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心構建幸福家庭——興仁市第三中學校長周維一家的故事

這是一個平凡而又溫馨和諧的家,夫妻倆讀書時是同班同學,現雙雙從事教育工作,丈夫周維和妻子李永幸分別擔任興仁市第三中學校長和興仁市第二小學副校長,他們均在自己的崗位上勤奮工作,夫妻恩愛、孝老愛親、助人為樂成為家鄉楷模,他們的孩子於2016年以貴州省文科綜合第一名被中山大學錄取。他們用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詮釋了家與愛的真諦。

相敬如賓,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周維家庭的組合也很有趣,當年夫妻倆是興義師範學校的同班同學,也同為班幹部,同年出生,同時分別從晴隆縣和興仁市回龍鎮調到下山學校工作,1997年組合成了這個家庭,結婚20多年來,夫妻互敬互愛,相濡以沫,成為當地家庭的模範。

夫妻倆對長輩的孝道在當地都是有口皆碑。妻子李永幸吃苦耐勞、為人謙和、善良賢惠,被親友和鄰居們稱為“最好的媳婦”。她把公婆關係、姊妹關係、妯娌關係以及親友關係處理得非常好,成為這個家庭裡大家最信任的人,有什麼話都願跟她講,她也成了這個家裡的“調和劑”。爺爺因為腦溢血患下重病,臥床不起,作為孫媳婦的她,經常幫老人端屎端尿,還給老人擦洗身體,被當地人傳為佳話。之前老家不通路、沒有車,公公、婆婆在晴隆邊遠的農村生活,每逢節假日,哪怕走幾十裡山路,她都會回老家看望陪伴老人,成了鄉里有名的好媳婦。

周維也是當地有名的好女婿,他心胸開闊,為人正派,尊老愛幼,在外家他是大女婿,他把岳父母當成自己的親生父母,把妻弟妻妹當成自己的親弟妹。當年,妻弟妻妹3人都在讀中專,每學期光學費都要6000多元,一個農村家庭很難支撐,他作為姐夫,主動幫助承擔責任,解決弟妹們的讀書困難問題,弟妹們早已把他當成親哥哥,現在都不叫他“姐夫”,而直接稱“哥哥”。岳母身體不好,長期生病住院,由於舅子們在外地工作,他就承擔起岳母的看護和管理責任。有一次,岳母病重昏迷,大家都在準備後事,按農村習俗,怕老人進不了屋,就不用送醫,他趕到現場,堅持要將老人送醫治療,並說生死要讓醫院來判斷,最終老人得救多活了2年多。多年來,由於他對老人的孝敬,老人們對他也很信任,甚至“依賴”,岳母生病期間不能走動,進出都選擇要他抱,在臨終時還專門把他叫到床前說:“兒啊,你不像是我姑爺,更像是我的親兒子。”

相互支持,創造突出的工作業績

夫妻雙方都一直從事基層教育工作,都是教育行業的標兵。由於他們倆都具有相同的價值觀,在工作上相互支持,一個擔任校長,一個擔任副校長,雙方各自都很忙,每天都要忙到晚上7點過鍾才能回家,有時要到晚上8點過才能吃晚餐,儘管如此,但夫妻都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基本不參加其他應酬活動,一日三餐均在家裡進餐,這也是一家人思想和情感溝通的良好方式。在各自的工作領域,他們創造出了各自的事業業績。

丈夫周維1993年畢業後,被分配到晴隆縣最偏遠的農村小學任教,21歲的他就當上了小學校長,調到興仁市任教後,憑他的敬業精神和工作能力,從一名普通教師到工會主席、到副校長,後來擔任興仁市第三中校長至今。無論在哪個崗位,他都兢兢業業、率先垂範,總能在平凡的崗位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成為行業的標兵。先後獲得“貴州省優秀教師”“優秀校長”“優秀共產黨員”和“三嚴三實好黨員”等榮譽稱號20多次。2015年7月被評為貴州好人榜“敬業奉獻”好人。

妻子李永幸,長期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對教學業務深入研究,成為學生最喜愛的老師,從一名普通教師成長為下山鎮下山小學副校長,之後又考調到興仁二小工作,憑著她強烈的敬業精神和精湛的業務素養,又從一名普通教師成長為學校副校長,先後被評為興仁市優秀教師、興仁市百強教師、興仁市骨幹教師、黔西南州骨幹教師和黔西南州名師等榮譽稱號,獲得各種表彰20多次,成為教育行業的標兵。

助人為樂,以大愛之心弘揚傳統美德

夫妻倆都是熱心腸,他們樂於助人,由於都是從事基層教育工作,經常會碰到一些特殊困難的學生和家庭,他們都會力所能及儘量幫助,多年來,他們都記不清資助過多少人。只是有一個特殊家庭讓他們記憶猶新,父母雙亡,無人照故,一個13歲,一個11歲,最小的弟弟才8歲,沒有經濟來源,三姊妹住在村裡一所閒置的學校教室裡。靠姐姐在煤廠撿煤炭維護生活,得知這一情況後,夫妻倆多方協調,主動幫忙,把自己小孩的衣服拿給她家最小的弟弟穿,過大年的頭一天,給三姊妹買上新衣服、買了過年食品和玩具等,去看望她們,見到她們的住處沒有電,沒有糧,又給她們安裝好電燈,並協調民政部門當天給她們送去大米,直到把她們一家三姊妹的過年生活安排好,才放心回家過年。後來周維主動協調到愛心人士的熱心幫助,每年給她們1萬元的生活費,使得她們三姊妹的生活有了保障。

哪裡有貧困生,哪裡就有他們的關愛,當週維得知聶德菊等幾位同學家庭困難,周維立即和妻子李永幸商量,並找到他們,鼓勵她們安心學習,當場給了幾位貧困同學每人800元資助,承諾每年都會給予他們800元的資助。為了幫助困難學生,周老師多方籌資,呼籲社會力量幫助他們,經他大力推薦,聶德菊同學還獲得第十屆宋慶齡基金獎學金。

他們還記得一個不知名的老人,兒女不孝順,生活困難,有一次,妻子李永幸在街上買菜遇到時給了她一些錢,後來這位老人每逢趕場天都會到他們門前,他們每次也都會給她一些錢和物,一直持續了1年多,直到他們搬家。

教子有方,為青少年勤學奮進樹立標杆

由於家庭關係的和諧,夫妻二人對人對事的態度和工作的責任感,都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和成長起到了較大的示範作用。通過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的孩子也很優秀。從小乖巧聽話,有很強的責任意識,學習成績優秀,在興義八中就讀高中時,被評為“學習之星”“六星級畢業生”等,被州教育局評為“優秀學生幹部”,2016年參加高考被中山大學錄取。

在這樣一個普通的家庭中,每個家庭成員都懷有一顆善良之心,始終不忘善待身邊的每一位人;懷有一顆進取之心,無論在哪個崗位都能創先爭優;懷有一顆責任之心,始終把責任扛在肩上,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和義務;懷有一顆平常之心,從不爭強好勝,善於與人和睦相處,也正因為如此,才使這個家庭與眾不同,弘揚了社會正能量,他們一家三口共同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正內涵。(李鑫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