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周可能隴縣河北南溝下鄉回憶:我們南溝小組的棉花試驗田

我們插隊落戶的隴縣河北公社,由於地理環境、自然條件的限制,不種植棉花。南溝村的氣候條件比其他村子無霜期更短、低溫期更長,這都不宜於棉花的種植。能不能選擇適宜在低溫環境下生長、且生長期短的棉花品種試種呢?我們南溝小組決定向隊上申請一塊“試驗田”試種棉花。

萬事開頭難。郭隊長聽了我們的想法,擔心社員們有意見,祖祖輩輩沒有種過棉花,能成嗎?種不成那不是把地糟蹋了嗎?再說你們知識青年也沒有種過棉花……各種疑問真是一籮筐!

試一試,不試怎麼知道成不成呢!我們繼續努力,提出不要隊上的好地,要一塊小面積的地先試一試……也許是我們的決心感動了隊幹部;也許是他們把那一塊位於關門河邊的地沒當一回事;隊上給了我們一塊三角地做“試驗田”種植棉花——這是1969年底的事。

知情周可能隴縣河北南溝下鄉回憶:我們南溝小組的棉花試驗田

(南溝小組1971年春合影)

為了做好種植棉花試驗田的準備工作,我們由啟文聯繫棉種、大家尋找植棉經驗資料、整理“三角地”棉田……我特意給伯父去信請教植棉注意事項。我們個個摩拳擦掌,決心用自己的知識、熱情,智慧為建設新農村貢獻力量。

啟文與科研機構聯繫,結合我們南溝的實際情況,採用了生長期短、耐低溫的棉種;我們用曬種、溫水浸種、草木灰拌種對棉種進行了處理,以防治病蟲害、催芽生長。“棗發芽,種棉花”,四月陽春我們在深耕過的“三角地”,相機足墒下種。小小的一塊棉花試驗田,成了我們的“牽掛”。

知情周可能隴縣河北南溝下鄉回憶:我們南溝小組的棉花試驗田
知情周可能隴縣河北南溝下鄉回憶:我們南溝小組的棉花試驗田

(伯父1970.4.20 給我的來信)

我的伯父,在1970年4月20日的來信中,告訴我:“你談到棉花播種,選陽坡地、多上糞、都很好,就是播種期要注意向當地農民調查後再決定,如沒經驗,沒把握,可做不同播期試驗。“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一切經過試驗”;這是必須遵守的。如已播種,就加強管理,盡力同可能的災害(如降溫死苗等)鬥爭,在鬥爭中,自然會學到經驗的。”

1970年,春夏期間的雨水多;後來又出現蟲害;這些對農作物的生長都是不利因素。我們小組的同學們,在參加隊裡大田耕種、管理的同時,加強對棉花試驗田的耕作、管理。打頂尖、打圍尖、打杈、施肥、聚壟……到八月中旬,試驗田裡的棉株已結桃了。我在給父親的去信中彙報了棉花試驗田的情況。

知情周可能隴縣河北南溝下鄉回憶:我們南溝小組的棉花試驗田

(1970年8月23日我給父親的去信)

我在去信中寫道:“我們搞的實驗田,也有一些成績,棉花已結桃,儘管桃小,但已從實踐證明,我們南溝是可以種棉花的,為明年的植棉奠定了基礎,闖出了一條路。”

遺憾的是:1970年的春夏多雨,導致我們試驗田裡的棉株現蕾晚,加上試驗田地塊位置日照時間短,影響棉株生長,當早霜到了之後,棉桃難以成熟……

知情周可能隴縣河北南溝下鄉回憶:我們南溝小組的棉花試驗田

我們小組同學們為試種棉花付出的努力,老隊長、郭隊長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當我們再次提出換一塊地試種棉花時,隊上在村子東邊給我們定出了一片陽坡地。農時不等人,我們加緊多方面的準備工作。這是1970年底的事。此時,1970年8月下旬,第一次招工,我們已送走了赴寶雞橋樑廠的四位同學:王英英、張朝亮、孫杰、牛先鵬。

1971年春,又到種棉時。啟文為我們帶來了當時生長期最短的棉花品種—KK1543;曬種、浸種催芽、草木灰拌種……一步步認真操作,從播種到出苗;從移栽補苗到定苗;從春到夏……天道酬勤,試驗田裡的棉株現蕾了、長勢喜人……

知情周可能隴縣河北南溝下鄉回憶:我們南溝小組的棉花試驗田

(1971.8.孫朋伸等同學在棉花試驗田)

1970年、1971年連續在南溝試種棉花的兩年裡,我們南溝小組的同學們用自己的知識、勞動,智慧親身體驗了種植棉花的過程;體味了在農村開展科學種植的不易;深深感受到了“實踐出真知”,必須在持之以恆的努力下才能實現!

知情周可能隴縣河北南溝下鄉回憶:我們南溝小組的棉花試驗田

我們南溝小組的同學們不會忘記,是南溝隊給予試種棉花大力支持,給我們劃了地,從勞力、肥料、工具等方面優先安排,為我們試種棉花提供了條件。我們南溝小組的同學們更不會忘記,在我們第一年試種“失利”時,是南溝隊給予我們新的機會,給我們試種棉花提供了更好的條件。——這是我們種植棉花試驗田的物質基礎、精神支撐!

知情周可能隴縣河北南溝下鄉回憶:我們南溝小組的棉花試驗田

(1971年8月我在棉花試驗田留影)

1971年九月——十月,由於招工,我們南溝小組的全體同學們告別了南溝村,赴新的崗位開始了人生的新曆程。試驗田裡的棉花後期管理,是隊上安排其他人完成的。1972年春我曾回南溝村,隊裡保管張忠仁特意打開隊裡保管室,讓我看了裝在一個化肥編織袋中的棉花……看到那依然雪白的棉花,我腦海中掠過了在南溝與同學們近三年的一個個勞動生活畫面:掰玉米、收麥、架梨、打核桃、修水庫、種棉花……我的眼眶裡湧出了熱淚。

周可能 2018. 8. 3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