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国学: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传统文化密码-11

生活中的国学:美国博士和南怀瑾,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传统文化密码-11

我们先来讲一个故事。在数十年之前,有一位哈佛大学博士班的学生,他跟随着南怀瑾老师作关于中国文化的博士论文。在这位博士返回美国之前,南怀瑾老师叮嘱他,回到美国之后,要大力提倡我们中国文化的孝道的观念。这位博士说,这在美国是非常困难的。南怀瑾老师告诉他,宣扬和提倡孝道,并不是现世的功业,而是一项千秋事业。南怀瑾老师对他讲了孝道的真正的含义。

生活中的国学: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传统文化密码-11

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孝悌是最主要的一种精神。南怀瑾老师说,我们中国人讲这个孝字,其实讲的是“父慈子孝”,这是一个相对的范畴。当父亲对儿子付出了慈爱的感情,儿子对于父母回报的就是孝道。还有一个层面,就是“兄友弟恭”,它的意思是说,哥哥对弟弟好,弟弟自然对哥哥恭敬爱戴。

这其实也和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说的“人心换人心”“好是好换来的”是一个道理。但是,后来,我们提到孝道的时候,就变成了:“你应该孝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就变成了一种愚孝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说法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的。因为我们从身边的很多事例上,也经常可以看到,天下确实有一些父母,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是有不是的,那么这“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又怎么能讲得通呢?

生活中的国学: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传统文化密码-11

比如我们在新闻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一些父母并没有承担自己为人父母的作用。有些父母只顾自己的享乐,做出了一些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也很少对孩子付出关爱;还有一些父母,并不是为子女考虑,而做出一些有失偏颇的事情或者是比较极端的做法,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更有一些父母,甚至会做出遗弃孩子或者伤害孩子的举动,根本尽不到作为父母的责任。还有很多情况,让人不胜枚举。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如何来做到孝和悌呢?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也是感性的,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又怎么能做到“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种没有任何情绪和缘由的孝顺呢?这和人的本性是相违背的。

生活中的国学: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传统文化密码-11

其实,“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种思想并不是孔子和孟子本来的思想,而是被人借用了他们的名义。所以,后来的人们对于那些人所提倡的这种愚孝,从本能上来说就是非常反感的,因此,这也成为大家要打到孔子的思想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这样看来,孔子确实是非常冤枉的。

(未完,待续)

更多精彩内容,请参看南怀瑾先生所著述的《论语别裁》。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国学大师,也是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

生活中的国学: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传统文化密码-11

本文为作者原创作品,欢迎个人评论和转发。欢迎对我加关注,我们一起去探寻更多好吃好看好玩的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