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時代,網際網路大公司需要什麼樣的組織架構?

“ABC”時代,互聯網大公司需要什麼樣的組織架構?

內部組織架構的調整,已成時下互聯網企業競相追逐的變革舉措。

9月29日,騰訊宣佈調整內部架構,其中包括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等重磅內容,作為騰訊時隔6年首次大規模的內部構架調整,該舉措引發了行業的廣泛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9月之內,互聯網行業內的人事、組織調整動作頻頻,除騰訊之外,雷軍也宣佈對小米公司架構進行系統調整,而在與騰訊更有對標價值的阿里,馬雲將退休、CEO張勇接棒的消息,也富有組織變革的實質性意義。

組織架構變革,是企業轉型進入深水區的關鍵標誌,當下組織變革的流行,則是互聯網行業的時代特性決定的。尤其對於騰訊而言,伴隨著外界對其流量驅動、投行模式損害本體創新能力的質疑,其組織架構的變革也普遍被認為過於滯後——騰訊推崇賽馬式的內部競爭,而如今,圍繞這一思維形成的部門牆、數據牆,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構成的“ABC時代”需要的系統運籌能力存在顯而易見的矛盾。

某種程度上,當前國內大象級互聯網企業的組織變革,都是面向“ABC時代”,就其中的共性而言,完全是可以互為參照的。

什麼是“ABC時代”的共性?就是互聯網企業必須大力發展系統化能力,換句話說,僅有好的產品、應用乃至用戶思維已經不夠,如何服務於數據生態賦能B端這個使命,推動產業互聯網的變革,而不是一味滿足於依賴用戶規模實現B端變現,才是構建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由此我們看到,騰訊發力組織變革的首要劣勢,在於它從來就是以面向個人用戶的產品矩陣和組織取向取勝,而沒有To B業務的基因。儘管互聯網的服務能力持續向傳統行業滲透,騰訊也並非不想鏈接商業,但由於內部競爭帶來部門割裂、流量優勢導致嚴重的投行化,加之過往強勢的行業地位和“躺著賺錢”的業績高增長助長了“求穩”的思想,不僅賦能B端無從談起,就連一些立意很好的項目,最終也被閹割,反而給了對手崛起的機會。

阿里與騰訊是很好的互參對象,相比騰訊,阿里實際上先一步踏入了ABC時代,同時也是最早面向ABC時代調整組織架構的企業。作為ABC時代的重要能力,在雲計算方面,阿里對雲計算的認知、投入和戰略定立,都遠遠早於或高於騰訊,騰訊看到雲計算的價值更晚,且困於發力;在組織架構層面,阿里跨界學習了遊戲公司Supercell的強大中臺支撐和業務容錯能力,而這家在日後被騰訊收購的公司,在投資層面之外,似乎並未體現出更多的價值。

如果說對於ABC時代互聯網企業的組織架構,阿里身上展現了超前的典型價值,那麼,騰訊的啟示則在於,對於互聯網大公司,合適的組織架構應該部分類似於遊戲中的“防沉迷系統”——管理學認為,公司在高速發展階段,所有的問題都會被業績增長所掩蓋,那麼,作為沉迷於短期業績的苦果,公司業績一旦增長放緩,組織管理戰略上的問題便會大面積暴露。從騰訊遊戲、社交等應用目前遇到的多重挑戰和投行化的生態侷限來看,騰訊當前調整組織架構,明顯已經是被動為之。

由於總是牽涉重大的內部資源再分配或利益調整,適時進行必要的組織架構調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公司發展的瓶頸期,過度的人事震盪或業績陣痛,甚至有可能撼動公司之前的一些固有優勢。對於騰訊來說,擁有何種組織架構是一個問題,如何把四分五裂的業務、組織在數據打通等層面融合起來,也是一個現實問題,畢竟,相比未雨綢繆,變革越遲滯就意味著越被動。

本質上,ABC時代互聯網大公司的組織架構,仍然是一個如何激發組織創新力的命題,因此,這個時代不管有多少掉隊者,根本原因可能還是忽視了創新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