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談智能網聯汽車 但專利最多的卻是這些企業

2018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新定義了基礎設施。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被定義為“新型基礎設施”,並將基礎設施列為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之一。

隨著新的基礎設施成為社會經濟的新驅動,汽車產業將迎來再一次歷史性的機遇。汽車產業與新工業革命、汽車產業與科技、汽車產業與社會生活的跨界、重構、融合和裂變將開啟汽車產業和汽車生活的智能紀元。

智能時代,看汽車產業如何踏上新徵程?

智能網聯汽車在國內外引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沒有智能網聯技術都不好意思開汽車發佈會。

但在大家都大談智能網聯汽車的時候,哪家的技術實力最強?專利就是衡量企業技術的重要指標之一。而根據專利數量這一指標來衡量的話,答案出人意料。

根據由知識產權方面專業媒體 IPRdaily與incoPat 創新指數研究中心聯合發佈的“2018年全球自動駕駛技術發明專利排行榜(TOP 100)”,入榜前100名企業主要來自14個國家,中國36家、美國19家、日本18家。前十名企業在該領域的發明專利申請量均在327件及以上,其中Ford以1225件專利位列第一,Samsung排名第二,Toyota排名第三,

中國兩家企業百度和華為分別排名第六和第八。

2019中国汽车论坛 | 都在谈智能网联汽车 但专利最多的却是这些企业

而中國車企全部止步榜單20強,智行者排名26,吉利汽車勉強在30強佔據位置。

2019中国汽车论坛 | 都在谈智能网联汽车 但专利最多的却是这些企业

根據《2017中國汽車技術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在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相關專利的國內公開量中,雖然吉利以364項排行第一,奇瑞汽車以307項排行第三,比亞迪以183項排名第六,北汽福田以176項排行第七,但在專利公開量累計排名前15強中,高校就佔據6席,其中長安大學(323項)排名第二。剩下的5位均來自非傳統企業,分別是博泰臻悅(264),國家電網(217),樓蘭科技(139),樂卡汽車(124),元徵科技(115)。相較之下,國外申請人的排名則沒那麼出乎意料,報告顯示,截止到2016年,豐田(499)、現代(493)、通用(443)、博世(422)、福特(411)、電裝(273)、本田(145)、日產(122)、三菱(93)、寶馬(90)。

如果說單憑專利數量來衡量技術實力有失偏頗,那從2019年年初,美國市場研究機構Navigant Research發佈的最新版本自動駕駛競爭力排行榜來看,似乎也能看出些許結論。谷歌的Waymo毫無懸念地奪冠,通用的Cruise、福特分別獲得第二和第三名。排在前三名的三家公司得分都在80分以上,差距比較小,可以說是屬於第一梯隊。而從第四名開始,得分差距就拉得比較大了,第四名僅為75.5分。

而百度公司是唯一一家進入該排行榜前20強的中國公司,位列第八名,這個排名間於第七名戴姆勒-博世之後和第九名豐田汽車之前。

結合以上信息,我們不難看出一個令汽車產業略感尷尬的事實:智能網聯汽車的競爭已經不僅僅是汽車企業的競爭,從某種程度來看,業外公司反而已經成為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和應用的主力軍了。

而縱觀國內車企的表現,有幾個現象也耐人尋味:一是目前聲勢最大的新能源車企並不突出,除了比亞迪還能略刷存在感,其他新能源車企毫無痕跡;二是幾大國有汽車集團在技術前端位置集體空缺,就連上汽這麼積極佈局新能源、智能汽車的車企都難以殺入前列;三是

非傳統車企中,除了國家電網之外,其他出現的企業——博泰臻悅、樓蘭科技等幾乎都是“新面孔”,蔚來、威馬、小鵬等風頭正勁的造車新勢力無一出現。

智能時代,自動駕駛已不僅僅是汽車企業的“私事”了,行業變革之時需要新鮮力量的支持。汽車產業的任何創新和變革都應該是為了讓汽車操作更安全,讓乘車體驗更舒適,讓交通效率更提升。因此5G時代帶來的智能網聯技術必將是未來汽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移動技術也將成為汽車行業的通用技術。但是當大量互聯網公司瘋狂湧入自動駕駛領域的時候,他們是否都能夠帶來優質的產品和安全的技術,這一問題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2019中國汽車論壇 · 上海

4月18日,讓我們相約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報汽車研究院協辦的

“2019中國汽車論壇”之智能網聯汽車與未來出行方式變革論壇,與智能網聯領域的技術先鋒們共同探討自動駕駛和車聯網技術的重大突破與積極應用。

2019中国汽车论坛 | 都在谈智能网联汽车 但专利最多的却是这些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