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法考主觀題,這些訓練必不可少

2018年首屆法考,確定了考試形式分為客觀題考試和主觀題考試。客觀題試卷分值各150分,各100道試題,題型分別為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和不定性選擇題,考試時長180分鐘。主觀題試卷分值180分,題型包括案例分析題、法律文書題、論述題等,考試時長240分鐘,考場將為考生配備法律法規彙編。

在今年兩會期間,司法部部長傅政華介紹,2018年法考全國報考人數為60.4萬人,47.3萬人參加客觀題考試,其中19.2萬人通過考試;有18萬人參加主觀題考試,其中12萬人通過考試。從上述介紹裡,我們能看到有6萬人在主觀題考試上失敗,今年要繼續備戰主觀題,那麼在主觀題備考中,你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法考主觀題的複習備考中,必須要著重進行以下三方面的訓練:

第一,對知識點的學習,要有更高的要求,不能僅僅停留在 “瞭解和理解”層面上,而必須要在“瞭解和理解”的基礎之上,達到“熟悉和應用”層面。即對知識點不僅要“知道是什麼和為什麼”,更要掌握知識點背後的法律思維和法學基本原理,用基本原理分析現實社會中各種 “活生生”的案例和現象。

第二,考生在主觀題的準備中,必須要對法律規範的來源進行記憶清楚。以盜竊罪為例,考生必須要知道在除了《刑法典》中盜竊罪的規範,還必須知道歷年的《刑法修正案》、其他法律、歷年的司法解釋中分別有哪些盜竊罪的規範,以便於在主觀題考試中能夠利用好配備的法律法規,以最快的速度檢索查詢出盜竊罪的所有規範,從而能夠準確的適用法律。

第二,考慮到主觀題“答案不是所有,過程優於結論”的考查特點,考生在主觀題的準備階段就應當對自己的表達進行專門的訓練,以形成規範、莊重、嚴肅、書面化的專業法律語言的表達風格。因為,考生究竟能獲得多少分,並不取決於考生自己究竟表達出來什麼,而是取決於閱卷人認為考生表達的是什麼。而考生在考場上的表達時,真的可能會發生這種情況:考生想要表達的是A,但是,考生寫出來的卻是B,然而,閱卷人看後則認為是C。而且,即使考生表達出來了考生想要表達的內容,閱卷人也看出來了考生想要表達的內容。但是,考生表達所使用的語言本身,是採取規範、莊重、書面化的專業語言,還是採取通俗、口語化的日常語言,在評分上會存在著極大的差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