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區農業農村局加強對小麥中後期重大病蟲害防治工作技術指導

永年區農業農村局加強對小麥中後期重大病蟲害防治工作技術指導

  當前,小麥已經進入拔節孕穗期,隨著小麥抽穗、揚花、灌漿,小麥中後期重大病蟲害如:小麥吸漿蟲、麥蚜、赤黴病、白粉病、條鏽病等也將進入高發重發期。搞好中後期重大病蟲害防控,對於夏糧豐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區農業農村局成立以主管副局長趙建彬為組長的小麥中後期重大病蟲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植保站、技術站、土肥站、科教站、農藥管理、六個區域站等為成員。加強田間監測調查,及時發佈預警信息;加強農資市場管理,淨化農資市場環境;加強農情信息發佈,提高信息覆蓋廣度;加強技術宣傳培訓,幫助群眾掌握防治技術。

二、加強小麥吸漿蟲防控。根據農技人員調查,今年小麥吸漿蟲總體偏輕發生,部分鄉鎮村中偏重發生。通過全區普查,發生面積約8.85萬畝,分佈在西蘇、小龍馬、名關、東楊莊等16個鄉鎮78個村。偏重發生2.05萬畝,涉及西蘇、小龍馬、東楊莊等7個鄉鎮23個村。4月9日,全區普降中雨,有利於吸漿蟲的整體出土,集中為害。通過監測調查,綜合分析今年小麥吸漿蟲蛹期防治適期為4月19日至25日。防治上以“蛹期撒毒土防治為主,成蟲期噴藥掃殘並重”為原則。蛹期撒毒土防治,一般在小麥孕穗挑旗時進行,可畝用5%毒死蜱顆粒劑1-2公斤,或15%毒·辛顆粒劑0.5-1公斤,拌細土20-25公斤,攪拌均勻,在露水乾後均勻撒施麥田,撒施後澆一小水可提高防治效果。成蟲期防治在抽齊穗未揚花時,用手撥開麥壠,一眼可見2頭以上成蟲時,立即噴藥防治,可採用高效氯氟氰菊酯、聯苯菊酯加吡蟲啉、噻蟲嗪、噻蟲胺等進行防治。

三、加強“一噴三防”。抽穗至灌漿期,是麥蚜、赤黴病、白粉病、條鏽病等高發重發期,此時一次性噴施殺蟲劑、殺菌劑和葉面肥,可起到防蟲、防病、防乾熱風的多重效果。從4月25日開始,密切關注麥田蚜蟲、白粉病、赤黴病等病蟲害發生發展情況,適時開展“一噴三防”施藥作業。利用植保無人機、揹負式低容量寬幅噴霧器等新型植保機械,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作業。選用配方有:1.聯苯菊酯30ml+噻蟲嗪20ml+吡唑嘧菌酯10ml+華孚20ml組合配方,2.聯苯菊酯30ml+噻蟲嗪20ml+吡唑嘧菌酯10ml+蕓薹素10ml組合配方,3.高效氯氟氰菊酯30ml+噻蟲嗪20ml+吡唑嘧菌酯10ml+華孚20ml組合配方。根據麥田病蟲發生情況,適時開展第二次“一噴三防”作業。

四、加強麥田雜草拔除。小麥抽穗期,是節節麥、雀麥、看麥娘、播娘蒿、豬殃殃等雜草開花結果期,此時極易辨認。前期雜草沒有防治好的麥田,要集中時間、集中人力進行人工拔除,帶出田外集中深埋銷燬。

永年區農業農村局加強對小麥中後期重大病蟲害防治工作技術指導

永年區農業農村局加強對小麥中後期重大病蟲害防治工作技術指導

永年區農業農村局加強對小麥中後期重大病蟲害防治工作技術指導

永年區農業農村局加強對小麥中後期重大病蟲害防治工作技術指導

永年區農業農村局加強對小麥中後期重大病蟲害防治工作技術指導

永年區農業農村局加強對小麥中後期重大病蟲害防治工作技術指導

永年區農業農村局加強對小麥中後期重大病蟲害防治工作技術指導

圖文 永年區農業農村局 李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