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命爵:鲜人问津的明代廉官

王氏家庙别称追来堂,在南靖金山当地人眼里这三个字眼并不陌生,但是却鲜少被人提起。一次偶然的机会在路过319国道时,发现路标牌上有着显眼的“明代廉官王命爵故里”字眼时,心中不由滋生起好奇心。那时天色已晚,微弱的灯光不足够让我看清楚它的模样,于是便翻起地图寻找精确的位置,计划着天晴即去。

王命爵:鲜人问津的明代廉官

偌大的宗祠体现着当地居民秉承“清廉”的风格建造的,大门口挂着王命爵提笔的“王氏家庙”匾额。门口一对抱鼓石相对而立,抱鼓石是中国宅门“非富即贵”的门第符号,是最能体现屋主等级差别和身份地位的装饰艺术小品。

王命爵:鲜人问津的明代廉官

▲旗杆石

旗杆石在古代是用来标榜身份、光宗耀祖的。然而在那时候旗杆石顶部会因为文武功名不同而有所区别,简而话之文官顶端雕成笔锋,武官顶端则是雕刀戟或镌座狮。据史实记载,在家庙门口左侧有五根旗杆石,现如今仅存三柱。

王命爵:鲜人问津的明代廉官

▲万历帝所赐“卓树清标”

一进大门便看见有位大爷在打扫院子,大爷告诉我此牌匾是万历帝表彰王命爵为官近三十年一直廉洁公正,政绩显著,依照正三品章服仪仗,衣锦还乡,并派人专程送往。


王命爵:鲜人问津的明代廉官

▲正堂

王命爵:鲜人问津的明代廉官

▲前庭

王命爵:鲜人问津的明代廉官

▲天井

王命爵:鲜人问津的明代廉官

▲率土尊亲

在王命爵告老还乡之际,家乡地势低洼,一遇洪涝,田园尽成泽国,为此王命爵寝食难安,决心为民造福治理水患。于是便带领族人开通灌排沟渠并将自己微薄的田产变卖,作为建渠捐资。之后的王命爵更加清贫,便用狗头玉印支银二十两。

王命爵:鲜人问津的明代廉官

▲唐寅百子图

王命爵在发现自己儿子利用自己狗头玉印向外借钱时,一气之下踢了儿子一脚,不幸踢中要害当场身亡。命爵悲痛不已,便向万历帝上交狗头玉印。万历帝不禁叹到命爵的清廉,便赐予唐寅的百子图以慰其丧子之痛。


王命爵:鲜人问津的明代廉官

▲忠孝信悌

在正堂的两侧悬挂着“忠孝信悌,礼义廉耻”八个大字。王命爵用“廉”诠释了一生,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王命爵这个名字,而是清廉。后代人继承着他优良作风,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能人。

爱心小贴士:

王命爵故里位于南靖县金山镇水美村(原水美小学旁),从龙山镇站下车可搭乘9路公交,步行800米左右即可到达。


文章未经闽南古韵同意,不得擅自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