慨嘆巴黎聖母院突遭劫難,喚醒記憶中她最美的樣子,以此為念

今天一整天被巴黎聖母院起火的新聞壓抑著,五味雜陳,既為這座850多歲的人類文化遺產的嚴重毀損很惋惜,也為曾經在裡面靜坐半小時而慶幸。更為世事無常而感慨:別總說來日方長,想去的地方、想看的風景,相見的人,想去就去想見就見吧!

慨嘆巴黎聖母院突遭劫難,喚醒記憶中她最美的樣子,以此為念

今天寫下這些文字,為了心裡的記憶,也為了還原她曾經在我心裡最美的樣子。

對於很多沒去過巴黎的人,她更多時候是一本書名和一個痛苦的故事。她的名字和雨果緊緊相連,這位19世紀法國偉大的詩人、小說家、文學評論家和政論家,詩歌的革新者、浪漫派戲劇的創建者,憑藉自己的智慧和心血,為一塊塊毫無生氣的、冰冷的石頭注入了血液和靈魂,成就了她的豐腴和美妙,他們彷彿一對戀人。

慨嘆巴黎聖母院突遭劫難,喚醒記憶中她最美的樣子,以此為念

暮春的天氣,泛著些慵懶,尤其在這樣的夜晚,燈火悽迷,你和一盞燈都不說話,選擇沉默——這樣的氛圍或多或少讓人有點懨懨欲睡的感覺。如果此時耳畔突然響起了鐘聲,沉鬱而渾厚的,一絲不苟地剝開夜色,來叩問你的靈魂,你又會想到些什麼?我在黑夜裡想象,用顫抖的手指撥開重重迷霧,穿過濃重的夜色,抵達十五世紀的巴黎。矗立在我眼前的是座巨大的哥特式建築,高高的塔樓刺進蒼穹。匍匐在巨人的腳下,我不過是一隻卑微的螞蟻。她就是舉世聞名的巴黎聖母院,一首龐大的宏偉的石頭的交響樂。

慨嘆巴黎聖母院突遭劫難,喚醒記憶中她最美的樣子,以此為念

千百年來,塞納河從她身邊靜靜迤然而過,不捨晝夜,洗滌歷史的煙塵;而她亦額頭佈滿滄桑,閱盡了世事風雲變幻,不動聲色。

一場烈火燒垮了850多年曆史的巴黎聖母院。塔尖坍塌,屋頂燒燬,建築受損嚴重,這場突如其來的大火不僅將法國的地標建築付之一炬,眼看著93米高的塔樓倒塌,全世界為之哀嘆。更引發了全球的人對於這場大火的痛惜和反思。

慨嘆巴黎聖母院突遭劫難,喚醒記憶中她最美的樣子,以此為念

巴黎聖母院,這座哥德式教堂因法國文豪維克多雨果所著《巴黎聖母院》而聞名,是歐洲最受歡迎的歷史古蹟、觀光名勝與宗教場所。其坐落於巴黎市中心的西堤島上,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堂。她見證了法蘭西800多年的歷史,法蘭西皇帝曾在此加冕,並歷經法國大革命、拿破崙戰爭,一戰、二戰,數百年來,巴黎聖母院也一直是法國藝術品和文物的重要收藏地。

慨嘆巴黎聖母院突遭劫難,喚醒記憶中她最美的樣子,以此為念

巴黎聖母院也是巴黎最受遊客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其地位、歷史價值無與倫比,被譽為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築之一。

作為巴黎的四大地標之一,聖母院每年參觀者約1300萬人次,即使進入聖母院參觀是免費的,但門口也經常排起長龍。

巴黎聖母院在文化遺產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不僅僅是一棟建築:歷史可上溯至八百多年前,代表了美、奇蹟和歷史遺產的一部分,是人類的集體記憶和身份認同。

慨嘆巴黎聖母院突遭劫難,喚醒記憶中她最美的樣子,以此為念

雨果的鉅著《巴黎聖母院》中美麗的吉普賽女郎埃斯美拉達和醜陋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的悽美愛情,更使得它舉世聞名。

聖母院是法國最重要的地標性建築,聖母院前的地面上有個巴黎零點(Point Zéro)的標誌,是法國丈量全國各地裡程時所使用的起測點,旁邊刻有point de france的字樣。將法國其他城市的座標以此起算,因此,當站在聖母院前時,也即處於法國的中心。

慨嘆巴黎聖母院突遭劫難,喚醒記憶中她最美的樣子,以此為念

從法國曆史的角度來說,它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1804年在此舉辦的拿破崙一世加冕典禮。原本應當拿破崙前往梵蒂岡,接受教皇披耶七世的授禮,但當時橫掃大半個歐洲,不可一世的拿破崙卻將教皇請到巴黎來,讓他在聖母院裡為自己加冕。

慨嘆巴黎聖母院突遭劫難,喚醒記憶中她最美的樣子,以此為念

1970年,法國前總統戴高樂的追悼會在這裡舉辦;1996年,法國前總統密特朗的追悼會也在聖母院舉行;巴黎聖母院見過太多的法國以及歐洲歷史。

慨嘆巴黎聖母院突遭劫難,喚醒記憶中她最美的樣子,以此為念

幸運的是,巴黎聖母院在上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中倖免於難。聖母院的鐘聲還被用來慶祝兩次世界大戰戰爭結束。

高達32.5米的圓拱穹頂下,莊嚴肅穆, 沒有信仰的我也被這種神聖的氛圍深深震撼。 教堂內部比我想象的更加宏偉壯觀,教堂裡最引人注目的是被燈光輝映的神聖十字架,祈禱區內,做禮拜的人們在虔誠地禱告,遊客們在旁邊參觀。

慨嘆巴黎聖母院突遭劫難,喚醒記憶中她最美的樣子,以此為念

巴黎聖母院的內部並排著兩列高大的石柱,直通屋頂。兩列柱子距離不到16米,而屋頂卻高35米,形成狹窄而高聳的空間,給人以靠近天國的幻覺。

玫瑰花形圓窗,色彩之絢爛、玻璃鑲嵌之細密,給人一種似乎一顆燦爛星星在閃爍的印象,它把五彩斑斕的光線射向室內的每一個角落。

慨嘆巴黎聖母院突遭劫難,喚醒記憶中她最美的樣子,以此為念

每一個角度看巴黎聖母院,它都美得令人讚歎。

雨果的《巴黎聖母院》讓這座教堂不僅成為巴黎地標,也成為法國文學乃至文化和精神的地標。那哥特尖頂,入過多少畫作詩篇,成為多少文藝創作的靈感源泉。多少人曾為卡西莫多的命運流淚,多少人又曾在此留下美好回憶。

慨嘆巴黎聖母院突遭劫難,喚醒記憶中她最美的樣子,以此為念

歷史長河中的文物寶藏,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寶貴記憶。它們的脆弱和不可再生性,要求我們更加重視安全保護工作,用更先進的技術手段、更科學的理念和途徑加以呵護。

慨嘆巴黎聖母院突遭劫難,喚醒記憶中她最美的樣子,以此為念

法國總統馬克龍宣佈,重建巴黎聖母院。但是不知道再次見到它時會是什麼年代了,因為歐洲許多教堂的建築都是精雕細琢,像巴塞羅那的聖家堂已經斷斷續續建了200多年了還未完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