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勸你善良,但我不鼓勵你“愚善”!

這是 時代雜評 的第 002 篇文章

前言:古有“愚忠”“愚孝”,卻似乎沒有聽說過“愚善”,但“愚善”卻是自古有之的,其一特徵是雖有善心善行卻不得善果,如此豈不可悲可嘆?


最近“一元醫生”吳光潮的事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吳光潮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只收取一元看診費,有時醫藥費都不收甚至倒貼,大家對此讚譽有加,國家也給予了他應有的表彰,吳光潮也隨之成為一個學習的模範。

孩子,我勸你善良,但我不鼓勵你“愚善”!

從事蹟的影響和發心而言,吳醫生無疑值得敬佩,他當得起所有的讚譽;但就事蹟本身而言,我卻有些不同的意見,若吳醫生只是收取一元看診費,給鄉民開藥收費時微利乃至平價,我覺得都不無不可,這種有餘力惠及鄉親的做法值得稱頌與學習;但若每次治療和開藥都不收錢甚至倒貼錢,我確有些不太認同。且先不計較我不明實情而妄作言論,單就吳醫生的行醫方式而言,無論是否如報道所言吳醫生有些許政府補貼(基本入不敷出),或者吳醫生所用不多而有心外施,但若超出他的財力、精力承受範圍,我認為還是不大可取的。

吳醫生這種行醫方式的本質就是行善,是一種慈善行為。行善發於本心,是力所能及的仁義之舉,但行善若超出自身負擔或施行方式不當的話,行善的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

我之所以這麼說並非故作驚奇之論以博人眼球,而是好心行善反遭負累之事例已然不少,昭昭明鑑不可不察。

俗語“鬥米恩、升米仇”,這個道理古今皆然,史書、野史都有例可尋。

韓信“一飯千金”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但大家都只記得施飯的浣衣大娘,卻忘了此前一直接濟韓信的親朋和恩待韓信卻被韓信絕交的淮陰郡下鄉南昌亭長。浣衣大娘只是短時接濟韓信,而韓信的親朋卻是常年“供養”於他,亭長也是以兄弟之禮待之數月,但韓信發達後卻只恩報大娘,而絕交於長久“供養”他的故舊,如果從這些親朋故舊的立場看,不但受了委屈還揹負了千百年的壞名聲。

孩子,我勸你善良,但我不鼓勵你“愚善”!

再說《水滸傳》中關於武松怨怒柴進的事例。說的是武松任性犯事,自誤害了人命,為躲避官司跑到了柴進府上。都道柴進樂善好施,喜交天下英雄,武松便也心安理得地享受著英雄的待遇,以大爺自居,在府中使性妄為喝酒鬧事,惹得人人生厭,時間久了柴進也不免有所怠慢。但這怠慢在武松眼裡卻是容不得的沙子,卻在宋江面前嘮叨柴進的不是,說什麼柴進疏慢了他,並打趣道“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我想若是柴進聽得這話心裡也必不是滋味。武松雖是直爽之人,心直口快,但客觀上卻是健忘了恩德而錯記了仇怨,這終究是沒道理的。

孩子,我勸你善良,但我不鼓勵你“愚善”!

《水滸傳》算不得正史,連野史或許也算不上,但卻是經過民間兩百多年的演繹凝練而成,若非民情有之怎能流傳許久。

若這些遠的都做不得數,那近年的例子也不少。

叢飛資助貧困生的事蹟大家都知道,叢飛盡其所有資助183名貧困生,但在其胃癌晚期生命垂危時不僅無一人探視,反被受助者無端臆測是“另有所圖”,更有甚者被受助者的家長電話責罵:“你不是說好要將我的孩子供到大學畢業嗎?他現在在讀初中,你就不出錢了,你這不是坑人嗎?”

這是何等的不講道理!是何等的忘恩負義!又是何等的不可思議!

孩子,我勸你善良,但我不鼓勵你“愚善”!

還有孫儷資助大學生向某,向某不念其善意,反而揮霍無度後又貪索無止,在孫儷寒心停捐後還加以汙衊。網友都說向某是喂不熟的白眼狼,言雖重但於情於理也不算過分。

孩子,我勸你善良,但我不鼓勵你“愚善”!

再說去年熱議的富豪陳生捐贈鄉親別墅的事,本意是感念鄉情舊恩回饋鄉人,卻因鄉民私心爭奪不得而毀壞別墅而收場。然而花了錢的陳生,卻因此數年不敢回家過年,如此窘境,真的是讓人心寒。

當然,此事雖也不能盡怪鄉民,與事前為計劃周詳有關,但作為鄉民毀壞別墅和心有怨恨卻是不該的,相信經此一事,陳生再想回報鄉里卻是要再三斟酌了。

還有杭州饅頭店主免費贈送環衛工和流浪漢饅頭,卻反遭汙衊“人都無利不起早,這店主肯定有問題!”,而且在無端討要饅頭折換錢被拒絕後說道:“你這人怎麼這麼死心眼兒呢?我不要饅頭你還省了力氣,直接把錢給我多好?天天給我們吃這種狗都不吃的東西,你太缺德了!” 天吶,試問到底是誰缺德?如此傷人惡語輕易出口,以後誰還願意做此善行。

孩子,我勸你善良,但我不鼓勵你“愚善”!

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了,以至於別有用心之人利用他人的善心善行滿足私利私慾。好心扶起老人被訛詐,女大學生帶陌生老人吃飯反被迷暈拐賣,17歲少女熱心協助人反被姦殺並被肢解焚屍,女生送孕婦回家反被丈夫姦殺……讓我們不忍直視與相信,人性之貪婪與邪惡盡如斯難料。

雖說上面的例子拿來關聯吳醫生的事蹟有些不當,但性質上卻並無太大區別,都是在行善,都是在一定程度上的幾乎無條件的乃至損害自己的利益去幫助他人。前面的例子已讓我們認識到這樣的方式可能存在的問題,這就讓我們不禁要問:如若吳醫生因各種原因不得已恢復到正常收費,鄉民們還會像以前一樣的感激他稱頌他嗎?真的難以預料啊。

我們都知道,行善之人的所思所行大多都是發於本心的,而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更是講求行善積德和善因善果,所以國人行善之心大多都至為虔誠。然而,有鑑於前例種種,我想光一味地有善心善行終究是不夠的也是不妥的。一個真正的行善的人,不能只從憐憫心、慈悲心和圓覺心的角度去考慮,還當考慮到他的這些善念善行的施為方式是否恰當。

好的慈善不僅能解人危困,還能導人向善,還更帶動他人將善行持續下去;而沒有施為得當的善心善行則不僅不能解人之困,反而會讓人更加自私貪婪,以至於善心善行最終難以為繼,國人常言“愚忠”“愚孝”,而這種不妥當的善心善行則可稱之為“愚善”!

“愚善”是很可怕的,不僅會損己,還會害人。我認為社會乃至國家,都不當只一味宣揚無條件付出不計回報的“愚善”,而應該宣揚力所能及的以底線自保的“正善”;若不如此,我們的下一代都會被“愚善”所誤導,而一代代國民性的養成也會在血液中沉澱下“愚善”的因子,於民不利、於國亦不利。

我們在教導我們孩子“人之初,性本善”的同時,更應教導他們付諸善行的原則,於此,我認為至少有以下幾點:

一者,行善必是有條件的,最好是有約定可交換的。所謂“白給的不珍惜”,要讓受助者有所約定或有所付出方才會更加珍視得到的援助,否則則會讓受助者養成懶怠依賴的心態而不能自立,此前報道過的大涼山部分鄉民受助後養成了無所事事乃至吸毒賭博的惡習就是此理。

二者,行善必是分對象的,若不加分別和分辨有求必應,這樣難免不會被人利用讓自己陷入危困之中。除了對本身富足安適之人不予援助外,還需對人之善惡加以分別,上面的17歲的少女輕信男性司機的協助請求而進入車內被害和女大學生對陌生老人的不當請求不予懷疑被拐賣就是對人性想的過於美好所致,殊不知這些邪惡之徒所思所行能讓人不寒而慄。

三者,行善必是不損己利人的。對於超出自身財力、能力、精力和體力的善事,不建議去做,若自己都顧不周全如何去幫助他人?

四者,行善必是兼顧第三方利益且合規合法的。我們不能做“借花獻佛”之事,損害他人利益或通過不合規合法的方式獲得的錢財或資源來行善本身就是在作惡。

五者,行善必是有防範之心的且必是留有證據可待查證的。別有用心的趁機攫利者不在少數,財產與生命安全當提前周全,所以在扶起摔倒老人前有條件的話一定要找好證人和拍視頻取證。

六者,行善當從長遠考慮,必是可持續的且可讓人自救的。若行善僅繫於一人,也會因人去而事終,受助者仍將回到原點,心態反而有了落差而陷入更壞的境地,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即是此理,而孔子責備子貢贖人而不受獎賞是大錯特錯而稱頌施救溺水者而受人耕牛就是最好的案例。

以上原則,且以《西遊記》來分說。

若論此書裡的至善者是誰,我想大家多半會選擇唐僧,但要我說更應是如來。如來歷盡千難萬劫悟得至高佛法,著留無上真經,他無邊法力焉知唐僧不會來求取,看似唐僧選擇如來真經,實際是如來選擇了唐僧,要不唐僧豈會是金蟬子轉世?這就是大施與且有分別。

唐僧踏上取經之路之前,身世坎坷還要應對路途上的千難萬險,如來豈能不知,當然知道!要不怎會安排孫行者三人護送?經歷了千難萬險才能求得“真”經,這就是“有條件”,不然阿難、迦葉尊者在交接真經時向唐僧討要人事如何不被如來責怪。

孩子,我勸你善良,但我不鼓勵你“愚善”!

唐僧一肉眼凡胎,但金蟬子轉世天生慧根,如來直接將經書送往大唐想唐僧也能參悟而造化眾生,但如來沒這麼做,為何?西天路遙,東去又何嘗近途,真經乃無上至寶,送往途中若有個閃失卻不是白損自己的人力、財力和一片心意?這就是行善的一大前提:必是不以損己為代價。

唐僧的九九八十一難中,妖魔鬼怪幾乎都來自三界諸天,但這些有關係的妖類卻一再能全身而退,這背後豈能沒有如來授意?這就是行善不當以損害第三方利益為前提。

至於防範之心與行善必為長遠計,都能從書中找到根據,不再贅言。故以此觀之,如來尚且如此,何況凡人乎?

我想這時必有人會說《西遊記》是小說做不得數,但《西遊記》是經典啊!何為經典?就是歷經歲月淘洗,仍舊對後世之人有千古不易的正向啟示意義,所以說《西遊記》雖是小說但不能貶其價值。

當然,以上儘可認為是我一家之言,做不的道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切勿讓我們的孩子們以及孩子的孩子們在宣揚一味付出、損己利人、不加分別、只知奉獻、不設底線的行善觀念下長大。

我希望我們的孩子們善良,也會勸勉他們行善,但我想讓他們遠離“愚善”,做一個真正“正善”之人,惟其如此,方最終於己、於人、於家、於國皆有受益。

孩子,我勸你善良,但我不鼓勵你“愚善”!

安好:

願我們的孩子們都互相友愛與扶持,願陽光正好,願鮮花永芳。真愛的底色之一就是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