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垃圾分類“虎哥”模式有哪些可取之處?

2019-04-16 16:5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評論員 逯海濤

时评|垃圾分类“虎哥”模式有哪些可取之处?

虎哥倉儲車間

去年下半年開始,杭州餘杭區探索由專業回收公司虎哥上門收幹垃圾模式,效果不錯,餘杭區也首次達到了杭州的垃圾控量指標。

2000年開始,原國家建設部就下發《關於公佈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的通知》,確定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8個城市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十多年過去了,各個城市垃圾分類的實施效果卻並不理想,多多少少存在著公眾參與分類意識薄弱,一些居民區垃圾分類設施形同虛設,基本上還是“混合傾倒、混合清運、混合堆放、混合處理”的狀況。一面是“垃圾分類”難以真正落地,另一面是垃圾圍城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很多城市正處於這樣的尷尬境地。

虎哥模式的可取之處在哪裡?用一句話簡單概括就是“幹垃圾虎哥上門收,溼垃圾居民下樓投”,這相當於先由居民把回收利用價值較低的廚餘垃圾分揀出來,其他的全部由回收公司接手。133名專業分揀“虎哥”在7條流水線上作業,先要將垃圾分為玻璃、金屬、塑料、廢紙等六個一級品類,再進一步細分為40多個二級品類,作為再生原料進行資源化利用。處理這些五花八門的幹垃圾,最核心的環節“分揀”由專業的回收公司來進行,既免了居民的麻煩,也大大提高了分類的精確程度。

虎哥模式在餘杭區推行還不到一年時間,盈利模式以及能否長期運轉還有待檢驗,是否適合大面積推廣也需要論證,但是起碼這種模式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破題的角度。垃圾分類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分類收集、垃圾分揀、分類利用和處置等多個方面,需要各個環節的有機銜接和相互配合,任何一個環節的缺失或不當都會導致整個系統的失敗。而作為產生垃圾的源頭,居民如果看不到分類的好處,也看不到不分類的壞處,僅僅靠鼓勵、倡導和宣傳很難說服居民去將垃圾分類。居民參與度不高,操作繁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更多地讓社會力量參與進來,讓專業回收公司參與進來,理順整個分揀流程,用物質獎勵激勵居民,比只靠政府、社區來推動和宣傳,可能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

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但是利用好這些資源、最大程度減輕對環境的破壞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國內將近20年的推行,但是仍然阻力重重的現狀也印證了這一點。儘管很難,但是這項工作也必須要繼續做下去。推行垃圾分類制度本質上是推行社會治理方式的轉變,需要全社會各主體共同承擔責任、共同履行義務。在這個過程中,政府要發揮主體責任的作用,同時也要推動和引導全社會共同參與垃圾分類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