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重新認識巴黎聖母院,我從倉庫裡找出了2002年出版的這本絕版書……

一覺起來,似乎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巴黎聖母院,因為它失火了。這個曾經躲過了戰爭的藝術建築,還是沒能躲過一場大火。

巴黎聖母院為何會引起全球關注,是因為雨果的《巴黎聖母院》讓我們對它耳熟能詳,還是因為其真正的文化、藝術價值讓我們對其關注?

為了重新認識巴黎聖母院,我們想要在各種有關它的書籍、文獻裡去更多地瞭解它,直到我們從倉庫裡找到了這本2002年出版的絕版書《巴黎散記》,並發現了它的作者是柳鳴九。

为了重新认识巴黎圣母院,我从仓库里找出了2002年出版的这本绝版书……

圖為《巴黎散記》版權頁,該書出版時間為2002年04月

柳鳴九這個名字或許對於喜愛法國文學的人來說,並不陌生。其作品有《法國文學史》《走進雨果》,還翻譯過《雨果文學論文選》《法國短篇小說選》《法國散文選》《莫泊桑精選集》等。他還在2018年榮獲了中國翻譯界最高獎——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這位對法語擁有如此高造詣的翻譯大家,想必對法國巴黎也會擁有不同於一般人的體驗,那麼對於巴黎聖母院呢?在他的眼中巴黎聖母院是一個日常的場所還是不得不去的旅遊勝地?那就跟著他的文字去到巴黎聖母院散步去吧,柳老先生會像導遊一樣,詳細說出每一個對其巴黎聖母院有著重要意義的事件,也會如一個當地人一般將聖母院的日常娓娓道來。你不僅能從中讀懂聖母院對於巴黎人的意義,或許還能再聽一次加西莫多的敲鐘聲。

为了重新认识巴黎圣母院,我从仓库里找出了2002年出版的这本绝版书……

在巴黎聖母院

選自《巴黎散記》

出版時間:2002年04月

柳鳴九丨文

01

請你不要相信明信片上的巴黎聖母院

为了重新认识巴黎圣母院,我从仓库里找出了2002年出版的这本绝版书……

在巴黎的時候,我不止一次地這樣度過我的一天:先是在聖米歇爾廣場上的吉貝爾書店的三層樓裡流連大半個上午;然後,沿塞納河而行,在河岸旁的一家餐館裡吃一頓午飯;飯後,漫步在河畔一個接著一個的舊書攤前,這裡琳琅滿目的舊書和畫片,總叫人情不自禁要為它們破費,結果,我總是提著舊書商給我的塑料包,跨過塞納河橋,來到與舊書攤隔河相望的”巴黎聖母院"。

巴黎10月的陽光還使人有點燥熱,我總在聖母院前的廣場左側樹陰下找一張椅子坐下休息,慢慢呷完一小罐橘子汁,仔細審視巴黎聖母院這奇妙的建築物,觀看廣場上的情景,思緒隨著這一切漫無目的地飄蕩。我覺得,此時此地此種方式,似乎最適於體味巴黎的古意。

如果說吉貝爾書店和舊書攤展現出了法蘭西文化源遠流長的圖景的話,那麼,眼前這幢建築本身就是法蘭西曆史的實物,甚至可以說,就是法蘭西曆史的象徵。

請你不要相信《巴黎四日遊》之類導遊書和百科全書之類工具書上的彩色照片,也請你不要相信那美麗的明信片,巴黎聖母院的色彩實際上遠不如它們所表現的那樣鮮豔,光亮。它起初一定光輝奪目,用乳黃色的磚石砌成,襯映著綠色的樹叢,該是一幅多麼美的圖畫!可是,在它身旁的塞納河水不斷流走了歷史的過程裡,它那身衣袍也退了顏色,時間、風雨、灰塵......又在原來的乳黃色之上蒙上了一層灰黑,於是,我所看到的是:它又舊又暗地站在那裡,像一個滿臉積垢的老人在為時間作證。

为了重新认识巴黎圣母院,我从仓库里找出了2002年出版的这本绝版书……

的確是古老的象徵,它奠基於法蘭西最古老的土地——法蘭西島。這是塞納河上的一個島嶼,最初的巴黎就是起源於此,因此,此島又被稱為“城區”。塞納河原是圍繞這“城區”的“第一道城壕”,塞納河的堤岸就是它的“第一道城牆”。巴黎聖母院位於這個島的後端,從鳥瞰圖上可以看到,法蘭西島的尾巴伸在塞納河裡,微向右偏,就像一隻大船歪斜的後舵。

二十個世紀以來,巴黎聖母院的這塊地方就是人們向神祈求禱告的場所,這似乎是法蘭西一塊永恆的聖地,人們就在這裡寄託自己的信仰,向神提出自己的請求,在神的面前尋求靈魂的平靜,雖然,神的名字、神的形象以及神的箴言,由於人世的變化,在這裡也經歷了“滄海桑田”。

02

早先巴黎人並不把巴黎聖母院當做一回事

为了重新认识巴黎圣母院,我从仓库里找出了2002年出版的这本绝版书……

古代法蘭西這塊土地原稱高盧,直到公元2世紀末奴隸制的羅馬帝國人侵,它還處於氏族公社解體的階段,在此之前的法蘭西島,也許還是一個荒蕪不毛、人跡不到的地方,這塊土地的“靈性”,還沉睡在初開的混沌裡。

羅馬人帶來了奴隸制也帶來了他們的多神教。從公元前1世紀古法蘭西大地上開始有了奴隸制文化起,最早的巴黎人就開始在聖母院這塊地方向“全能的",“至高無上的“、“眾神之父和萬人之王”朱庇特供獻祭品。他們在這裡請示過阿波羅的神諭?他們在這裡祈求過司農神沙特恩賜給豐收?他們每當新年開始的那天就向代表看“善始善終”的雅努斯禱告,以求獲得好運?

從公元4世紀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時起,古老的巴黎人在這裡膜拜的對象有了變化,上帝、耶穌基督取代了朱庇特,人們在這裡祈禱,在這裡仰望著縹緲的天堂,在這裡懷著對地獄的恐懼表示懺悔。

早先,這裡也許只是一塊並無任何建築或陳設的聖地,也許曾經有過簡單地用幾塊石頭砌起的祭壇?也許曾經有過小小的神廟?也許有人曾在這裡豎起了最早一個耶穌受難的十字架?可以確定的是:從8世紀起,這裡總算有了兩個供奉聖母瑪利亞與聖安德勒的教堂;直到1163年,現存的巴黎聖母院這一座龐大的建築,才開始在這裡奠定了自己的第一塊基石。

它的建成,首先應該歸功那些來自民間的人物。莫里斯·德·絮利,他是一個窮苦的伐木女工的兒子,1159年被任命為巴黎教堂的司鐸,次年又被任命為巴黎主教,任職達三十六年之久,是他,決定要在法國的京城修建一座奇美的教堂。其次,應該稱頌讓·德·謝爾與皮埃爾·德·蒙特葉這兩位建築師的傑出才能,他們繪製了藍圖並領導了第一期的工程。還不要忘記了巴黎的石匠、鐵匠、細木工、雕刻師、玻璃工以及千百勞動者,他們以極大的熱情投人了巴黎聖母院的建築。聖母院於1345年最後完成了原定的設計方案,基本落成,整個工程歷時近二百年之久。

03

真正的巴黎聖母院跟雨果眼中的不太一樣

为了重新认识巴黎圣母院,我从仓库里找出了2002年出版的这本绝版书……

這個帶著神性的殿堂,這個散發著來世和彼岸世界氣息的處所,只不過是人類的作品,是社會歷史的產物;而反過來,它又是人類歷史的見證者。早在全部竣工之前,它就成為了法國宗教、政治和民眾生活中重大事件和典禮儀式扮演的場所:

1248年,法王路易九世揚起十字軍的旌旗,從這裡出發進攻埃及,這是西歐封建主對中東的第七次十字軍掠奪,巴黎聖母院當能看見這位以“德行”、“廉潔”著稱而被稱為“聖路易”的國王的貪婪與兇惡。

1302年,菲利普四世為了謀求全國一致對抗教皇,在這裡召集了有市民參加的“總議會”,這實際上是法國曆史上有記錄可杏的第一次三級會議,它標誌著資產階級市民進人了政治生活。

1430年,這時的巴黎聖母院已經最後落成,蔚為壯觀,但法國卻在“百年戰爭”中節節失利,整個北部已被英軍佔領。巴黎在英國人手裡已經十五年了,英國國王,剛滿十個月的嬰兒亨利六世被宣佈為法王的加冕典禮在巴黎聖母院舉行,聖母院第一次蒙受了法蘭西民族的屈辱。

1455年,“百年戰爭”中的民族女英雄貞德的昭雪儀式在這裡舉行,這時,“百年戰爭”已在兩年前以法國的勝利而結束,農家女貞德曾在對英作戰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落在英軍手裡後被交付教會法庭審判,最後被誣為“女巫”,在盧昂廣場受火刑而死。巴黎聖母院裡的昭雪儀式,終於洗刷了法蘭西民族的恥辱。

1594年,亨利四世在沙脫爾教堂舉行加冕典禮後進人巴黎,成為法國國王,來到巴黎聖母院感恩。他總算結束了歷時數十年的宗教戰爭,重振王權,為以後封建王朝的鼎盛打下了一個基礎。

1654年6月,路易十四加冕大典在這裡隆重舉行,巴黎聖母院看到一個“太陽王的朝代”即將開始,在這個時期,封建專制王朝將發展到歷史上空前絕後的頂峰。

1774年,巴黎聖母院又舉行路易十六的加冕典禮,聖母並沒有祝福這位國王,十五年後,法國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十九年後,他在革命高潮中被推上了斷頭臺。

1789年7月15日,國民議會和巴黎市政府來到巴黎聖母院歡慶前一天巴黎民眾攻陷巴士底獄,這象徵著封建專制政體被徹底推翻,一個新的資產階級統治時期的來到。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這裡加冕稱帝,其典禮之豪華、規模之巨大皆前所未有,巴黎聖母院看到了那著名的驚人的ー幕:拿破崙不是像歷代國王一樣讓教皇加冕,而是自己用手把冠冕拿過來戴在自己的頭上.....

为了重新认识巴黎圣母院,我从仓库里找出了2002年出版的这本绝版书……

1918年,巴黎人在這裡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德國的勝利而向聖母感恩。

1945年,巴黎人在這裡歡慶粉碎了法西斯德國的勝利。1970年和1974年相繼在這裡舉行了戴高樂將軍、蓬皮杜總統的追思彌撒......

有史以來,在這裡舉行過的儀式、典禮遠遠不止這些,巴黎聖母院親眼看見了法蘭西幾乎全部歷史的發展,它的臺階上印著漫長的九個世紀曆史發展的足跡,它的祭壇上記錄了法蘭西曆史的“要目”,甚至詳盡的篇章。

當然,還有“愛斯梅哈爾達”與“敲鐘人加西莫多”的歷史,只不過,那是雨果的藝術構思,巴黎聖母院並沒有見過這一出中世紀的悲劇。然而,這悲劇故事是寫得那麼動人,以至來這裡的遊客都不自禁地想尋找哪裡是愛斯梅哈爾達婆娑起舞的地方,哪裡是加西莫多劫法場的處所,哪裡是克羅德·孚羅洛被推下鐘樓的方位,人們往往沉浸在對《巴黎聖母院》小說故事的遐想裡,而忘記了在這裡曾一一扮演的真實歷史的場面。

04

日常裡的巴黎聖母院

为了重新认识巴黎圣母院,我从仓库里找出了2002年出版的这本绝版书……

現在是1981年的秋天,我在巴黎聖母院倒的確沒有看到任何有歷史意義的場景,我所看到的,是像塞納河水一樣平靜地流著的日常生活。有時我來的時候,是陽光和煦的下午,聖母院前的廣場上滿是人群,一隊穿著黃色制服襯衫的學生,在老師帶領下坐在草坪上休息,不時響起了他們的小號與小鼓聲,他們是從外地到首都來參觀遊覽的。有時是熱鬧的假日,一所小學校的學生,在聖母院前搭起了一個大臺,在上面演出査理九世時代宮廷中的陰謀和鬥爭的史劇。

木臺上支著一個十字架,上面掛著一個聖像,這就算是全部的佈景。小演員並沒有化裝,只是象徵性地穿著中世紀式樣的服裝,表演的動作也很幼稚,甚至可笑,但卻招引了大群的旅遊者和參觀者,密密集集圍著木臺,觀看他們的演出。有時我來這裡則是雨後冷清的時分,鴿子在廣場上、在周圍的人行道上蹣跚;帶著老式玻璃罩的19世紀式樣的路燈旁,不時有遊覽者把照相機對著聖母院的正面截取不同的鏡頭。但不論是哪一次來,我都要走到聖母院的面前,然後再進到裡面去,為了仔細欣賞那著名的“石頭的交響樂”,這次著重欣賞這一“樂章”,那次著重體味那一“旋律”......

“石頭的交響樂”,這是雨果形容巴黎聖母院的名言。它那千萬塊磚石,每一塊都像一個音符,不僅組成題旨不同然而和諧一體的幾個大的“樂章”,而且還組成了千百段優美的“旋律”,還有無數奇妙的音調變奏。任何一個畫家都沒有那樣的才能,也沒有那樣的勇氣,以簡單的線條去勾畫巴黎聖母院的形象,它整體的各個方面是那麼具有不同的風韻,它的細部又是那麼繁複有致,你簡單的線條不怕砍殺了它的豐富和細膩? 它是歐洲哥特式建築的最完美的典型,莊嚴的儀態,富於變 化的結構,華麗的外表,高遠寧靜的姿態,神秘虛緲的神情,寫實如生的裝飾,它哪樣沒有?

它不像另外兩個著名的哥特式的建築一一德國的“科倫教堂”與法國的“蘭斯教堂”那樣,正面就是刺向天空的尖端結構,或者在自己正方形的上端帶著雨後春筍般的尖頂。它的正面是正方形,稜角分明,使它顯得格外莊嚴。當然,如果這正面只是一個正方形的平面,那你就會感到有些刻板,可是,這平面上卻充滿豐富多彩的變化。最底層是並排的三個像桃子一樣的門洞,門洞的弧形是由平行的兒長串浮雕所組成的,每一串浮雕或表現《聖經》中不同的故事,或表現地獄中種種的景象。所有這些雕刻,線條細緻逼真,形象栩栩如生,它們在聖母院建築的正面上,構成了三組現實主義雕刻藝術的珍品.在這三個門洞之上,是一長條壁龕,就像聖母院門面上的橫額,其中排列著二十八位耶穌基督的先祖、穿著繡花衣袍的帝王。

为了重新认识巴黎圣母院,我从仓库里找出了2002年出版的这本绝版书……

從這橫額往上看,那是聖母院正面建築的中間一層,而在兩個門洞之間,則是一個比門洞更大的圓形花窗,它宛如一大朵團花開在聖母院門面的中心。再往上看,則是一排雕花的石柱,支撐著另一層陽臺,陽臺的石欄杆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石雕的怪物,體積大致與人同,頭上有角,背上有翅,面目怪異,用手肘支著石欄杆,向下俯視著巴黎城的動靜,他們的形貌和神情,不像天使那麼聖潔,但又比妖魔善良。據雨果的描寫,加西莫多就是在這一層往下倒鉛水,對付攻打聖母院的乞丐軍的。在這一層樓臺上,兩旁則聳立著兩座巨大的鐘樓,其中的一個就懸著加西莫多敲打的那口大鐘一一瑪麗。

聖母院正面建築的背後,隱藏著一個長方形的大教堂,教堂的正殿比兩旁的附屬結構要高出許多,像是鯨露出海面的大背脊。在它的後半部,一座尖塔從屋脊兀立高聳,巍峨入雲,它有九十米之高。其實,這九十米,塔只佔了不到一半,塔上是一足有幾十米的稜形的尖頂,它上面有著對稱的櫛齒,像一柄長著利剌的長劍,而其頂端,就是一個細長的十字架,看上去幾乎與雲端相接,似乎教堂裡那些聖歌聖詩悠揚的樂聲、那些喃喃的祈禱聲,就是從這裡“通向天堂”的。

往下看,從教堂正殿兩側的屋簷下,伸出一排凌空的扶壁,與比正殿低矮的附屬結構相連,它們既像是橋樑,又像是從正殿噴射出來的一股股泉水傾瀉在附屬結構的屋頂上。兩側的附屬結構並不低矮,牆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一些高大的聖者貼壁而立,就像站在空中一樣俯視著聖母院右邊的街道與左邊的塞納河。正殿的末尾是一座圓堡式的建築,它的屋頂像一片覆蓋著的圓形的荷葉,而朝天的那枝莖上,又插著一枝美麗的花朵。圓堡的四周都有扶壁凌空射下,遠看去,彷彿聖母院背後披著一綹一綹垂地的輕紗。

如果說聖母院的正面是莊嚴華貴,它的側面和尾部是精巧俏麗的話,那麼,它的裡面則是肅穆與神秘了。中間是一個狹長的廳堂,容納了上千把木製的坐椅。廳堂前面是一個寬大的祭壇,祭壇的中央供著天使與聖女圍繞著殉難後的耶穌的大理石雕塑,而在廳堂的盡頭則是一個巨大的圓形天窗。整個狹長的廳堂給人以幽深之感,以致從那遠處狀如花朵的大天窗透過來的日光,似乎就是邈遠的天國。 而廳堂的穹頂是一道道優美的拋物線,它們構成了像天空一樣的高高的穹窿。廳堂的兩旁是圓形的石柱,圓柱的外側是相當寬闊的走道,再靠外側,有一些小小的房間,有的是神父聽懺悔的地方,有的是神父指點迷津的場所。

過道旁邊有些聖徒和天使的塑像,還有《聖經》故事的浮雕。整個教堂內,基調是深灰色的,光線暗淡,每一塊磚石都顯示出自己古老的年齡,都在訴說落後、愚昧、黑暗的中世紀的歷史。我感到這裡的氛圍既有些神秘,又有些老朽,你到了這裡面,似乎就有一種無形的東西罩住了你的身心,使你的思想不那麼自由自在,使你的生機不那麼躍動。我不太喜歡巴黎聖母院的內部,雖然我曾不止一次進去參觀遊覽,但它整個的氣氛總未能使我在這裡面久留。

我還是喜歡呆在巴黎聖母院的外面,我寧願拿著一本說明書,到巴黎聖母院左側的那個長條形的公園裡去讀,同時欣賞它美麗的側影。這裡有樹陰,有草坪,草坪上有修剪成圓錐形的柏樹。鴿群在這裡飛翔,不時落在坐椅前遊人的腳旁,分享他們落在地上的麵包屑,你即使惡作劇地用腳使勁一頓,它們也不會驚恐地飛走,它們早就習慣了與人相處,似乎有把握自己絕不會遭到傷害......公園外沿的堤岸上掛著一叢叢碧綠的藤葉,在微風的吹拂下,就像是堤岸身上隨風飄動的綠色披肩。你來到堤岸前,寨納河就在你腳下喃喃細語,你的眼光順著柔波而下,可以看到遠處河上一座又一座漂亮的拱橋,它們在那裡召喚你去欣賞巴黎的另一番風光......

我也寧願出了聖母院往右轉彎,來到它旁邊那條阿爾戈爾橫街,這裡有好些家小店鋪專門出賣巴黎的紀念品,有巴黎每一個名勝的彩色圖片,有各種帶著巴黎標誌的小擺設和裝飾品,包括銅製的埃菲爾鐵塔、巴黎聖母院、凱旋門的模型,還有在聖母院陽臺上那觀察著人間善惡的怪物的雕塑......它們製作精巧美觀,就像山陰道上的每一朵鮮花,吸引著你的鑑賞力, 叫你應接不暇.....

为了重新认识巴黎圣母院,我从仓库里找出了2002年出版的这本绝版书……

雖然這本書已經絕版了,

但你還可以通過下面這些書認識巴黎

为了重新认识巴黎圣母院,我从仓库里找出了2002年出版的这本绝版书……

流亡的巴黎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在1940年至1944年之間,一大批法國作家和藝術家離開淪陷的法國,前往自由世界的文化之都——紐約避難。安德烈、布勒東、克勞德·列維-斯特勞斯、鮑里斯·蘇瓦林、雅克·馬利丹、儒勒·羅曼、聖埃克絮佩裡、聖瓊·佩斯……這些名字,都出現在長長的流亡名單中。

《流亡的巴黎》敘述的就是這段歷史。這些知識分子是通過怎樣的援救機制被送往美國的?他們是如何通過寫作、通過創辦學校和出版社來參與抵抗運動的?美國政府又是如何利用他們為軍事情報部門服務的?藉助一些鮮為人知的檔案資料,《流亡的巴黎》重現了法國抵抗運動歷史中這一段被人忘卻的插曲。與此同時,也引領我們從交流、傳輸、融合的角度出發,去重新審視20世紀的文化和藝術史。

为了重新认识巴黎圣母院,我从仓库里找出了2002年出版的这本绝版书……

讀書年代:帶上所有的書回巴黎

作者: [法] 安妮·弗朗索瓦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只有巴黎會產生這樣一本書。這是安妮•弗朗索瓦五十年讀書時光的回憶錄。從記事起,安妮就生活在一群為書痴狂、將閱讀視為主要生存方式的巴黎人中間。一年夏天,弗朗索瓦家所在的公寓失火,母親是最後撤離火場的人:穿著睡衣,腋下還夾著一本書。後來,作為一家著名出版社的編輯,安妮在閱讀中度過了 自己大部分職業生涯 ,與書發生了許多奇妙的際遇,也積累了形形色色的故事和話題。

只要讀書,就有怪癖。在一個熱情、調皮、溫柔的書痴筆下,與書有關的每件事都很有趣,也都無可避免地產生令人抓狂的問題。

而讀書不僅是智力的、並且是感官的經歷,有色彩和聲響,氣味和觸感,肌肉和神經,記憶與遺忘,是關於心靈、時空和生命的熱情詩。

为了重新认识巴黎圣母院,我从仓库里找出了2002年出版的这本绝版书……

巴黎往事

作者: 符曉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本關於文學、藝術和旅行的書,提供了表述巴黎的新範式。作者嘗試以巴黎為中心建構出一個小型藝術史地圖,內中囊括了與巴黎及周邊地區相關的文化、藝術、歷史、社會等內容,既涉及古,又涵蓋今。

更以靈動活潑的文字講述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包括達芬奇、弗朗索瓦一世、拿破崙、巴爾扎克、雨果、羅丹、莫奈、雷諾阿、梵高、肖邦、海明威、薩特、巴贊、特呂弗和杜尚等人的諸多往事。既是一本瞭解法國藝術史的手邊書,又是一本去巴黎旅行的小手冊。

◆ 每日福利時間

为了重新认识巴黎圣母院,我从仓库里找出了2002年出版的这本绝版书……

每週【精選留言次數前三】

及【分享次數前三】

均可獲贈禮物一份

多多參與文末留言和轉發分享噢

忠實粉絲排行

每週一更新上週排名

以下讀者請在後臺留下地址

我們將為你寄送禮品一份

最近留言精選次數前三

为了重新认识巴黎圣母院,我从仓库里找出了2002年出版的这本绝版书……

最近分享次數前三

为了重新认识巴黎圣母院,我从仓库里找出了2002年出版的这本绝版书……

近期熱文回顧

你對巴黎聖母院

或者法國巴黎的印象有哪些?

評論區給我們留言吧

就能獲得

不是絕版書但快要絕版的

《巴黎往事》一本

-END-

這是我們為你準備的第1362次推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