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劝你善良,但我不鼓励你“愚善”!

这是 时代杂评 的第 002 篇文章

前言:古有“愚忠”“愚孝”,却似乎没有听说过“愚善”,但“愚善”却是自古有之的,其一特征是虽有善心善行却不得善果,如此岂不可悲可叹?


最近“一元医生”吴光潮的事迹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吴光潮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只收取一元看诊费,有时医药费都不收甚至倒贴,大家对此赞誉有加,国家也给予了他应有的表彰,吴光潮也随之成为一个学习的模范。

孩子,我劝你善良,但我不鼓励你“愚善”!

从事迹的影响和发心而言,吴医生无疑值得敬佩,他当得起所有的赞誉;但就事迹本身而言,我却有些不同的意见,若吴医生只是收取一元看诊费,给乡民开药收费时微利乃至平价,我觉得都不无不可,这种有余力惠及乡亲的做法值得称颂与学习;但若每次治疗和开药都不收钱甚至倒贴钱,我确有些不太认同。且先不计较我不明实情而妄作言论,单就吴医生的行医方式而言,无论是否如报道所言吴医生有些许政府补贴(基本入不敷出),或者吴医生所用不多而有心外施,但若超出他的财力、精力承受范围,我认为还是不大可取的。

吴医生这种行医方式的本质就是行善,是一种慈善行为。行善发于本心,是力所能及的仁义之举,但行善若超出自身负担或施行方式不当的话,行善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我之所以这么说并非故作惊奇之论以博人眼球,而是好心行善反遭负累之事例已然不少,昭昭明鉴不可不察。

俗语“斗米恩、升米仇”,这个道理古今皆然,史书、野史都有例可寻。

韩信“一饭千金”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但大家都只记得施饭的浣衣大娘,却忘了此前一直接济韩信的亲朋和恩待韩信却被韩信绝交的淮阴郡下乡南昌亭长。浣衣大娘只是短时接济韩信,而韩信的亲朋却是常年“供养”于他,亭长也是以兄弟之礼待之数月,但韩信发达后却只恩报大娘,而绝交于长久“供养”他的故旧,如果从这些亲朋故旧的立场看,不但受了委屈还背负了千百年的坏名声。

孩子,我劝你善良,但我不鼓励你“愚善”!

再说《水浒传》中关于武松怨怒柴进的事例。说的是武松任性犯事,自误害了人命,为躲避官司跑到了柴进府上。都道柴进乐善好施,喜交天下英雄,武松便也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英雄的待遇,以大爷自居,在府中使性妄为喝酒闹事,惹得人人生厌,时间久了柴进也不免有所怠慢。但这怠慢在武松眼里却是容不得的沙子,却在宋江面前唠叨柴进的不是,说什么柴进疏慢了他,并打趣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我想若是柴进听得这话心里也必不是滋味。武松虽是直爽之人,心直口快,但客观上却是健忘了恩德而错记了仇怨,这终究是没道理的。

孩子,我劝你善良,但我不鼓励你“愚善”!

《水浒传》算不得正史,连野史或许也算不上,但却是经过民间两百多年的演绎凝练而成,若非民情有之怎能流传许久。

若这些远的都做不得数,那近年的例子也不少。

丛飞资助贫困生的事迹大家都知道,丛飞尽其所有资助183名贫困生,但在其胃癌晚期生命垂危时不仅无一人探视,反被受助者无端臆测是“另有所图”,更有甚者被受助者的家长电话责骂:“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在读初中,你就不出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

这是何等的不讲道理!是何等的忘恩负义!又是何等的不可思议!

孩子,我劝你善良,但我不鼓励你“愚善”!

还有孙俪资助大学生向某,向某不念其善意,反而挥霍无度后又贪索无止,在孙俪寒心停捐后还加以污蔑。网友都说向某是喂不熟的白眼狼,言虽重但于情于理也不算过分。

孩子,我劝你善良,但我不鼓励你“愚善”!

再说去年热议的富豪陈生捐赠乡亲别墅的事,本意是感念乡情旧恩回馈乡人,却因乡民私心争夺不得而毁坏别墅而收场。然而花了钱的陈生,却因此数年不敢回家过年,如此窘境,真的是让人心寒。

当然,此事虽也不能尽怪乡民,与事前为计划周详有关,但作为乡民毁坏别墅和心有怨恨却是不该的,相信经此一事,陈生再想回报乡里却是要再三斟酌了。

还有杭州馒头店主免费赠送环卫工和流浪汉馒头,却反遭污蔑“人都无利不起早,这店主肯定有问题!”,而且在无端讨要馒头折换钱被拒绝后说道:“你这人怎么这么死心眼儿呢?我不要馒头你还省了力气,直接把钱给我多好?天天给我们吃这种狗都不吃的东西,你太缺德了!” 天呐,试问到底是谁缺德?如此伤人恶语轻易出口,以后谁还愿意做此善行。

孩子,我劝你善良,但我不鼓励你“愚善”!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以至于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他人的善心善行满足私利私欲。好心扶起老人被讹诈,女大学生带陌生老人吃饭反被迷晕拐卖,17岁少女热心协助人反被奸杀并被肢解焚尸,女生送孕妇回家反被丈夫奸杀……让我们不忍直视与相信,人性之贪婪与邪恶尽如斯难料。

虽说上面的例子拿来关联吴医生的事迹有些不当,但性质上却并无太大区别,都是在行善,都是在一定程度上的几乎无条件的乃至损害自己的利益去帮助他人。前面的例子已让我们认识到这样的方式可能存在的问题,这就让我们不禁要问:如若吴医生因各种原因不得已恢复到正常收费,乡民们还会像以前一样的感激他称颂他吗?真的难以预料啊。

我们都知道,行善之人的所思所行大多都是发于本心的,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更是讲求行善积德和善因善果,所以国人行善之心大多都至为虔诚。然而,有鉴于前例种种,我想光一味地有善心善行终究是不够的也是不妥的。一个真正的行善的人,不能只从怜悯心、慈悲心和圆觉心的角度去考虑,还当考虑到他的这些善念善行的施为方式是否恰当。

好的慈善不仅能解人危困,还能导人向善,还更带动他人将善行持续下去;而没有施为得当的善心善行则不仅不能解人之困,反而会让人更加自私贪婪,以至于善心善行最终难以为继,国人常言“愚忠”“愚孝”,而这种不妥当的善心善行则可称之为“愚善”!

“愚善”是很可怕的,不仅会损己,还会害人。我认为社会乃至国家,都不当只一味宣扬无条件付出不计回报的“愚善”,而应该宣扬力所能及的以底线自保的“正善”;若不如此,我们的下一代都会被“愚善”所误导,而一代代国民性的养成也会在血液中沉淀下“愚善”的因子,于民不利、于国亦不利。

我们在教导我们孩子“人之初,性本善”的同时,更应教导他们付诸善行的原则,于此,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者,行善必是有条件的,最好是有约定可交换的。所谓“白给的不珍惜”,要让受助者有所约定或有所付出方才会更加珍视得到的援助,否则则会让受助者养成懒怠依赖的心态而不能自立,此前报道过的大凉山部分乡民受助后养成了无所事事乃至吸毒赌博的恶习就是此理。

二者,行善必是分对象的,若不加分别和分辨有求必应,这样难免不会被人利用让自己陷入危困之中。除了对本身富足安适之人不予援助外,还需对人之善恶加以分别,上面的17岁的少女轻信男性司机的协助请求而进入车内被害和女大学生对陌生老人的不当请求不予怀疑被拐卖就是对人性想的过于美好所致,殊不知这些邪恶之徒所思所行能让人不寒而栗。

三者,行善必是不损己利人的。对于超出自身财力、能力、精力和体力的善事,不建议去做,若自己都顾不周全如何去帮助他人?

四者,行善必是兼顾第三方利益且合规合法的。我们不能做“借花献佛”之事,损害他人利益或通过不合规合法的方式获得的钱财或资源来行善本身就是在作恶。

五者,行善必是有防范之心的且必是留有证据可待查证的。别有用心的趁机攫利者不在少数,财产与生命安全当提前周全,所以在扶起摔倒老人前有条件的话一定要找好证人和拍视频取证。

六者,行善当从长远考虑,必是可持续的且可让人自救的。若行善仅系于一人,也会因人去而事终,受助者仍将回到原点,心态反而有了落差而陷入更坏的境地,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是此理,而孔子责备子贡赎人而不受奖赏是大错特错而称颂施救溺水者而受人耕牛就是最好的案例。

以上原则,且以《西游记》来分说。

若论此书里的至善者是谁,我想大家多半会选择唐僧,但要我说更应是如来。如来历尽千难万劫悟得至高佛法,著留无上真经,他无边法力焉知唐僧不会来求取,看似唐僧选择如来真经,实际是如来选择了唐僧,要不唐僧岂会是金蝉子转世?这就是大施与且有分别。

唐僧踏上取经之路之前,身世坎坷还要应对路途上的千难万险,如来岂能不知,当然知道!要不怎会安排孙行者三人护送?经历了千难万险才能求得“真”经,这就是“有条件”,不然阿难、迦叶尊者在交接真经时向唐僧讨要人事如何不被如来责怪。

孩子,我劝你善良,但我不鼓励你“愚善”!

唐僧一肉眼凡胎,但金蝉子转世天生慧根,如来直接将经书送往大唐想唐僧也能参悟而造化众生,但如来没这么做,为何?西天路遥,东去又何尝近途,真经乃无上至宝,送往途中若有个闪失却不是白损自己的人力、财力和一片心意?这就是行善的一大前提:必是不以损己为代价。

唐僧的九九八十一难中,妖魔鬼怪几乎都来自三界诸天,但这些有关系的妖类却一再能全身而退,这背后岂能没有如来授意?这就是行善不当以损害第三方利益为前提。

至于防范之心与行善必为长远计,都能从书中找到根据,不再赘言。故以此观之,如来尚且如此,何况凡人乎?

我想这时必有人会说《西游记》是小说做不得数,但《西游记》是经典啊!何为经典?就是历经岁月淘洗,仍旧对后世之人有千古不易的正向启示意义,所以说《西游记》虽是小说但不能贬其价值。

当然,以上尽可认为是我一家之言,做不的道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切勿让我们的孩子们以及孩子的孩子们在宣扬一味付出、损己利人、不加分别、只知奉献、不设底线的行善观念下长大。

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们善良,也会劝勉他们行善,但我想让他们远离“愚善”,做一个真正“正善”之人,惟其如此,方最终于己、于人、于家、于国皆有受益。

孩子,我劝你善良,但我不鼓励你“愚善”!

安好:

愿我们的孩子们都互相友爱与扶持,愿阳光正好,愿鲜花永芳。真爱的底色之一就是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