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让人幸福

在生活中,我们都迫使自己坚持过一些事情,比如学习某项新的技能,按照某种指导进行行为方式的改变。

我们告诉自己应该坚持,应该努力,如果坚持下去了,等我们实现了目标就会怎样怎样。

“放弃”让人幸福

然而最终的结果呢,往往是放弃,我们放弃了学习英语,放弃了健身,放弃了健康的饮食习惯,更有甚者,我们从此以为自己没有这种坚韧的优良品质,凡是需要坚持的事情我们都干不好,甚至放弃了开始。究竟原因为何?

我们的大脑在进化的过程中,发展出了这种极高的效率导向的行为逻辑。当我们无法看到所进行的事情的结果的时候,大脑本能地告诉自己,这种行为是没有价值的,没有意义,得不到结果,所以应该放弃去做其他的事情

这种本能是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下来的一种下意识的反应,是我们在与外界自然交互中,为了将基因延续所得到的一种妥协的结果。
“放弃”让人幸福

在这种基因的形成和强化的人类的进程中,人类祖先所面临的挑战,需要复杂的技能较少,而更多的是找到适宜的生活环境。这里干旱了,就迁徙到其他的地方。这个动物太强大了,打不过,就去找其他好欺负的动物。

“坚持”与老虎搏斗,最终可能丢掉了性命,丢掉了将自己基因延续的机会。

而当文明发展至今,外界的环境已经有了完全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的时间却不足以改变我们的底层的基因。

于是,这种矛盾就出现了,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就是这种所谓的无法坚持,更容易放弃

打破本能是如此的艰难,只有很少的人能做到这一点,不管是因为基因中的偶发变异还是他们掌握了坚持的秘诀

所以我们才会那么艳羡历史上的伟大的人物,他们的伟大的事迹激励着我们,而我们却很难依照他们的方向前进。

“放弃”让人幸福

如何打破这种藩篱,使得自己可以快意地生活在这个时代呢?

换个思路,我们不再纠结于和自己的本能抗衡,用一种本能去化解另一种本能。

用喜欢去化解坚持

“放弃”让人幸福

追求快乐是人类的另一种基本驱动力。大脑通过分泌不同的化学物质来奖励或者惩罚(大脑认为的)正确的或者是错误的事情。

大脑奖励运动,于是在运动中,人类会分泌多巴胺,这种激素会使人产生愉悦感,于是就成为了我们行事的驱动力。

根据这个理念,我们将可以导致自己快乐生活的事件融入生活中,去做事情,而不是仅仅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做事情。要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建立自己的快乐机制

“放弃”让人幸福

去体会,去建立自己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的感受,让自己爱上这些事情,而不是通过意志力或者所谓的坚持去完成这些事情

意志力或者坚韧的性格特点或许是某些人天生而来的基因特质,但是做喜欢做的事情却是每个人的性格特质的一部分。

将需要做的事情转化为爱做的事情,是一个简单的方式。比如跑步,在跑步的过程中,我加入了很多自己喜欢的元素在里面。

比如,在跑步的过程中,身体会分泌多巴胺,而这是我们身体生理的基本调节元素。身体通过分泌这些化学物质来奖励我们喜欢的事情。

“放弃”让人幸福

跑完后,那种大汗淋漓的畅快感,带来了一种类似压力释放后的轻松与愉快的感觉;

跑步时,道路在面前展开,四维是一片沉寂,运动带来的血液循环加速给大脑带来的更多地氧气和营养物质,此时,大脑的效率更为提高,思考,或者更多平时意想不到的点子会不停的冒出来,感觉好极了;

冬天的早晨,出门,那种寒冽的空气吹到脸上,透心的凉爽,让人清醒,甚至让人萎缩,而稍微驱动一下自己,让自己跑起来,那种战胜自己的感觉,带来了强大的自我认知,这种满足感,能让自己为自己而微笑;

“放弃”让人幸福

突破了速度或者距离的极限,一次次突破了自我限制,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了成绩,这也是一种自我提高和不断进步的感觉,一方面满足了及时反馈的需求,另一方面为了健康的身体奠定基础;

出差,带着跑鞋,一天的忙碌之后,这是一种有效的放松方式;如果有同事一起那更是一种娱乐,一边跑步,一边聊天,让人沉浸,让大脑得到充分的放松甚至有充满电的感觉。

。。。。。。

想到这些,你能阻止自己换上跑鞋,夺门而去吗?

“放弃”让人幸福

将自己喜欢的感觉建立在要长期完成的事情上,这是一种构建意义的过程。

而所有的这些意义,需要自己去赋予,去建立,基于自己的生活体验而自己量身打造,如此以来,它才坚不可摧,又无比的匹配合适。

用心流去提高能力

在逐渐行动的过程中,你会建立自己新的能力体系。原本感觉困难的事情越来越简单,目标也会越来越高。此时,我们需要在自己的能力和目标之间建立一种和谐与相互促进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目标和能力的匹配,且稍高于能力一点

“放弃”让人幸福

过低的目标要求会让自己陷入困倦,不断地重复行为无法带来积极的体验,让人麻木让人无聊。最终,要么放弃要么毁灭自己活跃的内心;
较高的目标,远远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让人沮丧,自我怀疑,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无法实现自己的渴望,这种无力感也是一种摧毁自己的“有效”手段。

看不到未来,看不到积极反馈是我们高效率的大脑所不能容许的。而此时,我们的大脑给我们的最直接的指令就是:放弃,去干其他更有效率的事情

而,我们从小到大接受了那么多的关于坚持,关于忍耐,关于毅力的美好的故事,于是,矛盾出现了,难以调和。于是我们在这种扭曲之下迷失,怀疑,颓废,一次次放弃了自己。

“放弃”让人幸福

所以,在行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方式方法。将目标建立在自己能力的基础之上一点的位置。达到,再调整目标,再达到,再调整。

还用刚才跑步为例,刚开始,自己的跑步配速在7分左右,然后自己将目标定在6分40秒,买了几本介绍跑步的书,看了一些介绍的视频,于是开始操练。锻炼核心肌群,每周提升跑步里程的10%,调整跑步姿势。。。,一个月后,已经可以稳定在6分40秒了。

下一步,6分半,同样的方法,一点一点地提高。

再下一步,6分20,6分10,慢慢的,现在可以基本稳定在了一小时10公里。

在这里,有一个最近非常流行的概念:心流,英文为flow。这个概念描述的是一种行为时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们会将注意力完全的集中在当下所进行的事情上,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时间。

就是那种我们之前所说的

废寝忘食的感受。

“放弃”让人幸福

有研究表明,这种投入感和人们对于幸福的自我认知是正相关的。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越是可以体会这种投入感,越是可以体会到幸福。

我们的神经系统极为精巧、复杂和高效。做个粗略的比喻,就像我们的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用于处理我们日常机体正常运作的神经系统就像电脑的windows底层的程序,我们都知道有,且在运作,但是我们都感受不到。

“放弃”让人幸福

这些底层的神经系统控制着我们的肉体的正常运转,比如心跳,体温,呼吸,饥饿感等等等等。

用于思考或者记忆等的高级思维处理的是我们大脑后期发展起来的大脑皮层组织,就像是电脑中为了实现某个功能所安装的其他软件。

需要进行文字等处理的时候,就安装word,需要进行数字表格处理就安装excel,需要安全防护就装个杀毒软件什么的。

“放弃”让人幸福

有时候,底层的神经系统需要将一些信息反馈给上层的大脑皮层进行处理。比如,当我们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我们就能感受到心跳,呼吸;当需要食物的时候就会感受到饥饿的感觉。这种感受,需要上层的大脑皮层进行下层神经系统的处理。

当我们进入心流状态的时候,我们完全调用了上层的大脑皮层,底层控制身体机能的神经系统反馈给大脑皮层的信息都没有能力去处理。底层的神经系统感受到了饿,但是此时大脑皮层的在个人能力范围内的运算能力都被当下的事件所占用,这些饿得原始信息无法被处理,无法被直觉所感受。

“放弃”让人幸福

就像感冒的时候,鼻子堵塞,别人都在说,咦,什么气味这么难闻,而你却一点都闻不到。

提出这个理论的匈牙利心理学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在经过8000多人的访问研究后,得出了进入心流(flow)状态的方法:

假如我们能够知道这个固定的点在哪里,我们就能大致预测出你何时会走进“流动”的状态,那就是:挑战大于平均值技能熟练程度也大于平均值的时候。
“放弃”让人幸福

换句话说,就是当自己当前从事的工作,目标与能力相匹配、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时候,人们更容易进入心流的状态。

而这种心流的状态,一方面刺激了我们能力的提升,追求更高的目标;另一方面,使得我们沉浸在当下,体会了更多的幸福感。

当我们放弃坚持后,用喜欢和心流重新给自己的生活构建坚实的构架,在目标、能力和快乐之间建立一种平衡的生活状态。这种平衡,不就是幸福吗?


“放弃”让人幸福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