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歧视“黑人”吗? ——《绿皮书》观影感

你会岐视“黑人”吗?

当看完《绿皮书》时,推荐一位朋友看,他这样问。他说他表面不会岐视“黑人”。但心里还是会,特别不喜欢他们的喷得很浓的香水味道。此时让我想起,很久以前去云南香格里拉旅游时,这一片都是藏族人,当时看到他们晒得很黑的皮肤,以及说着听不懂的口音,身上带着浓浓的羊腥的味道。当时也是表面渴望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但实际上也是害怕的。

这样的情景让我想到《绿皮书》里面一个镜头:唐(一个黑人天才钢琴家)每天穿着西装,进入上流社会场合,为白人演奏。即使演奏中途为了上厕所,甚至要开20分钟的车回酒店,不能进入共同场合享受食物,而他的手下却可以,只因他们是白人。买衣服不行正常试穿,但=但这一切切他还是依然妥协与退让。目的就是想告诉他和他们白人是同一类人。

特别印象深刻是,他们在路上车子因没油熄火了,而他们对面就是一群黑人正在很辛苦做农活,而看着白人托尼装油,并为唐开车门,而唐就是用他的优雅的动作坐进去,来表达内心我与他们不同。但他好象忘记他永远摆脱不了是一名黑人的身份。

最后在一个下大雨的路上,他和托尼(一个白人司机)发生争执,说到:“我不够黑,也不够白,那我是谁”。

最后托尼的鼓励下,唐选择维护自己的尊严,以拒绝为白人演奏的方式,抵抗他们的偏见。喜欢古典乐的唐一开始抵触流行的爵士乐,但在唐的陪伴下,他在黑人酒吧忘情地演奏起爵士乐,赢得满堂彩,也重新拾起了演奏的快乐。影片的最后,托尼不仅成为黑人钢琴家的“守护神”,还邀请唐和家人一起过圣诞节。

而托尼呢,一开始像其他白人一样,对有色人群充满偏见,连他们喝过水的杯子都要丢掉。作为曾经娱乐场所的保镖,托尼相信暴力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在遭到白人贵族的羞辱后,却及时止住拳头,他听从了唐的劝告,“暴力永远不会取胜,保持尊严才会取得真正的胜利”。

事后,看到很多影片评论都提到这一部是救续与自我救续的电影。故事的两个主人公,通过不同种族的相处,也演绎最真挚的友情。其实也是给观众一个警醒,在生活中我们都是故事的“白人”一群,虽然表面上与其他不同肤色的人们进行友好的交往,然而台下针对他们的生活风俗还是带有不习惯。

你会歧视“黑人”吗? ——《绿皮书》观影感

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审美异同。

我们能做就是如电影叙事方法一样,用轻松的叙事诠释沉重的主题,生活中求同共异,可以不喜欢,不习惯,但学会尊重。正是这部影片吸引读者的原因之一,“不是所有沉重都要用沉重去表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