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重新认识巴黎圣母院,我从仓库里找出了2002年出版的这本绝版书……

一觉起来,似乎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巴黎圣母院,因为它失火了。这个曾经躲过了战争的艺术建筑,还是没能躲过一场大火。

巴黎圣母院为何会引起全球关注,是因为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让我们对它耳熟能详,还是因为其真正的文化、艺术价值让我们对其关注?

为了重新认识巴黎圣母院,我们想要在各种有关它的书籍、文献里去更多地了解它,直到我们从仓库里找到了这本2002年出版的绝版书《巴黎散记》,并发现了它的作者是柳鸣九。

为了重新认识巴黎圣母院,我从仓库里找出了2002年出版的这本绝版书……

图为《巴黎散记》版权页,该书出版时间为2002年04月

柳鸣九这个名字或许对于喜爱法国文学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其作品有《法国文学史》《走进雨果》,还翻译过《雨果文学论文选》《法国短篇小说选》《法国散文选》《莫泊桑精选集》等。他还在2018年荣获了中国翻译界最高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这位对法语拥有如此高造诣的翻译大家,想必对法国巴黎也会拥有不同于一般人的体验,那么对于巴黎圣母院呢?在他的眼中巴黎圣母院是一个日常的场所还是不得不去的旅游胜地?那就跟着他的文字去到巴黎圣母院散步去吧,柳老先生会像导游一样,详细说出每一个对其巴黎圣母院有着重要意义的事件,也会如一个当地人一般将圣母院的日常娓娓道来。你不仅能从中读懂圣母院对于巴黎人的意义,或许还能再听一次加西莫多的敲钟声。

为了重新认识巴黎圣母院,我从仓库里找出了2002年出版的这本绝版书……

在巴黎圣母院

选自《巴黎散记》

出版时间:2002年04月

柳鸣九丨文

01

请你不要相信明信片上的巴黎圣母院

为了重新认识巴黎圣母院,我从仓库里找出了2002年出版的这本绝版书……

在巴黎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地这样度过我的一天:先是在圣米歇尔广场上的吉贝尔书店的三层楼里流连大半个上午;然后,沿塞纳河而行,在河岸旁的一家餐馆里吃一顿午饭;饭后,漫步在河畔一个接着一个的旧书摊前,这里琳琅满目的旧书和画片,总叫人情不自禁要为它们破费,结果,我总是提着旧书商给我的塑料包,跨过塞纳河桥,来到与旧书摊隔河相望的”巴黎圣母院"。

巴黎10月的阳光还使人有点燥热,我总在圣母院前的广场左侧树阴下找一张椅子坐下休息,慢慢呷完一小罐橘子汁,仔细审视巴黎圣母院这奇妙的建筑物,观看广场上的情景,思绪随着这一切漫无目的地飘荡。我觉得,此时此地此种方式,似乎最适于体味巴黎的古意。

如果说吉贝尔书店和旧书摊展现出了法兰西文化源远流长的图景的话,那么,眼前这幢建筑本身就是法兰西历史的实物,甚至可以说,就是法兰西历史的象征。

请你不要相信《巴黎四日游》之类导游书和百科全书之类工具书上的彩色照片,也请你不要相信那美丽的明信片,巴黎圣母院的色彩实际上远不如它们所表现的那样鲜艳,光亮。它起初一定光辉夺目,用乳黄色的砖石砌成,衬映着绿色的树丛,该是一幅多么美的图画!可是,在它身旁的塞纳河水不断流走了历史的过程里,它那身衣袍也退了颜色,时间、风雨、灰尘......又在原来的乳黄色之上蒙上了一层灰黑,于是,我所看到的是:它又旧又暗地站在那里,像一个满脸积垢的老人在为时间作证。

为了重新认识巴黎圣母院,我从仓库里找出了2002年出版的这本绝版书……

的确是古老的象征,它奠基于法兰西最古老的土地——法兰西岛。这是塞纳河上的一个岛屿,最初的巴黎就是起源于此,因此,此岛又被称为“城区”。塞纳河原是围绕这“城区”的“第一道城壕”,塞纳河的堤岸就是它的“第一道城墙”。巴黎圣母院位于这个岛的后端,从鸟瞰图上可以看到,法兰西岛的尾巴伸在塞纳河里,微向右偏,就像一只大船歪斜的后舵。

二十个世纪以来,巴黎圣母院的这块地方就是人们向神祈求祷告的场所,这似乎是法兰西一块永恒的圣地,人们就在这里寄托自己的信仰,向神提出自己的请求,在神的面前寻求灵魂的平静,虽然,神的名字、神的形象以及神的箴言,由于人世的变化,在这里也经历了“沧海桑田”。

02

早先巴黎人并不把巴黎圣母院当做一回事

为了重新认识巴黎圣母院,我从仓库里找出了2002年出版的这本绝版书……

古代法兰西这块土地原称高卢,直到公元2世纪末奴隶制的罗马帝国人侵,它还处于氏族公社解体的阶段,在此之前的法兰西岛,也许还是一个荒芜不毛、人迹不到的地方,这块土地的“灵性”,还沉睡在初开的混沌里。

罗马人带来了奴隶制也带来了他们的多神教。从公元前1世纪古法兰西大地上开始有了奴隶制文化起,最早的巴黎人就开始在圣母院这块地方向“全能的",“至高无上的“、“众神之父和万人之王”朱庇特供献祭品。他们在这里请示过阿波罗的神谕?他们在这里祈求过司农神沙特恩赐给丰收?他们每当新年开始的那天就向代表看“善始善终”的雅努斯祷告,以求获得好运?

从公元4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时起,古老的巴黎人在这里膜拜的对象有了变化,上帝、耶稣基督取代了朱庇特,人们在这里祈祷,在这里仰望着缥缈的天堂,在这里怀着对地狱的恐惧表示忏悔。

早先,这里也许只是一块并无任何建筑或陈设的圣地,也许曾经有过简单地用几块石头砌起的祭坛?也许曾经有过小小的神庙?也许有人曾在这里竖起了最早一个耶稣受难的十字架?可以确定的是:从8世纪起,这里总算有了两个供奉圣母玛利亚与圣安德勒的教堂;直到1163年,现存的巴黎圣母院这一座庞大的建筑,才开始在这里奠定了自己的第一块基石。

它的建成,首先应该归功那些来自民间的人物。莫里斯·德·絮利,他是一个穷苦的伐木女工的儿子,1159年被任命为巴黎教堂的司铎,次年又被任命为巴黎主教,任职达三十六年之久,是他,决定要在法国的京城修建一座奇美的教堂。其次,应该称颂让·德·谢尔与皮埃尔·德·蒙特叶这两位建筑师的杰出才能,他们绘制了蓝图并领导了第一期的工程。还不要忘记了巴黎的石匠、铁匠、细木工、雕刻师、玻璃工以及千百劳动者,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人了巴黎圣母院的建筑。圣母院于1345年最后完成了原定的设计方案,基本落成,整个工程历时近二百年之久。

03

真正的巴黎圣母院跟雨果眼中的不太一样

为了重新认识巴黎圣母院,我从仓库里找出了2002年出版的这本绝版书……

这个带着神性的殿堂,这个散发着来世和彼岸世界气息的处所,只不过是人类的作品,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而反过来,它又是人类历史的见证者。早在全部竣工之前,它就成为了法国宗教、政治和民众生活中重大事件和典礼仪式扮演的场所:

1248年,法王路易九世扬起十字军的旌旗,从这里出发进攻埃及,这是西欧封建主对中东的第七次十字军掠夺,巴黎圣母院当能看见这位以“德行”、“廉洁”著称而被称为“圣路易”的国王的贪婪与凶恶。

1302年,菲利普四世为了谋求全国一致对抗教皇,在这里召集了有市民参加的“总议会”,这实际上是法国历史上有记录可杏的第一次三级会议,它标志着资产阶级市民进人了政治生活。

1430年,这时的巴黎圣母院已经最后落成,蔚为壮观,但法国却在“百年战争”中节节失利,整个北部已被英军占领。巴黎在英国人手里已经十五年了,英国国王,刚满十个月的婴儿亨利六世被宣布为法王的加冕典礼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圣母院第一次蒙受了法兰西民族的屈辱。

1455年,“百年战争”中的民族女英雄贞德的昭雪仪式在这里举行,这时,“百年战争”已在两年前以法国的胜利而结束,农家女贞德曾在对英作战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落在英军手里后被交付教会法庭审判,最后被诬为“女巫”,在卢昂广场受火刑而死。巴黎圣母院里的昭雪仪式,终于洗刷了法兰西民族的耻辱。

1594年,亨利四世在沙脱尔教堂举行加冕典礼后进人巴黎,成为法国国王,来到巴黎圣母院感恩。他总算结束了历时数十年的宗教战争,重振王权,为以后封建王朝的鼎盛打下了一个基础。

1654年6月,路易十四加冕大典在这里隆重举行,巴黎圣母院看到一个“太阳王的朝代”即将开始,在这个时期,封建专制王朝将发展到历史上空前绝后的顶峰。

1774年,巴黎圣母院又举行路易十六的加冕典礼,圣母并没有祝福这位国王,十五年后,法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十九年后,他在革命高潮中被推上了断头台。

1789年7月15日,国民议会和巴黎市政府来到巴黎圣母院欢庆前一天巴黎民众攻陷巴士底狱,这象征着封建专制政体被彻底推翻,一个新的资产阶级统治时期的来到。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这里加冕称帝,其典礼之豪华、规模之巨大皆前所未有,巴黎圣母院看到了那著名的惊人的ー幕:拿破仑不是像历代国王一样让教皇加冕,而是自己用手把冠冕拿过来戴在自己的头上.....

为了重新认识巴黎圣母院,我从仓库里找出了2002年出版的这本绝版书……

1918年,巴黎人在这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的胜利而向圣母感恩。

1945年,巴黎人在这里欢庆粉碎了法西斯德国的胜利。1970年和1974年相继在这里举行了戴高乐将军、蓬皮杜总统的追思弥撒......

有史以来,在这里举行过的仪式、典礼远远不止这些,巴黎圣母院亲眼看见了法兰西几乎全部历史的发展,它的台阶上印着漫长的九个世纪历史发展的足迹,它的祭坛上记录了法兰西历史的“要目”,甚至详尽的篇章。

当然,还有“爱斯梅哈尔达”与“敲钟人加西莫多”的历史,只不过,那是雨果的艺术构思,巴黎圣母院并没有见过这一出中世纪的悲剧。然而,这悲剧故事是写得那么动人,以至来这里的游客都不自禁地想寻找哪里是爱斯梅哈尔达婆娑起舞的地方,哪里是加西莫多劫法场的处所,哪里是克罗德·孚罗洛被推下钟楼的方位,人们往往沉浸在对《巴黎圣母院》小说故事的遐想里,而忘记了在这里曾一一扮演的真实历史的场面。

04

日常里的巴黎圣母院

为了重新认识巴黎圣母院,我从仓库里找出了2002年出版的这本绝版书……

现在是1981年的秋天,我在巴黎圣母院倒的确没有看到任何有历史意义的场景,我所看到的,是像塞纳河水一样平静地流着的日常生活。有时我来的时候,是阳光和煦的下午,圣母院前的广场上满是人群,一队穿着黄色制服衬衫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坐在草坪上休息,不时响起了他们的小号与小鼓声,他们是从外地到首都来参观游览的。有时是热闹的假日,一所小学校的学生,在圣母院前搭起了一个大台,在上面演出査理九世时代宫廷中的阴谋和斗争的史剧。

木台上支着一个十字架,上面挂着一个圣像,这就算是全部的布景。小演员并没有化装,只是象征性地穿着中世纪式样的服装,表演的动作也很幼稚,甚至可笑,但却招引了大群的旅游者和参观者,密密集集围着木台,观看他们的演出。有时我来这里则是雨后冷清的时分,鸽子在广场上、在周围的人行道上蹒跚;带着老式玻璃罩的19世纪式样的路灯旁,不时有游览者把照相机对着圣母院的正面截取不同的镜头。但不论是哪一次来,我都要走到圣母院的面前,然后再进到里面去,为了仔细欣赏那著名的“石头的交响乐”,这次着重欣赏这一“乐章”,那次着重体味那一“旋律”......

“石头的交响乐”,这是雨果形容巴黎圣母院的名言。它那千万块砖石,每一块都像一个音符,不仅组成题旨不同然而和谐一体的几个大的“乐章”,而且还组成了千百段优美的“旋律”,还有无数奇妙的音调变奏。任何一个画家都没有那样的才能,也没有那样的勇气,以简单的线条去勾画巴黎圣母院的形象,它整体的各个方面是那么具有不同的风韵,它的细部又是那么繁复有致,你简单的线条不怕砍杀了它的丰富和细腻? 它是欧洲哥特式建筑的最完美的典型,庄严的仪态,富于变 化的结构,华丽的外表,高远宁静的姿态,神秘虚缈的神情,写实如生的装饰,它哪样没有?

它不像另外两个著名的哥特式的建筑一一德国的“科伦教堂”与法国的“兰斯教堂”那样,正面就是刺向天空的尖端结构,或者在自己正方形的上端带着雨后春笋般的尖顶。它的正面是正方形,棱角分明,使它显得格外庄严。当然,如果这正面只是一个正方形的平面,那你就会感到有些刻板,可是,这平面上却充满丰富多彩的变化。最底层是并排的三个像桃子一样的门洞,门洞的弧形是由平行的儿长串浮雕所组成的,每一串浮雕或表现《圣经》中不同的故事,或表现地狱中种种的景象。所有这些雕刻,线条细致逼真,形象栩栩如生,它们在圣母院建筑的正面上,构成了三组现实主义雕刻艺术的珍品.在这三个门洞之上,是一长条壁龛,就像圣母院门面上的横额,其中排列着二十八位耶稣基督的先祖、穿着绣花衣袍的帝王。

为了重新认识巴黎圣母院,我从仓库里找出了2002年出版的这本绝版书……

从这横额往上看,那是圣母院正面建筑的中间一层,而在两个门洞之间,则是一个比门洞更大的圆形花窗,它宛如一大朵团花开在圣母院门面的中心。再往上看,则是一排雕花的石柱,支撑着另一层阳台,阳台的石栏杆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石雕的怪物,体积大致与人同,头上有角,背上有翅,面目怪异,用手肘支着石栏杆,向下俯视着巴黎城的动静,他们的形貌和神情,不像天使那么圣洁,但又比妖魔善良。据雨果的描写,加西莫多就是在这一层往下倒铅水,对付攻打圣母院的乞丐军的。在这一层楼台上,两旁则耸立着两座巨大的钟楼,其中的一个就悬着加西莫多敲打的那口大钟一一玛丽。

圣母院正面建筑的背后,隐藏着一个长方形的大教堂,教堂的正殿比两旁的附属结构要高出许多,像是鲸露出海面的大背脊。在它的后半部,一座尖塔从屋脊兀立高耸,巍峨入云,它有九十米之高。其实,这九十米,塔只占了不到一半,塔上是一足有几十米的棱形的尖顶,它上面有着对称的栉齿,像一柄长着利剌的长剑,而其顶端,就是一个细长的十字架,看上去几乎与云端相接,似乎教堂里那些圣歌圣诗悠扬的乐声、那些喃喃的祈祷声,就是从这里“通向天堂”的。

往下看,从教堂正殿两侧的屋檐下,伸出一排凌空的扶壁,与比正殿低矮的附属结构相连,它们既像是桥梁,又像是从正殿喷射出来的一股股泉水倾泻在附属结构的屋顶上。两侧的附属结构并不低矮,墙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一些高大的圣者贴壁而立,就像站在空中一样俯视着圣母院右边的街道与左边的塞纳河。正殿的末尾是一座圆堡式的建筑,它的屋顶像一片覆盖着的圆形的荷叶,而朝天的那枝茎上,又插着一枝美丽的花朵。圆堡的四周都有扶壁凌空射下,远看去,仿佛圣母院背后披着一绺一绺垂地的轻纱。

如果说圣母院的正面是庄严华贵,它的侧面和尾部是精巧俏丽的话,那么,它的里面则是肃穆与神秘了。中间是一个狭长的厅堂,容纳了上千把木制的坐椅。厅堂前面是一个宽大的祭坛,祭坛的中央供着天使与圣女围绕着殉难后的耶稣的大理石雕塑,而在厅堂的尽头则是一个巨大的圆形天窗。整个狭长的厅堂给人以幽深之感,以致从那远处状如花朵的大天窗透过来的日光,似乎就是邈远的天国。 而厅堂的穹顶是一道道优美的抛物线,它们构成了像天空一样的高高的穹窿。厅堂的两旁是圆形的石柱,圆柱的外侧是相当宽阔的走道,再靠外侧,有一些小小的房间,有的是神父听忏悔的地方,有的是神父指点迷津的场所。

过道旁边有些圣徒和天使的塑像,还有《圣经》故事的浮雕。整个教堂内,基调是深灰色的,光线暗淡,每一块砖石都显示出自己古老的年龄,都在诉说落后、愚昧、黑暗的中世纪的历史。我感到这里的氛围既有些神秘,又有些老朽,你到了这里面,似乎就有一种无形的东西罩住了你的身心,使你的思想不那么自由自在,使你的生机不那么跃动。我不太喜欢巴黎圣母院的内部,虽然我曾不止一次进去参观游览,但它整个的气氛总未能使我在这里面久留。

我还是喜欢呆在巴黎圣母院的外面,我宁愿拿着一本说明书,到巴黎圣母院左侧的那个长条形的公园里去读,同时欣赏它美丽的侧影。这里有树阴,有草坪,草坪上有修剪成圆锥形的柏树。鸽群在这里飞翔,不时落在坐椅前游人的脚旁,分享他们落在地上的面包屑,你即使恶作剧地用脚使劲一顿,它们也不会惊恐地飞走,它们早就习惯了与人相处,似乎有把握自己绝不会遭到伤害......公园外沿的堤岸上挂着一丛丛碧绿的藤叶,在微风的吹拂下,就像是堤岸身上随风飘动的绿色披肩。你来到堤岸前,寨纳河就在你脚下喃喃细语,你的眼光顺着柔波而下,可以看到远处河上一座又一座漂亮的拱桥,它们在那里召唤你去欣赏巴黎的另一番风光......

我也宁愿出了圣母院往右转弯,来到它旁边那条阿尔戈尔横街,这里有好些家小店铺专门出卖巴黎的纪念品,有巴黎每一个名胜的彩色图片,有各种带着巴黎标志的小摆设和装饰品,包括铜制的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凯旋门的模型,还有在圣母院阳台上那观察着人间善恶的怪物的雕塑......它们制作精巧美观,就像山阴道上的每一朵鲜花,吸引着你的鉴赏力, 叫你应接不暇.....

为了重新认识巴黎圣母院,我从仓库里找出了2002年出版的这本绝版书……

虽然这本书已经绝版了,

但你还可以通过下面这些书认识巴黎

为了重新认识巴黎圣母院,我从仓库里找出了2002年出版的这本绝版书……

流亡的巴黎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在1940年至1944年之间,一大批法国作家和艺术家离开沦陷的法国,前往自由世界的文化之都——纽约避难。安德烈、布勒东、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鲍里斯·苏瓦林、雅克·马利丹、儒勒·罗曼、圣埃克絮佩里、圣琼·佩斯……这些名字,都出现在长长的流亡名单中。

《流亡的巴黎》叙述的就是这段历史。这些知识分子是通过怎样的援救机制被送往美国的?他们是如何通过写作、通过创办学校和出版社来参与抵抗运动的?美国政府又是如何利用他们为军事情报部门服务的?借助一些鲜为人知的档案资料,《流亡的巴黎》重现了法国抵抗运动历史中这一段被人忘却的插曲。与此同时,也引领我们从交流、传输、融合的角度出发,去重新审视20世纪的文化和艺术史。

为了重新认识巴黎圣母院,我从仓库里找出了2002年出版的这本绝版书……

读书年代:带上所有的书回巴黎

作者: [法] 安妮·弗朗索瓦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只有巴黎会产生这样一本书。这是安妮•弗朗索瓦五十年读书时光的回忆录。从记事起,安妮就生活在一群为书痴狂、将阅读视为主要生存方式的巴黎人中间。一年夏天,弗朗索瓦家所在的公寓失火,母亲是最后撤离火场的人:穿着睡衣,腋下还夹着一本书。后来,作为一家著名出版社的编辑,安妮在阅读中度过了 自己大部分职业生涯 ,与书发生了许多奇妙的际遇,也积累了形形色色的故事和话题。

只要读书,就有怪癖。在一个热情、调皮、温柔的书痴笔下,与书有关的每件事都很有趣,也都无可避免地产生令人抓狂的问题。

而读书不仅是智力的、并且是感官的经历,有色彩和声响,气味和触感,肌肉和神经,记忆与遗忘,是关于心灵、时空和生命的热情诗。

为了重新认识巴黎圣母院,我从仓库里找出了2002年出版的这本绝版书……

巴黎往事

作者: 符晓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本关于文学、艺术和旅行的书,提供了表述巴黎的新范式。作者尝试以巴黎为中心建构出一个小型艺术史地图,内中囊括了与巴黎及周边地区相关的文化、艺术、历史、社会等内容,既涉及古,又涵盖今。

更以灵动活泼的文字讲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包括达芬奇、弗朗索瓦一世、拿破仑、巴尔扎克、雨果、罗丹、莫奈、雷诺阿、梵高、肖邦、海明威、萨特、巴赞、特吕弗和杜尚等人的诸多往事。既是一本了解法国艺术史的手边书,又是一本去巴黎旅行的小手册。

◆ 每日福利时间

为了重新认识巴黎圣母院,我从仓库里找出了2002年出版的这本绝版书……

每周【精选留言次数前三】

及【分享次数前三】

均可获赠礼物一份

多多参与文末留言和转发分享噢

忠实粉丝排行

每周一更新上周排名

以下读者请在后台留下地址

我们将为你寄送礼品一份

最近留言精选次数前三

为了重新认识巴黎圣母院,我从仓库里找出了2002年出版的这本绝版书……

最近分享次数前三

为了重新认识巴黎圣母院,我从仓库里找出了2002年出版的这本绝版书……

近期热文回顾

你对巴黎圣母院

或者法国巴黎的印象有哪些?

评论区给我们留言吧

就能获得

不是绝版书但快要绝版的

《巴黎往事》一本

-END-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1362次推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