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讓我們來聊一聊物聯網—IOTA

5G時代,讓我們來聊一聊物聯網—IOTA

花未容

5G時代,讓我們來聊一聊物聯網—IOTA

2019.2.26


綜合評分

6.5

【本文享有區分平臺內容激勵計劃】

昨天我們聊到5G時代,萬物互聯的願景下,一個與移動通信方式相比較的基於低功耗廣域網的區塊鏈機器與機器(M2M)通信解決方案MXC。今天我們關注另一個近幾年最火的另一個物聯網項目-IOTA,這個項目與絕大部分的區塊鏈項目在工作方式上有著很大的不同,提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可信、安全的解決機制。

項目原理

不同於傳統區塊鏈鏈式結構,IOTA是基於有向無環回圖(DAG)的一種數據機構Tangle(纏結)。在這種異步通訊機制中,IOTA有可能實現更高的交易吞吐量,IOTA對外宣稱的也是百萬級TIPs。吞吐量對於億萬級別節點的物聯網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這也是IOTA經常被視為具有巨大的革命性潛力項目的根本

5G時代,讓我們來聊一聊物聯網—IOTA

另一個對比主流區塊鏈的不同點在於,區塊鏈的節點出塊行為是節點獲得代幣激勵趨使的,而IOTA中的節點,是一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念。具體來說,就是一個節點想要自己的交易被確認,就要努力力去驗證之前的交易。在這個設計上,減少了額外打包區塊的礦工角色,系統內內運轉也就不需要手續費。

與主流區塊鏈項目比較

主流區塊鏈或者說傳統區塊鏈項目,目前發展到以智能合約為代表的鏈上世界與現實世界互為驅動的早中期階段,目前完全的鏈上世界,例如賬本、遊戲等場景能力已經具備,與現實世界的驅動鏈接還在努力的探索中。

IOTA作為與傳統區塊鏈並行的一種可信現實生產方式的解決方法,最終也必須解決纏結與現實世界的精確鏈接問題。與智能合約相應,IOTA的方案是Qubic協議。Qubic是一種基於數量的計算方法,Qubic通過Oracle預言機將數據添加到Tangle中,實現Qubic(數字世界)和外部數據(現實世界)之間的連接,最終目的也是指向智能合約。

主流區塊鏈醒目因為底層機制的統一,取得的進展共享的情況也更加常見,不同公鏈上都已經運行了數量很多的遊戲、競猜等類型的DAPP,大眾對於區塊鏈發展進程也比較清楚。

IOTA則更偏向於被工業界內用戶所瞭解,除了持有IOTA的投資者,與大眾的日常生活更遠一些。

5G時代,讓我們來聊一聊物聯網—IOTA

發展概況

IOTA項目本身有其工業依託項目JINN,它是一個開發三元硬件芯片的項目,這也解釋了IOTA底層代碼用三進制的原因。也就是是說,IOTA本身是一個有硬件支撐,有獨立的算法原理,有隻能合約研發預期的項目。如果流程都走通,可以說就是一個完備體了。

目前的問題在於,1、同樣有很多計算表明,IOTA的優勢之一——高吞吐量是基於犧牲了一定的安全性。2、IOTA的協調器本身具備中心化屬性,這個非中心化的概念蒙上陰影。3、儘管15年以來,IOTA的代幣取得了萬倍漲幅,儼然位居主流幣行列,但項目本身的進度不夠快,錢包等產品的跟新速度和體驗都不盡如人意。4、纏結的方案目前也有一些其他的很厲害的團隊跟進,如果IOTA不能有更多實質性的闡述,在統一賽道被超越也是可能的。

錢包

5G時代,讓我們來聊一聊物聯網—IOTA

總結

IOTA背後的理念價值巨大,可以看做和區塊鏈並行的生產方式解決方案,但是其技術相對較新,目前項目實現程度不是很好,實現過程中充滿更多未知,也有更多爭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