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接應的“復興之路”真的難於上青天嗎?

白駒過隙般的歲月在眨眼間已讓我脫離有關中國女排的寫作近半年,但在此期間也從未離開過這支令國人驕傲的隊伍。

筆者是從新世紀開始關注中國女排的,經歷了04年的“如日中天”,經歷了08年的“迴天乏力”,經歷了12年的“不堪回首”,同樣也經歷了16年的“絕處逢生”,可以說,中國女排是我近20年最關注的體育團隊。然而這個在我心中似乎完美的團隊,卻總有那麼一點點遺憾,確切說是“長久的期盼”,那就是中國女排數十年的“接應之殤”。

中國女排接應的“復興之路”真的難於上青天嗎?

新世紀以來,在我心中,真正扛起中國女排接應二傳位置上大旗的只有周蘇紅一人。不管球隊戰術體系如何,不管是接應位置側重的是什麼,只有周蘇紅在她的那個時代和隊伍中真正的無可挑剔。

自從周蘇紅退役後,我第一個幻想的是惠若琪出任接應,但球迷總歸球迷,想法有點天馬行空。後來當時的主教練改造楊婕,我心中也出現一絲期盼,可惜事與願違。至於後來的曾春蕾、張磊、楊方旭,包括今天國內最優秀的接應龔翔宇似乎在各自的時期都未達到應有的最佳效果,當然,龔翔宇還有衝擊的空間和潛力,這個尚無定論。

中國女排接應的“復興之路”真的難於上青天嗎?

中國女排接應的“復興之路”真的難於上青天嗎?

針對當下中國女排的集訓人員,接應位置的走向也是球迷津津樂道的話題。龔翔宇自然是首選,除她外,當打之年的球員張常寧、李盈瑩、鄭益昕、劉晏含等也是球迷認為有實力客串甚至是主打接應位置的。

中國女排接應的“復興之路”真的難於上青天嗎?

其實我認為,除李盈瑩外,其他人出現在接應位置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原因是:張常寧是主攻位置不可或缺的一傳保障,換到接應位置如果仍然接一傳也使二號位的進攻有所折扣;鄭益昕也是被喊了很多年的接應人選,時至今日更不可能;劉晏含侷限於不穩定的發揮,偶爾用一用也許可以,長久之計應該不在考慮範圍。更重要的是,根據國家隊的一貫作風,“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應該是不太可能出現的。

中國女排接應的“復興之路”真的難於上青天嗎?

關於中國女排,總覺得有好多話要說,今天就說這麼多吧,大家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