務,讓餐廳月營業額提升了40萬?


細節4: 有些區域全是人,有些區域一個客人沒有。

分析:這說明區域設置肯定有問題。發現落地窗邊是舒適區,而且又是舒適的圓桌擺放,很多人當然就更願意坐在這裡;這樣另一個非舒適區過去的顧客就很少,那個區域很昏暗,環境也比較開放不夠隱蔽。不妨把非舒適區的坐著比較擠的兩人位調整到舒適區,而坐起來較舒服寬鬆的圓桌椅調整到非舒適區,這樣就把整個區域帶動起來了。

細節5: 門店門口放置的優惠活動KT板。

分析:和銀行合作優惠的KT板參差不齊地擺在門口,食客進門感受不到門店的美觀整潔。門店的整潔度往往不需要多高大上的環境佈置,但一定要有標準化的規範。

細節6: 店內清潔用的抹布團成一團扔在一邊。

分析:店內人員在清理門店時,認為和食客無關的一些工作用品可以隨意擺放,但它也恰恰組成了門店一景。疊得平平整整會讓看的人感覺更舒服更有規矩。整體門店的美觀度整潔度就是靠這些細節提升的,只有這樣才能提升食客對這家店的好感。


我如何靠細節服務,讓餐廳月營業額提升了40萬?


細節7: 食客端的餐墊紙,和服務員端過來的盤子裡的餐墊紙,是否要有區別?

分析:比如食客拿的門店餐盤的餐墊紙永遠是新的,不能把反覆使用的餐墊紙給食客用。但服務員上的餐盤因為端上東西也會把餐盤拿走,那是否他們端的就不用放餐墊紙?另外食客拿的托盤等,材質是否要過硬,能保證上面放置幾樣東西也不會託不住?這些細節都要思考。

細節8: 上來一大碗湯麵,但很少有人能端起大碗吃。

分析:麵碗太大,食客不能端起碗喝湯等,有的門店在上這道菜品時會加上一個小碗和小勺,這讓食客也感到很貼心。

小郭認為,很多時候門店店長或服務員等並非做不到這些細節服務,而是很多餐企長期的工作模式、思維和工作方式被固化,需要重新激活。“保證一個餐企門店的正常流轉,就要調整兩方面,一個是環境,另一個是人員。

無論是家裡還是公司,“翻新”可以讓人心情愉悅,餐廳也如此。

小郭隔斷時間就會帶著員工把店內“翻騰翻騰”,目的是讓食客知道有人在打理。比如店內放置的哪怕是假花,也需要隔斷時間擦擦葉子,或者換個別的樣子擺放。而有些局部空間可以再利用,不至於慢慢被人遺忘。


我如何靠細節服務,讓餐廳月營業額提升了40萬?


小郭常和他的員工說,“我們如果沒有能力經常讓菜品發生變化,那就讓環境多發生變化。”

調整人員士氣也是小郭日常很重要的一項工作。首先是調整員工外形,儀容儀表、髮飾、工服等都要有精氣神;其次是講話,通過激發他們內心的渴望讓他們調整心態,努力去實現目標,更自信地面對食客做溝通。

這兩方面是小郭日常激活員工的必備方向。當然,不是所有人都像小郭這樣對各種服務細節瞭如指掌,也不是所有餐廳都有像小郭這樣的運營管理人員。

對於很多餐廳的很多員工來說,儘管他們有著很強烈的努力意願,卻並不知道該如何做,不知道如何去發掘那些可以改善的服務細節。

2 如何培養員工的細節服務能力?

很多時候我們一直做一件事,久而久之就會覺得“這件事是應該的”,就只有這樣做。但是當我們邁出門去,從第三個人的角度看待這件事就會完全不一樣了。

小郭常會約朋友在自己的門店吃飯,或是帶門店員工到別的優秀門店聚餐,目的都是從不同的視角看問題。他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養細節服務能力的方法:


我如何靠細節服務,讓餐廳月營業額提升了40萬?


1.多觀察

觀察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站在店裡看,很多時候只有坐下來吃飯,才會發現哪裡不對勁。另一個就是站在店外看,很多時候我們發現不了自己問題的時候,就要去找鏡子。

這個鏡子就是差不多品類、業態的門店,或是商圈內公認的做得好的門店。可以點都有的菜品做對比,可以看服務員都做了哪些服務,可以看上菜中每個產品搭配了哪些服務細節,比如多一種醬料或一個一次性手套等。

2.多交流

如果食客對產品或其他有不滿,那麼這正是店長接觸他們當面溝通的好機會,只有經過溝通,才能發現問題的根源。這種時候除了當時的簡單瞭解,可以加顧客微信,一方面經常跟顧客交流,另一方面朋友圈可以藉機宣傳自己的產品。

當然,跟門店員工的溝通也必不可少。服務員等直接接觸顧客,因此他們是最容易發現問題和顧客需求的點。當店長碰到問題時,可以把這些問題拋給上層領導或下面的員工,一個人的認知終究有限,有時候要學會拉下面子群策群力。

小郭總結,“有時候尤其是領導層,會把一些問題屏蔽掉,因為他擔心問完之後讓人覺得沒水準;而下面的員工,則擔心想法不被採納。這時候就要學會交流,充分尊重每個人的想法,讓大家都參與進來,哪怕最後不採納,或者被質疑,也要學會解釋和溝通。”


我如何靠細節服務,讓餐廳月營業額提升了40萬?


3.多分析

管理的同時不能光學會去管,還要去理,看問題出在哪裡,到底什麼原因。

做店長的時候,小郭每做一個工作都會思考很多東西。比如他上餐時會想,我為什麼上這道產品時要拿一碟調料?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上這道菜時不用再拿調料?其實多分析的重點在於,不停地問自己問題,根據一個線索,一點點做推理,最終一定會發現問題的根源。

小郭發現,“門店的細節服務無非就是換位思考的問題 。好多時候人們做服務時,只停留在了服務層面,卻不能換位思考。而我們恰恰缺少這種思維模式。

總結

微觀抓細節,比如服務細節、環境氛圍等;宏觀抓大方向,比如營業額等。小郭對員工有一條要求,如果宏觀可以保證營業額不掉,可以不做微觀工作;但是如果宏觀達不到,就必須做一些微觀調整。

人們總會說大環境不好了,所以生意差了。但其實只要持續在做事,持續給門店帶去改變,結果就一定會有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