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大咖看基層:養老前景雖好,可我有點撐不下去了

剛決定寫這篇文章時,有朋友勸告說,養老行業前景的預期肯定是好的,這話題有些太空洞,沒什麼可以深挖的點。

也是,不論是老齡化的嚴峻性還是養老市場的分析,很多人都已經研究過了。估計很多養老或者想進入養老行業的人都有一個看法——從事養老行業,會苦一陣子,但未來終歸是光明的。

沒錯,養老作為一個朝陽行業,未來發展可期。

這其實是某乎上的一個話題,我們很高興得看到,關於養老方面的探討,已經由僅有養老人參與發展到全社會的參與。

聽多了業內專家大咖的分析,此次,我們就看一下,基層護理員甚至行業外人的看法。

觀點一

養老行業雖好,但不是任何人都能從事的

一位匿名用戶是這樣描述的:

作為在養老院當過四年護士的人來答,在未來十五年內,從事這個行業的人都不會很舒服。

第一,在養老院工作的人得不到社會的認同,養老院的工作和工資難以吸引高素質人才 。我在一個二線城市,一年的收入大概是五萬多,離職的時候要加工資了,大概是六萬左右。但是我還是毅然決然的辭職了。這些工資是我白班工作十個小時,夜班工作十四個現實換來的。工作時間白班只有中午吃飯的時候可以休息一會。吃飯的時候,老人出了任何問題都要起來處理。你們看到的,電視裡那種護士推著白髮老人曬太陽那種事情,我工作幾年是一次都沒有。我對工作的印象就是冗長的走廊,和處理不完的大小便,領導不斷的檢查。還有和護工們一起工作真是很不開心,她們跟我們這代人簡直就是好像不是一點星球的,儘管工作關係上表面維持了和氣,但是我從那裡辭職後一點都不想跟她們聯繫。

不看大咖看基層:養老前景雖好,可我有點撐不下去了

第二,管理者的難受。在養老院當領導的還不如底下的護理員和護士自在,他們也難受。首先來自員工的麻煩,底下的護理員包括護士,一個當醫生的人來管理,他根本不懂得真正的養老護理工作,給出的命令和建議脫離實際臨床工作。就算是護理員出身的領導,他要使底下護理員的工作看起來在檢查的時候像是達標的,但是呢,他也很清楚,這樣的人員配比是絕對做不到那樣的要求。

第三,養老院投資方的難受。其實我覺得利潤其實很低,大概只有百分之五到六的利潤。這不是院長忽悠我們的。我算了一下真的只有這麼多,因為總收入其實很好算,有多少員工,大多數員工工資多少我在那呆了幾年了都大致清楚。

第四,其實我覺得老人也難受,對老人暴力行為其實在規模大的養老院根本不可能發生。但是冷暴力,忽視避免不了,因為護理員真的都很累了顧及不了老人那些小情緒,只能提供生活起居的基本照顧。

第五,寫在最後,我離職是因為我體力上,精神上都受不了如此折磨了。再幹下去我將無法保證我的工作質量所以我選擇辭職。從事這份工作還沒有離職的人都只會給這份工作打六十分,我走的時候算是那個養老院工齡最久的護士之一。

不看大咖看基層:養老前景雖好,可我有點撐不下去了

養老這個行業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聽前輩說 ,十幾年前的養老院長們真是窮的不行,每天等菜場收攤了去撿那些看起來好一點的菜葉子回來。那時候還沒有大型的洗衣機,老人大小便的衣服,都是護理員自己洗,遇上天氣不好的時候,簡直無法想象。現在的大型養老院比十幾年前已經強很多了。希望過二十年我父母老的時候,這個行業可以發展的更成熟。現在的養老院,硬件設施沒有問題 ,只是人員的配比真的太低了,多請人就要多花錢。

看到那些網上的視頻,說護理員虐待老人的,其實你們覺得很過分,那些人不是人。一個人極度困、極度累加,上大姨媽的情況下,幹出的事情超出自己的想象。再加上有些護理員,那個素質真是不敢恭維。要問我本人有沒有這種行為,我在這裡說在我幾年的工作經歷中,有過一次。因為那個老人把床頭櫃、床上、護欄上、地上、她自己的衣服上、臉上、手上,甚至牆上都糊上了某種東西。她要用她的髒手打我,我推了她一把。我寫在這裡也不知道會不會有人看,算是我對過去工作的一種記錄吧。

昱言觀點

養老並不像某些會議論壇裡講述得那麼樂觀,行業前景是好的,但是內部矛盾還是有的。一線護理員專業技能的缺乏以及高強度的護理工作使得不少人想逃離。不過我們也要看到積極的一面,那就是現在養老企業對自身造血功能的重視,以及對人員技能培訓的加強。

目前護理員太累的原因,其實主要是機構想通過人力資源的節省來控制企業成本,說到底還是因為不盈利。但我相信,隨著養老產業的發展,這點會得到很大的改善。

觀點二

前景先不談,現在就有點撐不下去了

不看大咖看基層:養老前景雖好,可我有點撐不下去了

有位答主說,其今年21歲,學的是老年服務與管理,工作半年了還是處於一線,沒有見到半分晉升的空間。雖然目前還未辭職,但早已有了離開此行業的打算。

可能會有長者說年輕人吃不了苦之類的。我們不去評價答主的職業素養和能不能吃苦的問題,單來看看養老人的職業規劃。

記得看過一篇文章,講的年輕人工作無非看中兩點,一是工資,二是晉升機會,也就是此工作對其發展規劃有無幫助。這兩點同樣適用於養老行業。有些養老企業喜歡“挖人”,但養老圈內的大咖或者說專業人才一共就那麼點,缺口大的很,挖來挖去,高層次人員有了,底下的一線員工就有了意見,常年的一線護理工作,工資不高外,勞心勞力沒有出頭日,自然就有了脫離的想法了。

不看大咖看基層:養老前景雖好,可我有點撐不下去了

儆堂集總經理傅力

昱言養老曾採訪過儆堂集總經理傅力,他表示,“儆堂集”有自己的一套考核標準,從來不會“空降”任何一位管理人員。各區院長包括總監也都是從一線員工起來的。另外,他們與地方高校合作辦學,招收定向培養“儆堂集”養老人才的專業學生,建立起完善的內部造血體系。

“90後們更多的是為了將養老做成一個事業。”傅力如此說道。

能給年輕人提供一個有盼頭的養老平臺,讓其有發揮理想和實現價值的機會,這樣的養老企業,哪個年輕人不願意去呢?

昱言觀點

2018年開始,眾多資本大鱷已經暫緩其在養老市場上的瘋狂擴張,轉而開始構建內部造血體系和培訓員工專業技能。養老迴歸理性的同時,也可以給一些想從事養老行業的年輕人一定的思考時間,到底是跟風進入,還是真想在此行業做出一份貢獻?

觀點三

養老的路還長著呢,但未來可期

不看大咖看基層:養老前景雖好,可我有點撐不下去了

不看大咖看基層:養老前景雖好,可我有點撐不下去了

網友“戈吱吱”表示:

養老行業毫無疑問是中國一二線城市未來十年至二十年的朝陽產業。李克強總理在政府規劃中也著重指出“推動社會力量成為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主角”,政府將從社會資源統籌、政策規劃設計等各方面給予引導和支持。

但是個人認為,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在目前還處於蹣跚起步階段,無論是社區微觀的管理設計、還是法治保障、保險制度、投資環境等方方面面還遠未做好相關的準備。尤其是法律、保險等方面的保障,養老院、老年護理院可以說是完全的弱勢群體。隨便打一個比方,一個沒有失能的老年人,在第一年進入養老院的時候可能不需要任何特殊護理,可以隨便在養老區域內走動,但是有一天突發腦梗跌倒了,如何判定這是老人生理上的突發疾病,還是當時當地的地板太溼滑引發的?

在上海有一個真實的事例,一個老人在養老院就餐時被一塊紅燒肉噎住,後來搶救無效死亡。這個老人由於身體較為健康(曾有輕度中風過),一直是自主進餐的,但養老院還是被起訴判罰了20萬元。現在,民營養老院的確是可以賺錢的,但是伴隨著滾滾的現金流,其實潛在的風險也非常大。

昱言觀點

前段時間發生的“觀音堂103萬天價賠償”事件就能很好的說明這點。雖然養老行業出臺了很多促進行業發展的政策,但其實監管力度還是遠遠不夠,相關法律也是有待進一步完善。

再者,因為我國傳統文化原因,使得歐美日等成熟的養老模式並不能完全適用於我們。養老企業還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

所以,雖然現在養老市場一片看好,但其實要走的路,還很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