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绝对!上联:“一日为日,二日为昌,三日为晶”,下联绝了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是一字一音的语言艺术形成,它起源于五代十国,至今上千年的历史,历朝历代以来,受到了文人雅士们的喜爱和追捧,每逢外出踏春时,约上三五好友,一边赏景,一边作对,可谓是其乐融融,乐趣颇多,像北宋的苏东坡,就常常与知己佛印和尚互相调侃,互相嬉闹,在对联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少妙趣横生的对子!

千古绝对!上联:“一日为日,二日为昌,三日为晶”,下联绝了

明朝抗清名将熊廷弼,自由聪慧多才,小小年纪便对吟诗作对,在当地受到了长辈们的喜爱,有一次,这小熊廷弼与人一同外出游玩,来到了郊外的农村,一路上春风吹动,溪水潺潺,很是惬意,一会,来到了一农田,看到了一农民在插秧,同伴见此,灵机一动,随口吟出一上联

上联:稻草扎秧父抱子

这上联出的堪称经典,联中之意很好理解,这稻草是去年的秧苗长大而成的,是今年秧苗的父亲辈,以此比喻父抱子,可谓是巧妙至极,话音一落,便将目光投向了小熊廷弼,这时,不远处走来了一个妇人,手中提着一篮竹笋,顿时受到启发,想到了一下联

下联:竹篮提笋母怀儿

这下联应对巧妙,与上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仅对仗工整,且意境相符,联中之意很好理解,这竹篮是用成年的竹子编织而成,比喻为竹笋的母亲,母怀儿,堪称精妙,与上联相组合,不失为一副上佳的绝对!

前些日子,笔者看到了一副很有趣的对子,今日发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分享,上联:“一日为日,二日为昌,三日为晶”,这上联非常的巧妙,是典型的合字联,难度也颇高,想要对出完美的下联,也需费一番功夫,那么,该如何应对下联,才符合意境呢?

有才的网友给出了一下联:“七人是化,八人是仈,九人是仇”,这下联太妙了,与上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仅对仗工整,且意境相符,堪称经典至极,与上联相组合,不失为一副上佳的绝对!

还有另外一个下联:“单木是木,俩木是林,仨木是森”,这下联更具经典,相比与第一个下联,难度更高,不仅对仗工整,意境更是相符,堪称绝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