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氣數已盡”,洪秀全手握一把好牌,為什麼就打輸了呢?

在講述本書的主人公和他的那些事情前,我們先講一個不相干卻又相干的故事。

時間退回到崇禎十四年(1641年),這一年,李自成率領大軍突然進攻洛陽城,洛陽守軍開城投降,福王朱常洵被活捉,被起義軍殺掉了。

福王被殺的消息傳到京城後,崇禎皇帝大吃一驚,隨後昏厥了過去。他被嚇病了,再也無法上朝了。

清朝“氣數已盡”,洪秀全手握一把好牌,為什麼就打輸了呢?

崇禎

一個月後,崇禎拖著重病來上朝,他對群臣哭道:“這些年來,國家一直多災多難,外有清軍屢次進犯,內有農民起義軍造反,已經嚴重危害大明王朝的統治了。朕治理國家多年,自認為不是一個昏君,也絕不是一個懶君,但為何天災不斷?為什麼上天要這麼對朕呢?朕到底怎麼幹,才能治理好這個國家呢?”說完,崇禎忍不住哭了起來。

看見皇帝如此傷心,群臣就開始安慰。最終,大家達成了一個共識:“國家變成這樣,不是皇帝的問題,是天命出現了問題。如今的大明王朝,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了。”

這四個字就是——氣數已盡。沒錯,大明王朝之所以滅亡,就是死在了這四個字上。要知道,這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有期限的。只是,有些你看得見,有些你看不見。比如說,食品都有使用年限,保質期三個月,你非半年後再吃,只能拉肚子、住醫院。

清朝“氣數已盡”,洪秀全手握一把好牌,為什麼就打輸了呢?

食品的年限,能夠看見;王朝的年限,卻看不見。

明王朝就是這樣,從朱元璋建國那一刻起,所有人都知道,這個“公司”早晚得破產,只不過,沒有人知道它什麼時候破產。結果,開了276後,傳到崇禎這一代,終於氣數已盡、宣佈破產。

可見,因為“氣數已盡”,所以不管崇禎怎麼努力,怎麼奮鬥,他也無法改變這個事實,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明朝破產,成為一個亡國之君。

氣數已盡,是明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真是這樣嗎?一個詞形容:否。要知道,在本書中,您會驚訝地看見,清朝此時此刻的處境,要比明朝困難得多。明朝處境再困難,也沒有讓清軍攻陷北京城。而清朝的處境是,八國聯軍攻陷了紫禁城,理論上讓這個國家滅亡了。明朝處境再困難,李自成也沒有成氣候。而清朝的處境是,本書的主人公洪秀全佔據了半壁江山,他成為了半個中國的皇帝,而且佔據的地方,都是富饒之地。

清朝“氣數已盡”,洪秀全手握一把好牌,為什麼就打輸了呢?

洪秀全

可見,比明朝的處境困難得多,為什麼清朝沒有“氣數已盡”?反而“氣數已盡”的,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國呢?

這,是一個什麼道理?

其實,這個原因很簡單,興亡誰人定,勝敗豈無憑。其實,興亡一直由人定,勝敗豈能說無憑。

是握有一手超級好牌的洪秀全,把這把牌打輸了,怨得了誰?

那麼,他是怎麼“打輸”的呢?

翻看這本書,就能知道這個答案。

本文節選自《兇猛的書生:洪秀全》序言,京東4.2折搶購,噹噹滿100減4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