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歧視“黑人”嗎? ——《綠皮書》觀影感

你會岐視“黑人”嗎?

當看完《綠皮書》時,推薦一位朋友看,他這樣問。他說他表面不會岐視“黑人”。但心裡還是會,特別不喜歡他們的噴得很濃的香水味道。此時讓我想起,很久以前去雲南香格里拉旅遊時,這一片都是藏族人,當時看到他們曬得很黑的皮膚,以及說著聽不懂的口音,身上帶著濃濃的羊腥的味道。當時也是表面渴望瞭解他們的生活習俗,但實際上也是害怕的。

這樣的情景讓我想到《綠皮書》裡面一個鏡頭:唐(一個黑人天才鋼琴家)每天穿著西裝,進入上流社會場合,為白人演奏。即使演奏中途為了上廁所,甚至要開20分鐘的車回酒店,不能進入共同場合享受食物,而他的手下卻可以,只因他們是白人。買衣服不行正常試穿,但=但這一切切他還是依然妥協與退讓。目的就是想告訴他和他們白人是同一類人。

特別印象深刻是,他們在路上車子因沒油熄火了,而他們對面就是一群黑人正在很辛苦做農活,而看著白人託尼裝油,併為唐開車門,而唐就是用他的優雅的動作坐進去,來表達內心我與他們不同。但他好象忘記他永遠擺脫不了是一名黑人的身份。

最後在一個下大雨的路上,他和託尼(一個白人司機)發生爭執,說到:“我不夠黑,也不夠白,那我是誰”。

最後託尼的鼓勵下,唐選擇維護自己的尊嚴,以拒絕為白人演奏的方式,抵抗他們的偏見。喜歡古典樂的唐一開始牴觸流行的爵士樂,但在唐的陪伴下,他在黑人酒吧忘情地演奏起爵士樂,贏得滿堂彩,也重新拾起了演奏的快樂。影片的最後,託尼不僅成為黑人鋼琴家的“守護神”,還邀請唐和家人一起過聖誕節。

而託尼呢,一開始像其他白人一樣,對有色人群充滿偏見,連他們喝過水的杯子都要丟掉。作為曾經娛樂場所的保鏢,託尼相信暴力能解決一切問題。但在遭到白人貴族的羞辱後,卻及時止住拳頭,他聽從了唐的勸告,“暴力永遠不會取勝,保持尊嚴才會取得真正的勝利”。

事後,看到很多影片評論都提到這一部是救續與自我救續的電影。故事的兩個主人公,通過不同種族的相處,也演繹最真摯的友情。其實也是給觀眾一個警醒,在生活中我們都是故事的“白人”一群,雖然表面上與其他不同膚色的人們進行友好的交往,然而臺下針對他們的生活風俗還是帶有不習慣。

你會歧視“黑人”嗎? ——《綠皮書》觀影感

由於文化差異帶來的審美異同。

我們能做就是如電影敘事方法一樣,用輕鬆的敘事詮釋沉重的主題,生活中求同共異,可以不喜歡,不習慣,但學會尊重。正是這部影片吸引讀者的原因之一,“不是所有沉重都要用沉重去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