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得到董事长张泉灵:什么才是好生意

本文由亿邦商学院根据紫牛基金创始合伙人、少年得到董事长张泉灵在2019中国商界木兰年会的演讲整理而成。

少年得到董事长张泉灵:什么才是好生意

紫牛基金创始合伙人、少年得到董事长 张泉灵

张泉灵,原央视记者、主持人,曾主持《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节目,参与了大量现场直播及报道,曾获得金话筒奖、精英奖和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长江韬奋奖,也是第19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2015年9月,张泉灵与猎豹移动CEO傅盛创立了紫牛基金和紫牛创业营,致力于早期天使投资与孵化。目前已经投资的项目包括年糕妈妈、二混子等20多个项目。

以下内容为张泉灵在2019中国商界木兰年会的演讲:

经常会有人问我:你做记者的时候、做投资人的时候和今天自己参与创业的时候,看待“什么是一门好生意”这个问题,到底会有多大的不同。

说实话,这件事情差别真的很大。

以一个记者的视角去看什么是好生意,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有没有一个“好故事”,只要有一个好故事,剩下那些都可以塞到它底下,有好故事呈现就是好生意。

从投资人的角度,每天做的事情除了看好的赛道、好的创业者之外,真正要看的事情是探究风险点。所以投资人大量的工作是在做风控,他要看到的是哪里有不可弥补的漏洞,这个漏洞会不会使得满盘皆输。这是投资人每天在想的事情。

从创业者的角度,更多的是你相信什么,一旦你相信了,哪怕前进的路上到处都是坑、到处都是窟窿,你唯一能做的事情是填掉它再往前走、填掉它再往前走,走向你相信的方向。所以,对创业者来说“相信什么”是更重要的事情。

我现在经历过这三重角色,那我会怎么来看一门好生意?对于我来说,好生意具备三个很明显的特征:

好生意都满足了一个真的需求,这个需求不是自己觉得很酷,而是市场上很多人觉得真有用。

好生意真的提高了效率。我们今天已经在互联网信息如此对称、如此透明的时代里,为什么有一些事情还需要公司来做?一个公司存在的本质是公司内部的效率比外部做同样事情的效率高,才有必要成为一家公司。所以本质上,你如果真的做了一门好生意,一定是你做这件事情比别人做的效率高,比行同业、竞争对手做这件事情效率来得高,才有可能变成一门好生意。


一门好生意,一定在产业链当中最终形成定价权。如果你发现对上游没有定价权,对下游也没有定价权,两边都可以随时挤压你的时候,哪怕做成很大的规模,也未必是好生意,而是非常痛苦的生意。

满足真正的需求

满足真需求可以举一些例子。比如说满足需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满足市场上诞生的新需求,一种情况是满足了一个以往就有、但是一直没有被满足的需求。

举一个例子。我刚做投资的时候,投资了编程猫,教5岁以上的孩子学习编程,这是对大多数孩子而不是少数孩子的新需求。

我小时候被我妈逼着学英语,可能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那是那个年代的新需求,因为那个年代中国进入全球化的进程,每个人都相信你不会英语就是半个文盲,无法与地球上3/4国家的人进行沟通。所以大家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一点英语,于是诞生了新东方这样的公司,诞生了无数的英语培训机构。今天当你觉得学英语不再简单的是一个应试的英语,而是一个真正交流的工具的时候,催生了vipkid的公司。

你是否相信未来世界可能机器语言的普及就像今天的英语一样?我还是挺相信5年以后,也许学不学英语不再那么重要,彼此戴一个耳机,用人工智能可以用母语对话,不管哪种母语。我也相信编程在5年、10年以后在世界上占有非常传统的份额。即便是一个销售工作,也要跟机器对话,你要知道大数据的精准客户在哪里、用什么样的语言跟客户做交流。所以,在未来的世界里,每个人多少都应该懂得一点编程的思维,这并不意味着你是一个程序员,但是你需要知道机器的语言用什么样的逻辑在进行,这就是我相信的一件事情。我们投资了编程猫,我认为是未来世界的新需求。

还有一件事情,是原本世界有、但是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的需求,比如说VIP陪练。我们有很多学钢琴、学小提琴的孩子,学钢琴的孩子每周的学习安排是怎样的?很简单,要找一个老师,课时费大概一个小时几百块,让你的钢琴技艺有所进展。

但是我们知道琴不能只是学,还得让孩子练,练琴这件事情几乎可以说是家长的恶梦。得不断地吼孩子去练琴,弹错了,孩子一句话就给你顶回来“有本事你来”。我们被孩子这么顶回来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办?于是你继续花钱请老师做陪练,但这样一是老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第二是经济负担会更重。

不过,今天当我们的带宽支持实时的摄像头和双向视频的时候,我们的视频跟声音没有延迟的时候,事情变得简单很多。网上的陪练老师,可能不像辅导老师那么高的水平,但是他足以指出你的指法错了、音节没有表达好等等。于是这就诞生了新的生意,线上的陪练,一个小时只需要几十块钱。

你很难想象这样的产品上线之后,可以自发的、不经推广的就扩展到30多个国家,因为各个国家的家长在陪孩子练琴这件事上都很痛苦。

这样的服务在我们的带宽不支持双向无延迟交流的时候是没有办法提供的,但是今天可以了。

真的提高效率

真提高效率。比如编程猫这件事情,当你是一个编程猫的用户,你感觉对方有一个老师在教你并知道你的进程。但事实上,是由于编程是非常标准化的事情,更多的时候真正教你的是一个机器。

当一个真人老师利用“机器”可以对一百个同时在线的学生、在不同的进程里面去教编程这件事情,你会发现效率被极大的提高了,这是线下的编程课无法企及的。

再比如说VIP陪练,本质上是双向摄像头解决了一个陪练老师一天可以带六堂以上的课的问题。如果不是用在线方式解决,你可以想象,北京上海的通勤是什么情况,从一个家里跑到另外一个家里是什么样的时间代价。是否还有可能一天教六小时以上的陪练课程?这个陪练老师如果可以教到一天六小时以上的时候,他是可以接受一小时几十块钱的,但是如果在北京上海做通勤,肯定就没有办法接受这样的课程。所以你会发现,这件事情满足需求的同时是提高了效率的。

再比如说我们投过一个针对成人的教育项目,教16岁-26岁的女孩,情窦初开或者刚进入职场的时候,如何提高自己的魅力。

真正提高效率的点是缩短了信任的距离和链条。我们做教育,要理解建立品牌就是建立信任,信任是教育行业最宝贵的资源。以往一个教育品牌要建立信任,链条是非常长,因为你要教出一届学生都说好,再招另外一届学生,这个反馈周期非常长,所以积累品牌是非常长的事情。

特别是我们是在教一些非标准化的事情,比如一个女性如何成为更有魅力的自己,如何在职场和情场更受欢迎。如果是开一个线下店,大家会觉得这是骗子机构,用户很难迈进那个门槛,她很难真正对这个群体说我有这个诉求。而今天线上的内容更容易让她接受了,这本质上大大缩短了建立信任链条的过程。

所以,这三个项目都是教育类的项目,但是提高效率的点是不一样的,也非常值得去探讨。

拥有产业链当中的定价权

在产业链当中有定价权,我认为本质上有两件事情很重要,一个是品牌,另外一个是供应端的效率提高。特别是在教育行业里面,这两点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在供应端的效率始终无法提高,有可能规模会做得非常大,但是依然无法在上下游获得定价权。

接下来我要分享一下我正在做的事情。

去年罗胖的年终演讲宣布我进入少年得到做董事长,这件事情为什么发生在我做投资三年以后?我为什么觉得少年教育、以大语文为赛道的教育是值得我花剩下的时间去做的一件事情?这里面涉及一个非常真实的需求,那就是语文能力怎么提升,以及语文在未来的世界当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我们来说一个功利的硬试的前景和不功利的能力的前景。我举一个例子,有可能孩子们高考的时候碰到的课题,即便对于经历过非常优质的高等教育的人也很难做出来的题。比如说会给你都德的最后一课、郑政铎的最后一课、老舍的最后一课,考题是现在这三个最后一课的主人公都被请进了演播室,你是主持人的话,怎么采访。我自己当过主持人,所以我知道这个题目非常难,要了解历史背景,要了解任务关系,要了解人物性格,要了解行为模式,采访主题是什么,要往哪里引……这对一个非常优秀的主持人都是很难的功课,需要一个人非常强的逻辑性和综合能力。

我儿子初一刚刚完成一部分的科目测验,我看到题的时候很紧张。比如说初一下半学期的地理课,最后一题是:春风不渡玉门关,请谈一下玉门为什么选择了清洁能源来作为战略。你会发现,语文不好的话,地理考不好、生物考不好、数学考不好,因为所有理科把标准条件下解题改成了非标准条件下的解决问题。而这个是语文的一个基础能力。

对于今天我们自己创业,平时天天在做的事情就是说服一个人:说服员工、说服客户、说服供应商。你知道说服一个人是一个人多么重要的基础能力、说清楚一件事情是多么重要的基础能力,这就是语文的问题。我们通过一个学期的试验,发现完全可以在孩子身上产生奇迹。

再说效率。我做的少年得到一开始非常强调:如果要想把它做成一个长久的事业,它一定要以公司的模式来提高整件事情的效率。所以我们采用了目前市场上被普遍看好的高效率的模式:网校、单课的模型。

第三点,定价权。我觉得对教育行业来说,要形成定价权。你要因为对用户有效而形成品牌,要因为对用户有效而形成品牌,要因为对用户有效而形成品牌,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怎么有效?这是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在此之前他是一张白纸,上了十节课之后他的表达是这样的:春花飞舞,我看到风儿带着春花在跑,感觉很快乐。没有任何的矫饰,完全发自内心的感受。我可以用很多的例子来告诉你,一年级孩子的语言表达可以生动到什么样的程度。

这些孩子,进来的时候是无差别的,我们没有选择特别优秀的孩子来看,我现在挑出来也是无差别的。

怎么做到的?其实本质上是这样的,你如果期待你的孩子讲出优美语言的话,你想想前一步是什么。如果从来没有体验过美,他从来没有打开他的眼睛、打开他的触觉、放开他的嗅觉,没有体验过真实世界的美,怎么感受到的抽象化的文字的美?如果感受到了,有没有办法迁移到自己的能力上,用自己的方式讲出来?你仔细想,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一定有一条路径抵达这个事情。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成熟、语言学的嫁接、文学的再嫁接,是美国花了40年的时间去完成的,所以才有了美国今天的英语世界的完整的分级阅读。

千万不要认为分级阅读是简单把文学的文本去按照不同的年龄段分开就好了。为什么在中国人的世界里没有出现科学的分级阅读?因为我们从最底层的、以孩子的发展为基础的这套逻辑都没有完全在中文世界里跑通。这是我愿意花我未来五年、十年、十五年的时间完成的事情,也是让人觉得非常欣喜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