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省长率代表团到上海考察访问,共商推进两地合作发展

CFIC导读:

由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率领的甘肃省政府代表团4月15日抵沪考察访问。下午,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与甘肃省政府代表团举行座谈,共商推进两地合作发展。

甘肃省省长率代表团到上海考察访问,共商推进两地合作发展

张春海 摄

甘肃是新亚欧大陆桥重要的国际大通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两地的合作空间和潜力很大。

由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率领的甘肃省政府代表团4月15日抵沪考察访问。下午,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与甘肃省政府代表团举行座谈,共商推进两地合作发展。

甘肃省省长率代表团到上海考察访问,共商推进两地合作发展

张春海 摄

应勇对甘肃省长期以来对上海发展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说,近年来,甘肃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形成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值得上海学习借鉴。上海与甘肃虽相距遥远,但两地交流交往源远流长。甘肃是新亚欧大陆桥重要的国际大通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两地的合作空间和潜力很大。

应勇说,当前,我们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总要求,始终把“四个放在”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点,全力落实总书记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全力打响“四大品牌”。上海的发展,要始终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也离不开全国各地的支持。下一步,希望两地紧紧抓住共建“一带一路”的机遇,深化开放合作、科技创新合作、双向投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把两地的交流合作推向更高水平。

甘肃省省长率代表团到上海考察访问,共商推进两地合作发展

张春海 摄

唐仁健说,我们这次是为学习上海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经验而来,也是为推介甘肃的绿色生态产业而来。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和黄金通道,多样性明显,潜力和前景都很大。过去两年,面对多种困难叠加、多种矛盾碰头的复杂严峻局面,我们负重自强、顽强拼搏,脱贫攻坚、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工作都有了新的起色。

唐仁健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甘肃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出了号令,并要求我们“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我们将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继续狠抓脱贫攻坚,狠抓经济发展,坚定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希望上海多传“真经”,我们将努力把“上海经验”转化为甘肃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进一步深化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努力开创两省市合作共赢发展的新篇章。

上海市副市长彭沉雷,甘肃省副省长张世珍出席座谈会。

延伸阅读

打造新奇迹,书写新篇章,奠定新范例

——《迈向2049的甘肃》新书研讨会在京举行

甘肃省省长率代表团到上海考察访问,共商推进两地合作发展

4月13日,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主办的2019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暨《迈向2049的甘肃》新书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等出席并发表演讲。

以下贾康为演讲摘编:

甘肃省省长率代表团到上海考察访问,共商推进两地合作发展

大家好!感谢各位在周末时间专门参加《迈向2049的甘肃》新书研讨会。这样一本新书体现的是我们作为智库,在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方面,基于已经做出的理论创新,努力来为现实服务形成的一个针对国家特定的西部欠发达省级行政区的研究成果。我们研究的目的,显然是要在为全局服务的同时,也有特色地来为一个特定的区域,提供超长期视域之下的战略思维、战略谋划和创新发展的智力支持。

我们新供给的研究群体在这些年的研究努力中,比较推崇的一个理念,我们把它表述为“守正出奇”,这个表述也体现在课题成果的主题词上。简要地说,我们理解的“守正出奇”,“守正”是要坚定地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形成的“市场决定论”,整个资源配置中决定性的作用在于市场,这个市场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考虑问题的基点体现的是市场经济的共性规律,是发展中我们必须做的“守正”。

在“守正”之后,还要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强调的“政府要更好发挥作用”的指导思想,市场决定论后面实际上应有一个“政府更好论”这样概念之下的理论探讨,而且要密切联系实际。我们把“政府更好论”归结为比“市场有效”显得复合一些的“有为”和“有限”两个概念的结合:政府要有为,同时还要有限,怎么理性地有为,怎么理性地有限,实际生活中就很有挑战性。比如我们研究甘肃和研究发达地区(如上海、江浙、广东),显然在有效市场+有为、有限政府的组合方面,有不同的制约条件,我们必须寻找最适合甘肃的定制化研究设计思路,试图形成尽可能高水平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在甘肃讨论“守正”后面,应落到要根据具体的约束条件来出奇制胜,这是一定要在现实生活中更深入展开研究才能做出回答的问题。在出奇制胜概念之下,“出奇”是要承担风险的,关键是有没有可能“出奇而制胜”。在甘肃的发展方面,我们认为守正出奇和出奇制胜内在追求的逻辑,就是必然要有超常规发展。

和全国一样,中国的现代化中,甘肃的现代化必然是一种超常规发展过程,我们必须在承担风险的情况下,特别看重从当下再往未来,我们现在的研究视野是超长期的,一直到2049,怎么能冲破瓶颈期。整个中国现在面对新时代后面有大概十年左右要冲关“历史三峡”,冲过这样一个瓶颈期的考验:在全面小康没有多少悬念以后,怎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怎么达到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怎么从现在已经差不多人均国民收入9000美元这样一个水平上,继续走到人均国民收入稳稳进入高收入经济体。

在甘肃这方面,自己发展有成就,但实际上又处于全国省级行政区排位中比较靠末的状态,它怎样在理性的、超常规发展的过程中,冲破种种制约形成的瓶颈?打开新的局面?我们现在的这个研究成果,应该讲不可能做到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对于甘肃发展所有情况给出包罗万象信息的成果,也不可能是面对一直到2049的时间段上,提供甘肃工作一线的同志们一个周密细致的施工蓝图。

我们特别要追求的,是在这个研究成果所包含的信息内容中,针对甘肃全局和长远的发展,首先要力求在战略层面,从当下一直覆盖到2049年中央所说的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时期之内,我们要有认识的高水平。研究团队经过半年多努力所做的研究成果,首先它的定位就是甘肃超长期超常规发展中间战略规划的有效供给。在这方面,特别强调要以规划战略思想的有效供给,带出在甘肃现代化之中制度的供给、政策的供给、管理的供给,各种要素的供给和一系列有效供给问题,怎么样如愿形成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这个主要的创新思路的哲理、逻辑和可能的创新点,我们是力求条理化地把它们囊括在这个成果之内。

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这么多参与者认真地研究之后,我们期待着这一研究成果的正面效应。可以看到,在全球视野之内,各个经济体争先恐后地发展,历史上有英国的超越、美国的超越,区域方面的犹他奇迹等,中国也已看到非常值得观察的贵州突破等案例,我们希望能够以这样的智力成果,支持在中国看到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在全局的继续超常规发展中,像甘肃这样区域的发展突破,新局面的打开。

在此要特别感谢甘肃省委、省政府对于这个课题研究的信任和指导,要特别感谢甘肃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要特别感谢在民生银行作为董事长,也在我们新供给担任理事长的洪琦等领导层人士,以及民生银行工作系统的支持,要特别感谢民生银行的黄剑辉院长,也是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积极活跃的骨干,他所带领的团队所做出的课题研究上特别重要的贡献,也要特别在此感谢甘肃人民出版社在非常紧促的时间内从领导到编辑同志们的积极努力,使样书已经提供到我们与会者的手头,还要特别感谢《读者》杂志社的社长兼总编辑富康年,还有甘肃人民出版社其他领导同志们专程到会,他们是支持我们研讨的这本新书问世方面特别要致谢的功臣。

以下为黄剑辉演讲摘编:

甘肃省省长率代表团到上海考察访问,共商推进两地合作发展

甘肃是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甘肃民风质朴强悍,既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也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迈情怀。同时,甘肃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也曾经是连接我国东中部的重要腹地和大西北地区的枢纽。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特别是气候生态等方面的原因,甘肃的经济地位这些年发生了下滑,2600万甘肃人民如何赶上时代的步伐、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摆在全甘肃人民面前的一道极具挑战性的难题和必答题。民生银行研究团队为此交出了一份新答卷,标题是《迈向2049年的甘肃——超常规发展的战略思维》。

这本书有8章、9个附件、370多页、约30万字。从6个方面分析了甘肃,第一方面是甘肃的发展现状,结论是甘肃目前整体上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

第二方面是历史回顾,甘肃目前虽然比较落后,但还是持续着艰苦卓绝的努力。

第三方面是甘肃的潜力,甘肃具备多方面的潜力和发展空间。甘肃的发展应向德国、美国犹他州和我国贵州借鉴经验。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发展愿景,目标是“打造改革开放引领下的生态友好型、民生友好型的现代化甘肃”。这样一个目标成立以后,政策建议是什么?是“供给侧改革下的守正出奇”。主报告之外还有9个附件,包括对甘肃省主要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德国经济金融发展模式的启示借鉴以及美国犹他州的发展奇迹等。

第四方面是学习贵州的高速发展,贵州的模式、经验值得学习。贵州调整产业结构,把高新技术发展作为核心,实现了换道超车。再加上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育投入、建设科技工业园、密切产学研的关系等,完善了政府职能,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

第五方面是农业的发展,书中提出要加快试点股田制、发展现代农业。农业按照工业来发展,农民工人化,乡村地区要按照城镇化的要求,实现农村的社区化。以这“三化”为基础,实现中国乡村治理的民主化、法治化。

民生银行设计了“滴灌融资系统”,把央行放出的水精准地导流到中小企业,是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思路。还有,甘肃如何融入到“一带一路”的框架中来实现发展?书中从生产力水平、经济结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财政金融、知识经济等12个方面进行诊断,设立50个指标,把这50个指标构建一个指标体系,跟全球全国进行对比分析,进而诊断出甘肃经济的现状。通过现状的基本结论看,经济总体欠发达,结构性亮点和矛盾并存。甘肃拥有特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基础的多样性、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一定的产业基础,但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落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资源向省会集中的态势比较明显。

第六方面是甘肃发展的意见建议。应把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按照“四分法”,划分为“战略性领域、民生领域、公共性领域、竞争性领域”。同时,用“四个三”的改革框架,包括“新三驾马车的全面提速、三大供给主体全面发展、三次产业全面升级、三组供求关系全面改善”,推出十大超常规发展战略,包括:一是超常规的制度改革;二是建设甘肃省的六大走廊;三是集中资源发展具有赶超能力的换道超车;四是构建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型金融制度安排;五是试点“股田制”与创新沙漠生态治理;六是超常规的水资源治理,实现中国西部的绿化;七是“一带一路”助力甘肃省的开放式发展;九是人才战略,鼓励人才,吸引人才;十是积极争取中央政策的扶持,大力推进与兄弟省市的合作。

展望甘肃的未来,尽管发展中还将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但在中央的领导下、在各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在国内各方面民众的支持下,省委省政府和甘肃的各级政府一定能驾驭这艘承载着甘肃2600万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航船。这样的情况下,以人民为中心、以创新为第一动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速前行、持续赶超,一定能打造出一个令世人瞩目的甘肃奇迹,书写甘肃省发展、区域性发展的新篇章,奠定一个新的范例。

本文来源:贾康学术平台、根据新浪财经会议实录文字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