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正言不順的“金融服務費”為何收了這麼久?

西安奔馳女車主維權事件持續發酵。漏油奔馳車不僅質量有問題,購車收費過程中也藏貓兒膩。記者獲悉,這位車主被收取的金融服務費,在多家4S店都普遍存在,成為補充經銷商賣車收益的重要收費項目。但根據陝西省消協的最新表態,4S店的金融服務費涉嫌違規,在不明示車主的情況下收取屬於巧立名目亂收費。(4月16日《北京日報》)

西安奔馳女車主坐在引擎蓋上的哭訴觸動了很多人,也讓我們感到了世界的荒誕。走正常的投訴渠道,沒什麼人搭理她;和北京奔馳聯繫不上;打12315,沒人接電話。窮盡辦法之後,她選擇了“鬧”,結果引起關注,之前一直不出現的人也都出現了。有能力正常全款買車,在4S店被銷售人員循循善誘最終放棄;而不正常的金融服務費卻作為行業潛規則存在多年。正常變得不正常,不合理變得合理,模糊了是非界限,損害了社會秩序,也讓每個普通消費者寸步難行。

其實,在以往的消費者權益糾紛中,金融服務費一直是投訴的重點。今年3·15期間,合肥市場監督管理局發佈的2018年度消費維權典型案例中,4S店“違規收取金融服務費”位列榜首。透過金融服務費的種種疑點,也讓人看到汽車銷售行業“水很深”。

一是收費不合理。所謂的金融服務費就是車主貸款時收的服務費。而根據《汽車銷售管理辦法》,汽車明碼標價外不能加價,不能收取額外費用,在這種情況下收金融服務費是沒有任何依據的。而且,這項收費缺少明確統一的標準,一些4S店甚至收到了貸款金額的4%左右。二是涉嫌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為了誘導消費者貸款,營造貸款購車比全款購車更優惠的假象,4S店往往不提前告知相關收費。比如奔馳女車主是在交完首付之後才知道有這筆費用,這本身就涉嫌欺詐,而且服務費流向微信個人賬戶,沒有開票,也明顯違背了稅務規定。

奇怪的是,不合理的金融服務費為什麼一直存在?說白了還是利益作祟。在貸款購車業務中,4S店會與銀行合作,根據協議,銀行一般會讓出部分利息收入,4S店已經拿到了居間服務費,回頭又向消費者索取金融服務費,等於吃了銀行又吃顧客,賺得盆滿缽滿。而根據媒體報道,這個費用收取了之後,會給銷售人員提成,一般高達50%,低一點也有10%。這就難怪銷售人員會不遺餘力勸導消費者貸款購車了。

名不正言不順的金融服務費能長期存在,也說明監管部門的工作仍存在疏漏。當市場規範淪為“稻草人”,當侵權行為的違規成本偏低甚至是零成本時,商家就難免鋌而走險,突破法律邊界。這件事中,若不是女車主哭訴維權,恐怕很難引起關注。一直以來,金融服務費就是在消費者的隱忍下潛滋暗長。難怪有網友調侃,“金融服務費”這五個字一出來,全國4S店心裡都要一顫!奔馳女車主是“憑一己之力揭開了整個行業的黑幕”。

法治社會,如果消費者個體只能哭訴維權,這是一種悲哀;如果市場亂象只能由消費者發現,這是一種失範。現在,行業黑幕已經揭開,相關監管部門就應沿著金融服務費查下去,重拳整治並徹底肅清汽車銷售行業各種亂收費。只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嚴格規範4S店的銷售行為,切實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我們的消費者才能更有尊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網友 馬璐)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徵稿啟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