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能闻市潮声——窑湾夜猫子集

窑湾至今还保留着一个以“半夜开张,天明罢市”而闻名四方的传统早市——“夜猫子集”。

夜猫子集的形成,主要与运河漕运有关。中运河开通后,南来北往的船只途径窑湾。运河在窑湾以北水位较浅,只能行空船,而窑湾以南则水位较深,可行货船。因此,不论是南方的泊来品,还是北方的地产物品,均需在窑湾装卸,长此以往,窑湾也就成为大运河重要的水旱码头。当时交通状况有限,商船只能在白天航行。夜间商船停靠窑湾后,脚夫们装卸货物、补充食物,船民们备足日常生活用品。因此,每天三更半夜,四面八方的小商小贩和镇里居民不约而同地来到窑湾街市,做起小买卖小生意。打潮牌、蒸包子、烧五香妈糊,百姓们打着手电挑菜,借着灯光选鱼。天亮后商船起航,赶集的百姓也就逐渐散去。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繁华热闹,一直流传到今天。因为是半夜开集,天亮结束,人们便形象地称它为“夜猫子集”。

十里能闻市潮声——窑湾夜猫子集

听当地老人讲,夜猫子集还有一个别名叫“鬼集”。民间传说,以前夜猫子集鼎盛时期,因为是半夜开集,有时河里的鬼因抵挡不住集市热闹的诱惑,也会现身出来交易。夜里光线较暗,人和鬼很难分清,百姓们就通过验钱的方式来分辨真伪。铜钱要听见响,纸钱放进水里要不化。据说,窑湾街上的钱氏兄弟就曾与幻化成形的河鬼进行过交易。

十里能闻市潮声——窑湾夜猫子集

自中运河开通至今,窑湾“夜猫子集”已存在了数百年。在窑湾当地传唱许久的民谣“梆打三更满街灯,恭候宾客脚步声。四更五更买卖盛,十里能闻市潮声”,真实地道出了“夜猫子集”曾经的盛况。

十里能闻市潮声——窑湾夜猫子集

十里能闻市潮声——窑湾夜猫子集

如今,窑湾古镇中的民俗史话馆中专门开设了“夜猫子集展厅”,通过塑像与声光电相结合的形式,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夜猫子集曾经的热闹与繁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