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手必備:正確的讀書方法,現在知道還不晚(內有彩蛋)

写手必备:正确的读书方法,现在知道还不晚(内有彩蛋)

文末有彩蛋

1、讀書,是讀你所不知道的東西。

應該怎樣讀書——這是我被問及最多的一個問題。我覺得讀書應該根據所讀的書目和讀書的目的來確定如何讀書。

假如,你所讀的是一部普通的網絡小說,你讀書的目的也只是打發無聊的時間,那便不需要在乎讀書的速度以及方式,按照自己舒服的方式來。

但事實上,問如何讀書的人都不是這一類人。

如果你讀的是一些死知識,比如文學史,比如中國歷史、比如抗戰文學史等等,你可以看看目錄,看看哪些知識你已經知道,哪些知識你還不知道,你需要再次重溫的。

不需要學習的,便可以跳過不讀,這會給你省下很多的時間。如果你讀的是一部文學作品,你的目的是為了學習它,那你必須、至少閱讀三遍。

第一遍欣賞它,第二遍學習它的技巧、第三遍捕捉你沒有注意到的東西。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書都值得你這樣去學習,有的作品賣得很火,很暢銷,但是你讀一遍足矣。就像郭敬明、張皓宸(希望他們的粉絲不要噴我)這類作家的作品。

讀這類作品,如果你是帶著學習的目的去閱讀,那你讀三分之一足矣,讀了萬分之一,你猜猜故事的結局,人物的結局、人物的命運,猜完,你再去閱讀最後一章,看是不是都符合等你設想。

如果一切都想你所預料的那樣,那這本書便沒有再讀下去的必要了!若不一樣,再去細看其中的緣由,學習一下作者是如何處理的。

其實,我覺得,讀書就是讀我們所不知道的東西。

2、什麼樣的書最值得你去閱讀?

在寫作教學當眾,學員問我要得最多的是書單。要書單的人設置比要課件的人還多。

但是我向來不輕易的給學員開書單,這裡面有兩個緣由:

1、讀書是私人的事情,兩個人的閱讀習慣各不相同,所想要研究學習的知識更也各不相同。我不瞭解他想要學習的東西,那我自然不能輕易的給他開單。

學員信任,你來問你要書單,而你卻開了他從不需要的書單給他,那便是害了他!

舉個不太恰當、並有點兒誇張的列子,你給一個物理研究的學生開一堆地理書籍,結果會怎麼樣可想而知。

2、儘管,我知道我們都是要學習寫作的人,但是兩個人寫作的類型不一樣,喜歡的作品不一樣,那所讀的作品也就不一樣,今後要寫作的很多東西也不一樣。

假如,學員一直想要寫警匪類型的小說,而你一直都是些魔幻的,你根本沒有閱讀過警匪小說,那你怎麼給人家開書單?

難道百度一下給他查,然後列個他?也許這麼做學員會很感激你,認為你是一個認真負責的老師。但事實上,你已經做了一件壞事兒。

對於書單,如果人家要學習的並不是你所涉獵的領域,那你最好保持謹慎。不要輕易給開書單,也不要輕易推薦閱讀。

你可以教個給他們去查找適合自己圖書的方式(跟我學習小說寫作的朋友,有的研究魔幻,有的研究警匪、有的研究童話,我都只是交給他們方法),交給他們方式,效果肯定遠遠大於你直接給他們開一堆書單。

但學員在網上或者其他地方得到一大堆的書之後,怎麼樣判斷那一本書是你需要反覆多次閱讀學習的書呢?

很簡單,其實你不用刻意的去看人家的評論,不用去看評論家們的看法(說句得罪人的話,現在收了別人的錢給爛小說寫評論的墮落評論家很多。)

好的作品,讀了一遍之後,你會不自覺的去思考、咀嚼,會讓你蕩氣迴腸。

當然,讓你反覆思考,反覆咀嚼的作品不一定是別人口中的名著,也不一定是風靡全球的暢銷書,因為每一個人都有適合閱讀的作品。

3、 作家該如何去學習別人的作品?

我認為學習別人的作品要在兩個方面,第一個常見的新手作家要學的是:形。第二個,則是:意。

對於一部作品來說,形就是作品的骨架,人物、情節、結構等等。意則是故事的靈魂,思想的內涵。

我們先說形。假如你有讀過某一個作家的作品全集、比如金庸全集、古龍全集、莫言全集、瓊瑤全集、亦舒全集,

你就會發現,他們這些大牛的作家一輩子只寫一種類型,並把這種類型發揮得淋漓盡致。

並且,這些作品的人物結構、故事節奏、都是大同小異的,甚至他們的環境描寫、心理描寫都是用的同一套模板。

他們的所有的故事都在同一套模板套間不同的故事而已。那麼你發現這些東西以後,你是不是就可以去學習人家的故事結構了呢?

最近我在帶兩名同學一起研究魔幻小說和超人體童話小說。我們一起讀了納尼亞傳奇(因為這是他們兩個涉獵的作品,為了給他們文本分析,我也去閱讀了這一套書)

我們就發現了雖然每一部作品的故事都不一樣,但是故事結構人人物結構卻都是一樣的。

比如,毫無另外,這幾部作品的人物結構為:好人、壞人、中間人。好人好的很徹底、壞人則壞的很徹底,不像中國現在流行的很多仙俠小說一樣有時好時壞的人。

並且好人中肯定有一個要起到介紹故事背景的作用,為了敘述方便我們稱之為嚮導人物,讀者和故事裡面的人物要通過他來了解故事的背景。

在故事的方面,幾乎每一部作品都毫無例外的,在開頭三千字之內,主人公們會來到一個新的世界,然後遇到嚮導人物。

嚮導人物告訴主人公們,現在發生了什麼事情,接下來該著怎辦,如果失敗會怎麼樣。

然後,主人公們在嚮導人物的帶領下,打敗惡魔,故事結束。這就是那幾部作品的結構。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學習人家的故事骨架?

你想想,一部作品能夠如此暢銷,能夠漂洋過海被翻譯成中文出版,肯定可以真名它的這個故事結構是成功的,那你既然知道人家的這個結構式成功,為什麼不學習呢?

至於意,學習起來可能要有些難。並且每個因為悟性和關注點的不同而學到的東西也可能不同。

比如說,不同的人去讀魯迅,肯定得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當然,你肯定是要忘記高中老師給你注入的東西)。

魯迅和思想和你的思想發生碰撞,然後得到新的東西,那就是你學習到的東西。

當然,我對於寫作。我經常跟學員們講,儘管寫作最終是迴歸到做人和思想上去,但是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故事講好,至於思想內涵的東西並不是我們所能左右的。

因為它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提升,它跟我們人生的閱讀,接觸的任何事都有關,但這些東西我們都很難去改變。

可是話說話來,一部作品,只要你把故事講好了,它都不會太差。

當然僅僅故事,不可能成為名著,但誰敢說,他在寫一部作品之前就能夠斷定不能成為名著呢?(深入學習,請點擊閱讀原文)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

一直以來,

沒有好好和大家互動,

對此深感抱歉。

等忙過這段時間,

我們將備足禮物,

陸續送給大家。

今天呢,

就先砸出一枚

彩蛋

小夥伴們,快來碰碰運氣吧!

超過 10 個 的朋友

(人數不限)

將獲得

一份神秘禮物

截止日期:2019/04/8 22:30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