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旭光:實現高質量發展,內燃機可靠性要有質的飛躍

當前,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但告別粗放式經營,告別聚焦發展規模、速度的時代,需要憑藉高品質產品說話,藉助高技術手段實現。高端製造業、商用車領域面臨這樣的境況,商用車的動力源頭內燃機領域同樣如此。那麼,內燃機企業該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

4月13日上午九時,由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中國內燃機學會、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內燃機可靠性國際技術創新聯盟、山東內燃機學會等單位協辦的"第八屆內燃機可靠性技術國際研討會"在京舉行。會上,濰柴動力董事長、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譚旭光發表了致辭並答記者問。

譚旭光:實現高質量發展,內燃機可靠性要有質的飛躍

他面對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清華大學、德國FEV、美國西南研究院、博世、濰柴、玉柴、康明斯等270餘家高校、科研機構的1000餘名專家、學者和行業代表表示,可靠性是衡量內燃機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決定著產品品質和核心競爭力。他介紹了濰柴在滿足國六升級、高效物流過程中,進行的一系高質量發展實踐,表明了在滿足國六排放和高效物流需求過程中,內燃機可靠性要實現質的飛躍。

國六排放、高效物流需要高質量動力

內燃機是商用車的動力源,其可靠性決定了商用車整車的運營效率。如今,隨著國六排放腳步的日益臨近,物流發展更需要有更高質量、高水平動力的卡車帶動,車輛發動機的可靠性要求更高。

譚旭光:實現高質量發展,內燃機可靠性要有質的飛躍

濰柴動力董事長、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譚旭光

首先,國六升級更加考驗可靠性。譚旭光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提到,中國內燃機企業與歐美國家還有很大差距,國內消費者的維權意識也不強。尤其是到了國六階段,規定中包括排放質保期和有效壽命期的要求,並且強化了OBD監管,這要求產品可靠性實現質的飛躍。

在重卡行業,物流用戶衡量一款發動機的可靠性,多參照產品的B10壽命。目前,國內發動機B10壽命大多達到了100萬公里。譚旭光表示,與國外先進技術相比差距較大的核心問題就是可靠性。他說:"重型商用車的動力總成方面我們已經迎頭趕上了,但和國外比在150-180萬公里無大修方面還有差距,希望2-3年內趕上。特別是國六排放法規規定的整車排放有效壽命期7年70萬公里的要求,希望能實現。"

實際上,濰柴在可靠性方面已經走在國內眾廠商前列。以H系發動機為例,其B10壽命可達180萬公里,最大扭矩2100牛米,省油耐用,自2016年亮相發佈以來,2018年銷量接近6萬臺,贏得物流用戶好評。

其次,高效物流對動力要求更高。"高速物流、幹線物流車的要求(高質量動力)更高,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里程碑的變化。"譚旭光深知中國物流高質量發展的趨勢,瞭解用戶需要什麼。

在以長途幹線運輸、高速物流為主營業務的用戶眼裡,車輛的高出勤率將帶來運營的高效率。據中物聯相關數據統計,2018年我國幹線物流車輛月均行駛里程已達到13000多公里,按每月30日,日均行駛7小時計算,日行駛里程超過450公里。對於從事甩掛運輸的企業來說,每天每輛車運營時間更長,運行里程可以達到1000公里以上。在此情況下,高運營時效要求車輛運營出勤率高,特別要適應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等眾多路況,啟動、爬坡、下坡都能輕鬆自如完成。車輛總是出現故障,特別是發動機,時不時就要維修一下,對於物流企業來說,不但影響運輸效率,而且增加了運營總成本。

"我們內燃機企業,特別是重型商用車動力總成生產企業,要借排放升級的有利時機,打造高質量、高水平的動力總成,參與全球競爭。內燃機是工業領域的核心動力源,在未來 較長一段時間內仍將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當前,在中國經濟由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和製造業邁向高端的進程中,內燃機可靠性及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究與突破越來越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譚旭光對於內燃機高質量發展的形勢,看得一清二楚。

開展可靠性研究實踐 贏得發展和廣泛認可

高質量發展,可靠性研究並不是一句簡單的說辭,要靠實實在在的功夫。濰柴建設的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在產品可靠性管理方面,都贏得了行業認可和用戶好評。

譚旭光:實現高質量發展,內燃機可靠性要有質的飛躍

譚旭光在2019年1月濰柴動力13G暨動力系統發佈儀式上發表講話

一是,質量管理有"三全理論"。譚旭光講起濰柴的質量管理時顯得十分自豪,他說2018年濰柴以製造業組織第一名的成績拿到了中國質量獎。而十多年來,濰柴質量管控模式也有很大的創新,此次獲獎的WOS質量管理模式被濰柴稱之為"三全理論",即"全面規劃質量、全員控制質量、全程協同質量"的工程質量管理模式。

"我們的質量不是狹義的質量,而是全過程的質量管控,從產品質量規劃到產品製造過程和銷售,包括規劃、設計、製造、銷售、服務全過程的質量管控。以前講'質量是抓出來的',這是不對的,而是靠系統管控得出來的。我們的質量管理模式,是一個方法論。"他這樣詮釋這套模式。

二是,高質量發展靠"三條技術"。可靠性也好,高端製造、高質量管理也罷,核心都是為了實現高質量發展。就製造業領域來說,譚旭光將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途徑歸結為依靠"三條技術",即"別人拿不走的、始終在行業能夠引領的技術,能夠使企業不斷創造價值的技術,能夠不斷實現可持續投入的技術"。

什麼樣的技術滿足這三條?對於濰柴來說,動力總成關鍵技術就是最典型的技術。濰柴發動機、法士特變速箱、漢德車橋構成的黃金產業鏈,是別人拿不走的,是國內領先的,是不斷為濰柴和我國商用車企業創造價值的技術和關鍵部件。

三是,可靠耐用成濰柴產品核心競爭力。商用車動力可靠性決定了整車的可靠性和耐用性。這一點,濰柴發動機可說在廣大物流用戶中積累了眾多好口碑,銷量就是最好的證明。據介紹,2018年,濰柴實現銷售收入2360億元,同比增長7%;利潤139億元,增長30%,利潤增長遠遠高於收入增長,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我國內燃機行業唯一一家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也是濰柴在產品可靠性技術研究方面的切實投入,為濰柴高可靠性產品的開發和量產打下了基礎。不僅如此,實驗室自2015年成立,累計投入1000餘萬元基金資助開放課題40項,還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內燃機可靠性基礎理論研究和競爭前共性技術研究,在發動機熱疲勞技術、機械疲勞技術、摩擦磨損技術、密封技術、可靠性預測技術、故障在線診斷技術等涉及內燃機可靠性的關鍵共性技術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中國工程院院士聞雪友對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他認為,目前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開放合作機制和技術交流氛圍已基本形成。

小結:

內燃機行業實行高質量發展,可靠性必然跟進升級。建設該實驗室,濰柴自身獲益,也使行業獲益。作為濰柴的掌舵者、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的譚旭光,深謀遠慮,看到可靠性升級由量變到質變的時刻到來,也正通過積極佈局迎接這一挑戰。而無論技術進步還是產品創新,濰柴需要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的理念,精研求精,這樣才能進一步縮短與國外先進技術的差距。當然,對於國產品牌來說,濰柴的佈局與行動早已令國內外內燃機行業以及重卡行業人士刮目相看了。

(物流商用車網 記者 晨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