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思维,让你倍增工作效率

这三个思维,让你倍增工作效率

“唉!为什么别人天天玩,学习成绩却依然好。我这么努力,却收效甚微?”

有段时间,我脑中经常会浮现出这句话,我并没有轻易否定自己的能力,而是一直在寻找正确的解决之道。

加拿大著名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即要把什么东西做好需要花1万小时的时间练习。

这就是现在中国社会炒得最热的“1万小时理论”,似乎想成为高手,努力1万小时是必经之路。

然而这只不过是成功众多因素的其中之一罢了,其他的还有思维方式,周围环境、境界、智商、运气和家庭环境等。

1万小时的努力是必要的,而其他这些条件也都是成功的必要条件。遗憾的是,这里没有一个是充分条件,甚至加到一起也不构成充分条件。

2018年夏天,我通过自己长时间的努力考上了一次全班第一,并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后来我在复盘时,结合自己一路践行来的感悟,总结了三点,在这里和你分享。

这三个思维,让你倍增工作效率
01 确立“愿景-目标-道路”

我的英语短板一直都是写作,后来我分析原因,为什么我写不好?得到的答案是,语法不行,词汇不够。

但我的一位老师却建议我说:“去大量背诵英语文章。”我当时很果断地选择了后者,现在回想起来,真感谢当初自己的英明决断。

“为了作文满分,我要在两个月时间里,通过每周背3篇文章,在期末考试获得英语能力全面提升。”

我那时给自己的战略就是主攻作文,战术上我天天早起背高分英语范文,两天背一篇,周日全面复习。

那这样坚持了两个月之后,结果如何呢?当然是出奇的好,现在谈起这件事我还有发自内心的骄傲呢!

当时我是班上唯一一个作文满分的人,不仅如此,听,说、阅读等其他三个板块也都是名列前茅。

所以,既然我们花1万小时来提高专业水平是为了精进,而不是简单重复,就需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愿景。

而战略的核心就是确定哪些事情不做,从而在战术上提高自己的专注度和学习效率。

那在这里我想说,当我们确立了愿景和现实可行的战略,并一以贯之地落地,两个月就能让自己有明显的进步,那如果踏踏实实地坚持1万个小时呢?

这三个思维,让你倍增工作效率
02 从不中听的话中找出合理之处

大年初四那天和一位朋友打球,我输的很惨。总共打了10场,我只赢了两场,这两场还很有可能是我那位朋友放了水,没认真打。

事后,我老老实实地去讨教建议,并询问我有哪些问题,该如何去提升?他笑着对我说:“你现在还差的太远,尤其是你的性子,太鲁莽,头脑不聪明。”

当时听到这话,我的内心顿时火冒三丈,心想:都输球了,还羞辱我。但我很快又接着说:“那到底是什么地方比较鲁莽呢?”

他回答:“你在防守的时候太着急了,太想赢了,因此我只要做一个假动作,你就会跳起来,这时我当然能够轻松地甩开你,上篮得分啦!”

听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庆幸自己刚才没有发火,不然我可能永远都不知道,原来自己球技不好不全是技术上的问题,还有心理上。

如果我们总是能从不中听的话中找到合理性,不仅进步快,而且眼界、气度都会比常人高出很多。

这一点看似不容易做到,但我的做法很简单,就是每次遇到别人和我有不同意见时,就立即开启寻找对方合理性的开关,直到找到对方的合理性为止。

要是你坚持这样做,那对你的进步真的特别有益。相反,当对方看法和我们一致时,反而不需要找合理性让自己沾沾自喜。

这三个思维,让你倍增工作效率
03 凡事做好记录

在一次市场营销课上,我听得特别认真,那天状态也挺好,整堂课都听懂了,还回答对了几个问题,自然内心高兴的不得了。

结果老师那天没讲完,需要第二天课上接着讲,因此要同学们把黑板上的笔记抄下来或者用手机拍下来,以免遗忘。

那其他同学都按照老师的吩咐在执行,我则非常自大,特别相信自己的能力,不仅没有拍照,笔记还很少。

第二天课上,老师再要我回答问题时,我就吞吞吐吐了,要不忘了,要不就没说全,总之效率大不如前一天。因此,又要重新翻书去看,去复习。

我们现在无论做任何职业,都会遇到一些难题,解决了这些难题,我们就进步了。

遗憾的是,大部分人过分相信自己的记忆力,以为自己能记住,但实际上很快就忘了,等到第二次、第三次遇到同一个问题时,还是束手无策,或者花很多时间去解决。

因此,这是凡事做记录的好处之一。做记录的另一个好处是,在记录的过程中又思考了一遍,进步得更快。

这三个方法对我来讲非常有效,是否对所有人都有用,我不敢打包票。但是,太多太复杂的方法难以实施,效果反而不如那些简单易行的方法。

艾萨克·牛顿讲,自然界喜欢简单性。

而在工作学习中,有效的方法也常常是简单的,这也算是我的一点感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