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道國學:論龍脈行度(篇一)

聞道國學風欲起 易學起落幾多秋

中華沉浮五千年 世人皆醒事自休

論龍脈行度

水固切於觀流,山尤難於認脈。

上章言水之關係甚重,固當切於觀覽,以環抱曲流有情為吉。至於辨脈尤難,故曾氏曰: “尋龍之法,看其脈勢,顯而有形,則易見脈;隱而無形,則難明此。”相地者,當以審脈為急,時術專在喝形定穴而置脈不論,其謬甚矣。

或隱顯於茫茫曠野。

以上止詳言認脈之難也。此言曠野之脈,體段不一,有平坡渺渺茫茫,如鋪氈展席而來者;有田塍層層級級,若水之波而來者;有起峰墩,如星珠龜魚而來者;有微露毛脊,如浮漚鳧鳥而來者,皆是地之吉氣湧起,故土亦隨之而凸也,其來也;兩邊有水以送之,其止也。左右有砂以衛之,且明堂寬正,又得橫水攔之,外陽遠案在乎縹緲之間,四圍陰砂僅高數寸而已,此皆平洋之貴也。經曰:地貴平夷,土貴有支。亦此意也。

聞道國學:論龍脈行度(篇一)

或潛藏於淼淼平湖。

淼淼,水大貌,。此言平湖之脈坦夷,曠蕩卻是支龍行度,其體段若盞中之酥,雲中雁,灰中線,草中蛇。或沉潛而無形無影;或藏伏而失跡遺蹤。生氣行乎其間,微妙隱伏而難見,全在心之智,目之明。以高一寸為山,低一寸為水。察其支之所起,辨其支之所終。起則氣隨之而始,終則氣隨之而鍾,至脈盡水止而界合分明者,此平洋之大地也。楊公雲:

上智尋龍觀氣脈,指望高山散蹤跡。

相連相接下鄉村,失跡遺蹤細尋覓。

氣逢水界有住期,如緝悠悠細消息。

平茫大地無影形,如灰拖線要君識。

相連相牽尋斷絕,盡是楊公真口訣。

過村如雁列深雲,藏時猶似泥中鱉。

平洋相併盞中酥,落在平洋誰辨別?

聞道國學:論龍脈行度(篇一)

又云:

坪中還有水流波,高水一寸卻是何?

只為時師眼力淺,到此茫然無奈何。

便雲無處尋蹤跡,直到有山方認得。

不知山窮落坪去,穴在坪中貴無敵。

痴師誤了幾多人,又道埋葬畏卑溼。

不知穴在水中心,如此難憑怕泉樂。

蓋緣水漲在中間,水退則同乾地力。

且如兩堆坪似掌,也有軍州落窠歷。

也有英雄在其中,豈無墳墓與宮室。

只將水注與水流,兩水夾流是龍脊。

星散孤村,秀氣全無半點。

此言平洋之龍,湧起平墩變五星之形也。其星形飄散不相聯,屬孤露無形,以致靈氣不聚,全無半點融結之處。楊公雲:“散子以口滿鄉村,如風送葉亂紛紛。”正此意也。

聞道國學:論龍脈行度(篇一)

雲蒸貴地,精光略露一斑。

此言山川靈氣鍾聚,故升而為靈,原其理,因其氣之精,凝結於地中,一節精英發露而云蒸於上,其此極貴之地,而後有精露雲蒸之慮。 《撼龍經》雲:

尋龍望勢須尋脈,雲霧多生在龍脊。

春夏之交與二分,夜望雲霓深處覓。

雲霓先生絕高頂,此是龍樓寶殿定。

大脊微茫雲自生,霧氣如多反難證。

先尋雲氣識正龍,卻是真龍觀遠應。

聳於後必應於前。

凡尋龍捉脈,後有峰巒擁從而來者,前必有峰巒擁從而拱,此前後之照也。

有諸內必形諸外。

經雲:“內氣萌生,外氣成形。”《家寶經》雲:“陰陽真氣者,遊於土皮之下。”又曰: “氣藏土內,謂之內氣;水流土外,謂之外氣。”外者,個字、三叉分合之意也。有其內則其形見於外放,內外相符也。

移步到評論區留言與小道討論

吾輩皆為發揚中華文化精髓,勿惡言相贈,若是批評指教,虛心受教,多多益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